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惠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雙碳戰略目標。“十四五”時期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又是實現我國碳排放碳達峰的關鍵時期。而交通領域是我國碳減排任務中的重點對象,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燒,交通運輸領域的低碳化就是通過降低燃油的消耗量來逐步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因此,降低燃油消耗量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技術創新,尋找新能源或者其他可替代能源,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等。在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當年新增的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動力類的交通工具比例需要約達到40%。
目前,全球居高不下的燃油價格和綠色經濟的需求,使得汽車生產商與消費者選擇生產或購買成本效益較好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目前,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在10%以上。新能源汽車作為近些年來興起的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給予了財政補貼與各種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等稅種,涉及車輛的前期研發、生產以及后期的銷售與保險各個方面。但是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價格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目前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財稅政策還有待完善。
新能源汽車重點在一個“新”,類型從廣義范圍上可以概括成四種: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以及一些高效儲能器新能源汽車。目前我國有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有比 亞 迪(002594)、上 汽 集 團(600104)、廣 汽 集 團(601238)、北汽藍谷(600733)以及吉利控股(00175.HK)等。隨著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的不斷惡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步伐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務。2014年國家出臺了購置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免相關車輛購置稅的支持政策,同時也涉及一些與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相關的優惠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為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在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與政策環境下發展打好基礎。自2015年開始,國家財政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這是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補貼政策。2017年國家首次頒布了自2018年起對特定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21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計劃在2022年安排385億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預算資金,等次年預算年度開始后再撥付給企業,2016到2018三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總計約1億元,2019年一個年度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總計1.02億元,2019到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預撥總計1.8億元。
上汽集團成立于1984年4月,1997年11月以股票代碼600104公開發行境內上市A股股票。上汽集團的總部設在上海,前身為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經歷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里的重要企業。2012年上汽集團推出了第一款純電動汽車;2014年推出了第一款插電混動汽車;在“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0%,根據2018—2020上汽集團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數據,我們發現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款賬面余額為75.81億元;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款賬面余額為72.6億元;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款賬面余額為61.1億元。由此看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是不斷下降的,與當前財政后補貼時代現狀相呼應。2018—2020年期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斷增加,2018年年銷量14.2萬輛,較上年增長120%;2019年年銷量是18.5%,較上年增長30.4%;2020年年銷量32萬,交上年增加73.4%。在考慮了上汽集團的相關財務指標、稅負情況和研發投入情況之后,本文決定選擇上汽集團作為案例研究對象以此能夠較好地體現財政補貼和稅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影響。
評價盈利能力常用的指標有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投資收益率、研發費用率等。通過表1可知,近三年來,上汽盈利能力呈下降趨勢,盈利能力問題比較明顯。雖然政府的財政補貼給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利潤帶來了正向提升作用,但是卻對上汽集團盈利能力的發起到積極的效果。隨著財政后補貼時代的到來,我們更加確定政府的財政補貼所帶來的的作用是短期的,并且在企業沒有正確認識到政府補貼的用途時,很容易導致企業過度依賴政府補貼,在生產與市場經營環節上懈怠。

表1 上汽2018—2020盈利能力比率分析表 (單位:%)
通過表2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上汽集團的營運能力整體上逐年下降但是波動幅度不大。總的來說,上汽公司的營運能力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政府的財政補助會對企業資金的管理效率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政府補助的下降,營運能力隨之下降,反映出上汽集團有些過度依賴政府補助。

表2 上汽2018—2020營運能力比率分析表 (單位:%)
用流動比率、現金比率與資產負債率來體現上汽集團的償債能力,償債能力可以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以便于企業及時調整自己經營策略。由表3可知,2018—2020三年,上汽集團的償債能力逐步增強。雖然財政補貼逐漸下降,但是財政補貼的存在無疑給企業經營現金流的情況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表3 上汽2018—2020償債能力比率分析表 (單位:%)
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重要一員,研究財稅政策對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發投入影響十分具有代表性。從表4中可以看出,上汽集團十分重視產品的技術創新,一直在加大自己的研發投入。2018—2020年上汽集團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都在10%以上,并且每年都有增長,只是漲幅在2020年有所回落。展望未來,如果上汽一直增加研發人員的數量,那么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用人成本的增加,過度的用人成本會成為企業的負擔。若這時政府可以針對企業的研發人員數量出臺一些扶持性、鼓勵性的政策,比如設置個人所得稅和稅前抵扣上的優惠政策,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在研發投入金額上也可以看出,2019年相較于2018年的研發投入金額有所下降。但是這兩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是一樣的,而在2020年可以明顯地看出研發收入占比上升了0.28個百分點。在三年期間研發收入占營業收入的總比重不高,相對于市場上的同行競爭對手來說,上汽集團還需要進一步加大自己的研發投入力度。這也說明現行的財政與稅收政策在刺激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表4 上汽2018—2019研發人員數量&研發投入金額分析表
稅收成本是企業營業成本的組成部分,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和留存利潤。而量化這種稅收成本的渠道就是計算企業所承擔的具體稅種的稅收負擔。我們用增值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作為增值稅稅負,用消費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作為消費稅稅負,用所得稅占利潤總額的比重作為所得稅稅負,如表5所示。

表5 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稅負分析 (單位:億元,%)
1.增值稅稅負情況分析。2018年和2020年的稅負情況都是1.48%,從增值稅和營業收入的變化趨勢上來看,兩者下降幅度一致所以增值稅稅負沒有大的變化。2019年,增值稅稅負下降了0.01%,說明增值稅的下降幅度高于營業收入的下降幅度。這段時間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較好,并且獲得一定的財政補貼,在這種政策調控狀態下,增值稅稅負低于前期。2020年增值稅稅負又有所回升,可能是受到2019年12月頒布的《關于取消增值稅扣稅憑證認證確認期限等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中規定的企業收到的財政補貼要繳納增值稅的影響。因此,后期為了繼續減少企業的增值稅稅收負擔,要從兩條路下手,一是從財政補貼上選擇合適的手段給予支持;二是制定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增值稅稅負。
2.消費稅稅負情況分析。我國對自產汽車的消費稅是在生產環節征收的,所以按規定上汽集團需要對生產的汽車繳納消費稅。2018到2020三年的消費稅稅負均不高于0.5%,并且沒有明顯的增長趨勢。一方面原因是對汽車消費稅的征收根據氣缸容量來計算,新能源汽車是純電動汽車沒有氣缸不需要繳納消費稅,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氣缸小,所使用的稅率低。再加之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上升,占總車輛產銷量的比重越來越多,所以生產環節的整車所繳納的消費稅就會降低。另一部分原因是2015年2月后國家對鋰原電池等免征消費稅,這又使得上汽集團減少了一部分電池消費稅的支出。這些消費稅稅收優惠政策效應會隨著新能源汽車占比的提高而變得愈加明顯。
3.所得稅稅負情況分析。上汽集團所得稅稅負在2018—2020三個年度間一直保持增長,但是均沒有超過法定的企業所得稅稅率25%,最高的只有18.68%,說明上汽集團在繳納所得稅上享受了稅收優惠。為了鼓勵企業的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國家出臺了很多支持性政策。比如自2008年起上汽集團就被認定為符合條件的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此可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并且對于企業開展研發活動時實際發生的可以費用化的研發費用按實際發生額75%加計扣除,資本化的部分按形成無形資產的175%稅前攤銷。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企業會享受更多的所得稅稅收優惠,而這三年所得稅稅負保持增長的原因主要從利潤上進行分析,不難看出2020年較2018年的利潤總額有了大幅下跌,這與政府的財政補貼減少有關系,因此要提高企業對財政補貼的正確使用。
從財稅政策對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企業影響的案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政策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新能源汽車在政府的財政補貼支持下,銷量快速增長,研發投入也穩步增長。當政府減少財政補貼時,企業一時難以適應新的政策環境導致利潤大幅降低,而企業所享受的稅收優惠又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更有利于企業的運轉,增強了得企業的信心。因此,政府要從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兩個角度雙管齊下,避免財政資金與稅收優惠調控作用被市場上的不當行為削弱。企業也要根據國家政策和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調整自己的財務戰略以及研發投入計劃等。
1.優化補貼發放標準,監管財政補貼資金動態。根據對上汽集團盈利能力、營運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的分析,我們發現,企業對政府的財政補貼有過度依賴性,會阻礙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競爭市場上的進步。所以政府要優化補貼的發放標準以及監管好財政補貼資金的流向動態。再者,政府可以將財政補貼優先配置到市場歡迎度更高的產品上。這樣才能將財政補貼的作用放大化,起到既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又減少企業依賴程度的作用。而加強對財政補貼資金的動態監控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騙取財政補貼這類惡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加大三大稅收優惠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車企業稅收體系。首先,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享受兩類所得稅優惠政策:第一是高新技術企業的15%的稅率優惠;第二是研發投入上的加計扣除政策。在此基礎上,還需一項專門的優惠政策使得稅收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產生特別顯著的激勵效應。因此,需要制定一項針對新能源技術研發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是稅率上的調整,也可以是折舊上的加速或者是扣除上的加計額調整。其次,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沒有專門的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嘗試對與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相關的增值稅稅率進行針對性調整,降低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同時,也要加大對企業的稅款繳納情況的監控,防止企業偷稅逃稅等不良行為,保證稅收征管效率。最后,在消費稅方面對高碳排放量的汽車征收較高的稅收可以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蓬勃發展,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可以再加大稅收優惠。
3.企業加大自身研發創新投入。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中的巨頭之一,上汽集團所享受的財政補貼非常多,企業應該發揮好財政補貼的作用,廣泛應用于技術創新等方面。根據上文分析我們得知上汽集團在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投入金額上每年都在增加,未來無論政府的財政補貼減少甚至是消失,企業都應該繼續保證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當然也要避免盲目投入,要做好事先評估,降低風險,保證利潤。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地探索研發新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這其中包括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的研發,使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能時刻緊跟低碳政策的調整而前進,達到“雙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