李 旭
(魚臺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濟寧 272300)
中共中央宣傳部提出加快我國廣電有線網絡的整合與發展,并出臺了《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實施方案》。在這一背景下,廣電部門可獲得5G 牌照,即將5G 技術應用于融媒體網絡建設中。開展雙網建設時,要發揮5G 通信技術的優勢,也要從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融合的角度來完成有線和無線的組網建設。對此,從網絡技術在融媒體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中的應用這一角度出發,探討應當如何推動融媒體廣播電視工程建設。
當前我國的廣電工程從硬件上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接軌,然而后續的相關建設還沒有完成。例如,大數據相關建設正在進行中,但目前人們還沒有突破融媒體平臺連接的壁壘。
當前網絡廣播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比如人們已開始收聽FM 廣播。然而,網絡廣播與傳統廣播沒有完全融合,目前只有極少數FM 廣播平臺出現在傳統平臺上。
當前網絡電視和傳統電視存在爭搶受眾的情況,這意味著當前網絡電視與傳統電視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出現了在融媒體平臺爭利的現象[1]。
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應用人工的方式控制電視節目的播出,難以使廣電工程建設滿足社會需求。廣電部門需要推動實現智能化、集成化、批量化的融媒體管理平臺,而這要建立在融媒體平臺完成網絡改造、建立大數據庫的基礎上。
隨著未來人們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增多,工作人員在進行電視節目錄制時,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節目的錄制流程和網絡技術應用,可以發揮計算機工作的優勢,提高人工操作的效率。
當前人們對廣播電視節目收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們需要收看清晰度更高的電視節目,要求廣播播出在不同的環境下更加流暢等。只有加快網絡改造才能滿足這些需求。
當前部分節目采用了錄播的方式,而現在人們要求提高電視節目的時效性。比如當某一社會事件發生,人們希望能夠迅速地在廣播電視中了解事件的相關信息。只有加快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融合建設,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信息傳播需要提高效率。比如個別廣播電視節目播出以后,人們希望從不同的渠道看到它。這種需求的實現建立在媒體融合的基礎上。
隨著社會向前發展,廣電行業需要建立全新的媒體產業鏈。比如一場體育賽事播出以后,人們希望可以應用多種渠道看到賽事直播,并且希望聽到不同版本的解說,希望在觀看的同時購買賽事相關的周邊產品等。只有優化網絡技術的應用,一條全新的廣播電視產業鏈才能夠得到延伸[2]。
采用某縣廣電工程中網絡技術的應用案例來說明融媒體時代網絡技術的具體運用方法。
為了響應政策部門開始建設融媒體的要求,采用打造“一云”“雙網”“一主三用”的方式建立智慧廣電新體系。一云是指建立廣電云,讓廣電云實現平臺IT 化、網絡IP 化,允許智能終端將數據上傳到廣電云中,實現數據共享。雙網是指應用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共享數據信息,如果該地區已經開展了光纖建設,那么就應用寬帶網進行數據傳輸;如果該地區由于種種原因光纖網絡難以覆蓋,就應用無線網絡來傳輸數據信息。一主三用是指廣電云將建立主流輿論宣傳渠道、陣地及戰略基礎設施,為了優化宣傳,它將接入政用、民用、商用融媒體平臺。這種平臺接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融媒體資源擴大主流媒體的輿論宣傳影響力。
應用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平臺來采集數據信息。網絡技術實現的建設目標是打造全IP 化,建立分布式的兼具宣傳文化和信息服務功能的新型網絡,這是有線網絡數據采集實現的基礎。
3.2.1 網絡建構
以廣電云平臺為基礎,云平臺是融媒體中心的數據與終端數據上傳和下達的橋梁;建立分布架構的網絡結構,這種網絡結構能夠構建多層安全策略,并具有拓展性;推動大數據的建設,允許不同單位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允許接入接口標準化的智能終端,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加快有線、無線、直播衛星的統籌,令各融媒體單位提供各種資源。
3.2.2 技術路線
提升網絡承載能力和支撐能力,一方面建立跨越新時代的物聯網,突破傳統互聯網平臺的限制;一方面借由融媒體中心傳播數字資源,并讓全國各地用戶都能應用客戶端通過物聯網平臺接收和傳遞數字資源信息。應用以下的技術路線完成建設。
(1)一朵云建設。當前國家提出了廣電云四級分布式DC 架構,不同的區域要針對自己的級別完成云平臺的建設,這是讓廣電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完成統一調度的基礎。
(2)兩張網建設。是指完成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的建設。當前有線網絡建設以光纖覆蓋的方式實現,無線網絡以5G 覆蓋的方式實現。
(3)三個層面建設。是指從云服務應用、智能光網絡、智能化終端設備應用的層面來完成廣電云一體化的建設。
(4)4K 高清視頻業務的應用,需要讓網絡承載能力達到4K 視頻甚至8K 視頻的傳輸要求。
(5)5G 通信建設,采用國際通用標準完成5G通信建設,延伸5G 網絡覆蓋面積,讓5G 網絡支持智能化管控、打破過去技術限制,讓5G 通信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6)IPv6 協議的支持,當前普遍應用這一協議傳輸數據,直至下一代網絡協議完成升級[3]。
3.2.3 建網方案
建立能與無線網絡融合的網絡平臺,優化光纖網絡建設,提升有線網絡傳播效率,優化廣電寬帶數據網建設,讓數據信息高效、安全地傳播;加快信息標準化建設,建立能夠允許接入標準數據傳輸協議的智能終端設備,讓智能終端設備能夠接入物聯網絡,從而融媒體平臺可以智能化、批量化、有序地采集智能終端設備的數據;推動廣電云平臺的一體化建設,借由云平臺實現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數據傳輸,同時也能讓物聯網建設得以實現。
開展“1+4+17+N”的建設,“1”是指建立一個集中化、智能化、批量化管理的融媒體平臺,負責整個區域的聯動指揮和調度管理,“4”表示該地區有4 家市級媒體,“17”指擁有17 個縣區級的融媒體,“N”表示未來會通過業務與各媒體單位產生連接,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為了優化服務質量,當前區域積極開展光纖改造建設,令“廣電云”服務能夠深入到每個客戶終端,然后結合用戶的需求提供各種資源,提供各種收費及免費的服務。
直播優化是未來直播整合的方向,能夠提高網絡技術的應用程度。當前我國不斷推動5G 與有線網絡的融合,然后以網絡切片支撐“智慧廣電”多場景應用服務,這種方式實現了網絡與業務資源的統一調度,從而支撐了“智慧廣電”和垂直行業服務的發展。
網絡改造優化是未來融媒體平臺建設的另一個方向。當前廣電工程正在推動光纖+同軸+5G的建設,這是因地制宜,推動光纖和同軸協同發展,達到既保障有線電視業務和廣電寬帶發展,又能達到5G 業務開展需求的工程。這項工程完成以后,廣電工程可以通過統一的技術標準來提高網絡覆蓋規模,提高融媒體平臺建設收益[4-5]。
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完成融媒體平臺改造,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1)在現有的軟硬件基礎上進行改造,一方面通過優化頂層設計讓平臺達到融媒體建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現有的基礎上開展建設,允許不同區域的融媒體建設存在差異,控制建設成本;
(2)加強網絡建設,提高各個地區的信息傳播速度,使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
(3)開展大數據建設,結合智能化的需求,打好融媒體平臺自動化、批量化、集中化管理的基礎;
(4)建立智能化管理的策略,加快融媒體平臺運作的效率;
(5)根據需求研發云播技術,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資源。
圍繞這五個方面開展網絡平臺建設,能夠推動融媒體廣播電視工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