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霄 采訪專家/王育
卵巢癌被稱為“婦瘤之王”“沉默的殺手”,其死亡率位居婦科腫瘤首位,全球每年有22萬女性罹患該病。說它“沉默”是因為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出現癥狀后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誤治療,一旦確診往往都是晚期。而隨著腫瘤基因檢測及相關診治掀開了新的篇章,與遺傳相關的、占總比例20%的卵巢癌有望被早診早治。不僅如此,基因檢測也為有靶向藥物參與的維持治療的有效開展指明了方向。
在疫情靜默結束、復工復產后不久,王育教授在院內會診時遇到了這樣一位患者:5 0多歲的女性,腹圍比正常值還要超出3 0厘米,比一些足月待產的孕婦還要大,這是嚴重的腹水!患者自述最近數月沒有其他特別的不適癥狀,就是胃脹,沒想到在前不久,自己的腹部迅速隆起。
經過全面檢查后,患者被確診為卵巢癌晚期!而腹水是因為腫瘤不斷長大,壓迫腹腔內的其他臟器而引起的。王育教授說,卵巢癌目前仍是死亡率最高的婦科腫瘤。因為卵巢癌的癥狀沒有特異性,往往容易被忽視和混淆,有些患者出現腹脹、腹痛、胃腸不適、疲勞、消瘦等癥狀時,往往已經是腫瘤晚期了。
目前,對于卵巢腫瘤的篩查,沒有敏感的腫瘤標記物,診斷卵巢癌主要依靠B超。王育教授建議,各年齡段的成年女性,需要每年做1次卵巢B超;如果是高危人群(有卵巢癌家族史或卵巢癌康復患者等),B超檢查的頻次要增加,每3個月做1次,力爭做到早診早治。“卵巢癌早期治療的效果與晚期治療天差地別,Ⅰ期、Ⅱ期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 0%以上,而Ⅲ期、Ⅳ期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20%。”
如今,腫瘤診治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基因檢測技術指引著腫瘤診治。對于“婦瘤之王”卵巢癌亦是如此。“目前,已經被證實的是,有2 0%的卵巢癌與遺傳基因缺陷有關。”王育教授說,如果能牢牢抓住這1/5的卵巢癌人群,那么卵巢癌的早診早治將取得重大突破。
而如何抓住這2 0%與遺傳相關的卵巢癌人群呢?她認為,要建立卵巢癌家族遺傳隊列數據庫,即已經被確診的卵巢癌患者,其母親、女兒、姐妹,都需要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意義有兩個:一、對疾病發生的預測;二、指導治療,尤其是指導靶向藥物的使用。”王育教授介紹說,目前卵巢癌相關的基因檢測項目主要有兩項:BRCA基因和HR。
BCRA基因包括兩個:BCRA1和BCRA2,它們承擔著修復DNA損傷、穩定DNA正常復制、阻止腫瘤發生的重要職責。而如果BCRA基因一旦發生突變(檢測結果為陽性),它的修復作用就會喪失,那么女性發生卵巢癌的概率將大大增加。研究發現,存在BCRA1/2突變的女性,其未來發生卵巢癌的風險比普通女性高出30倍。

H R,即同源重組修復,它是雙鏈結構的D N A損傷修復的重要途徑。如果它出現異常,那么D N A的損傷修復將會出現缺陷,即發生HRD。研究發現,有超過50%的卵巢癌患者都存在H R D。“如果把BRCA基因比作是圓心,那么HR就是圓心外圍的通路。”王育教授說,它們兩個組合在一起,構成了如今卵巢癌基因檢測的重要項目。
對于卵巢癌患者來說,如果存在B C R A1/2檢測陽性、HR D,可以通過靶向藥物PA R P抑制劑聯合化療或放療進行維持治療。“它是近年來卵巢癌治療上的一次革命,能抑制腫瘤細胞DNA損傷的自我修復,促進腫瘤細胞發生凋亡,增加化療或放療的療效。”王育教授說,PA R P抑制劑可以使50%以上的遺傳相關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長到5~7年。
2015年,美國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為B RC A1檢測呈陽性,且母親死于卵巢癌,在前一年預防性切除乳腺后,又預防性切除了卵巢。當年,此舉曾轟動全球。而在王育教授看來,如果BCR A基因檢測呈陽性的女性,且有家族成員患有卵巢癌,即便現在沒有發現卵巢腫瘤,做預防性切除仍有必要。
“預防性切除卵巢及輸卵管,需要考慮女性的生育需求,一般安排在女性完成生育之后,B R C A 1基因突變者的切除年齡在3 5~4 0歲,BRCA2基因突變者的切除年齡在40~45歲。”王育教授說,其實很多女性對于預防性切除的顧慮,在于失去卵巢之后雌激素會“斷崖式”下降,這對于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會產生嚴重影響。
“這完全情有可原”,她解釋說,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她是女性雌激素分泌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了卵巢,女性雌激素分泌并不會完全中斷,而是由甲狀腺素來代替,但其作用不可與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相比。不過,通過外源性補充雌激素,依然可以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生活狀態。“切除后對于容貌、精力、體力的影響倒是其次,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對骨量代謝、脂肪代謝的影響。”
王育教授認為,女性預防性切除卵巢后,就相當于提前絕經,進入了更年期,其骨量代謝和脂肪代謝的功能會大受影響,使得骨質疏松癥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升高。因此,女性朋友們更應關心自己的骨密度和血脂情況,密切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