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易 圖/查瓊芳提供
2020年,作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交醫系統唯一女醫生,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查瓊芳,在全國抗疫“風暴眼”——武漢金銀潭醫院搶救重癥患者。工作之余,她每天發回一篇日記,在傳遞最前線抗疫經驗的同時,也傳遞了抗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由仁濟醫院出版成書《查醫生援鄂日記》,已翻譯成9種語言版本,向全世界傳遞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入黨24年的她,長期奮戰在臨床一線,有著SARS、H7N9禽流感,以及甲流、新冠病毒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救治經驗,也曾援滇參加脫貧攻堅工作,為當地患者服務。此次查瓊芳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她難掩激動,“我代表的是基層普通醫師,我愿繼續做一束微光,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

查瓊芳,中共黨員,二十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2020年入選中國好人榜;2020年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2021年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醫德標兵”。
1 0月2 3日 周 日 晚1 0點,查 瓊 芳醫生從北京返回上海。1 0月2 4日周一,查醫生出現在呼吸科的病房里。她說:“幾天沒有巡查病房,就想先看看患者怎么樣了。”
查醫生介紹,回到上海后她除了日常診療外,還有兩個重要任務,就是學習踐行二十大精神,并開展宣講。“報告提到,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作為醫務工作者,要結合醫院發展及自身工作實際,繼續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原則,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重大慢性病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重視培養有靈魂有溫度的醫學人才;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仁術濟世精神,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護佑人民生命健康。”
查瓊芳醫生表示,將通過宣講分享二十大報告學習感悟,圍繞“兩個結合”“三個務必”等重要內容,加強黨員和群眾對二十大精神的領會。
當聽到總書記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時,參加過武漢抗疫和大上海保衛戰的查瓊芳心潮澎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短短八個字將她帶回到了2020年初那段最緊迫的時刻。
查瓊芳醫生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癥病房堅守了6 7個日夜,與同事們共同“戰斗”。“當時重癥患者多,情況危急,每個醫護人員都秉持著生命至上的理念。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放棄救治,爭分奪秒從死神手中奪回患者的生命。為了能早日戰勝疫情,祖國各地守望相助,送來物資,民眾團結一心,解決困難,這種強大的力量最終讓我們戰勝了疫情,平安返滬。”“大上海保衛戰”時,醫護人員同樣全力以赴。“在世博方艙,我們連續奮戰24小時,完成全部2500多名患者的收治,并做好患者個人信息、癥狀、基礎病史和用藥情況等信息的管理工作。”
查瓊芳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已經成為全體醫務人員的行動準則,并將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
越是危急時刻,越能體現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查醫生介紹,剛抵達武漢金銀潭醫院時,來自全國各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集聚,臨時黨總支發揮了重要的統籌協調作用。人們對于新冠病毒的風險尚不明確,一些職業暴露風險較大的搶救工作,如氣管插管、氣管鏡操作、胸腔閉式引流等,黨員醫生都搶著做,真正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成為抗疫一線上的“先鋒堡壘”。
在“大上海保衛戰”中與病毒作斗爭的日子里,作為仁濟醫院隔離救治點醫療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查瓊芳醫生向醫療隊全體黨員發出“黨旗飄揚、黨徽閃耀、戰疫先行、共克時艱”的倡議書,號召所有黨員在抗疫一線發揮旗幟作用;通過黨團共建吸引更多人加入黨組織;抽空給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W4館的學生和家長、嘉定體育館方艙醫院臨時黨支部等講黨課,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最后,臨時黨總支收到了醫務人員的88份入黨申請書。
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查瓊芳醫生說,就慢病管理而言,聯動社區醫院、提升基層醫生診療水平是重中之重。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和治療理念的升級,許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也被認為是慢性疾病。因此,做好慢性疾病的管理既需要社區醫院、基層醫生,也需要三級醫院的積極參與。”查醫生認為,社區醫院和二三級醫院應形成良好的溝通、轉診機制,分情況對慢病患者進行管理。“我們正在開展的一項工作就是向基層醫生普及最新的理念和技術,幫助準確判別慢病患者的情況,做好患者慢病管理和轉診。”
查瓊芳醫生說:“從二十大對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定位、新要求中,我深刻感悟到醫務工作者的新責任、新擔當。作為一名醫生,我將堅守醫者初心使命,不斷精進自身醫療水平,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做到盡心盡職、持之以恒,在人民健康、民族復興之路上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