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心內科曾春雨、吳庚澤教授團隊成功尋找到血管內一個全新蛋白,將其命名為“血管素”,并證實“血管素”能夠通過“轉錄本—蛋白質雙重作用”導致血管重構。該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期刊《循環研究》上。
研究團隊在檢測高血壓大鼠主動脈基因表達時,發現了一段在高血壓重構的血管中表達量顯著升高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通過一系列求證,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尋找到了“血管素”這一全新蛋白,并且證明了“血管素”可以和它的母本lncRNA協同作用,加重血管重構,加速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進展。該團隊使用一系列方法在小鼠體內敲除“血管素”和它的母本lncRNA后,驚喜地發現小鼠的血管重構得到了有效抑制,血管增厚明顯減輕,血管彈性恢復。“血管素”有望成為治療血管重構相關疾病的全新靶點。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與健康研究所、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教授塞韋琳·薩比亞近日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上的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群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可能增加患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風險。研究發現,相較于睡眠時間達7小時的5 0歲人群,睡眠時間小于等于5小時的5 0歲人群在2 5年內患慢性病的可能性高出2 0%,死亡風險增加了2 5%,患兩種及以上慢性病(如心臟病、癌癥或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出4 0%。研究人員建議,為了確保更好的睡眠,需要營造適合睡眠的氛圍。睡前應確保臥室安靜、黑暗、舒適,還應遠離電子設備,避免在睡前過度飲食。與此同時,曬太陽和體育運動都能促進良好睡眠。
近日,來自英國鄧迪大學醫學院分子和臨床醫學部的托馬斯·M·麥克唐納團隊,在《柳葉刀》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降壓藥無論在早上服用還是晚上服用,降壓效果不變。
麥克唐納團隊設計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將來自英國的21104位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入早晨服藥組(6:00—10:00)和夜晚服藥組(2 0:0 0—0 0:0 0)。研究結果提示,在隨訪期間,夜晚服藥組血管相關的死亡發生率為3.4%,而早晨服藥組則為3.7%,二者相比并無顯著差異。該研究證明了早晨或夜晚服用降壓藥,與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并無關聯。高血壓患者更應關注藥物選擇的合理性和服藥的依從性。

日前,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免疫力》期刊上發表了研究論文。研究顯示,富含鞣花單寧(如石榴、樹莓等)的食物在腸道菌群中的代謝產物尿石素A(UA),能夠通過激活線粒體自噬,促進T記憶干細胞(T s c m)擴增,為免疫系統提供恢復活力的、不耗竭的T細胞。這一過程改變了T細胞的遺傳程序,從而增強其抗腫瘤的能力。
目前仍缺少有效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方法。這項研究表明,尿石素A與現有免疫療法聯合治療,可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有望改善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癥的治療。研究團隊將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尿石素A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