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朱加虹,胡桂仙,賴愛萍,王昊,萬玉杰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獼猴桃被譽為“維C之王”,目前已躋身于世界主流消費水果之列。我國是獼猴桃屬植物的原產地,獼猴桃資源十分豐富,掛果面積及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持續保持著世界獼猴桃生產最大國的地位,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1]。就國際市場份額而言,2018年中國獼猴桃國際市場占有率為0.33%,占有率遠低于新西蘭的40.19%和意大利的25.33%[2]。我國是獼猴桃的進口大國,2020年中國獼猴桃進口數量為11.69萬t,進口金額為45 042.4萬美元,進口國主要為新西蘭、意大利、智利等;出口數量為1.27萬t,出口金額為1 981.6萬美元,出口國以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為主。其中出口數量約為進口數量的10%,出口金額僅為進口金額的4%,貿易逆差明顯。影響我國獼猴桃出口的原因主要是以農藥殘留為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近年來我國進入歐美發達國家高價市場的貿易多以農藥殘留超標而導致退貨[3]。為了解主要國際市場獼猴桃最大農藥殘留限量要求,本文梳理分析了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歐盟、美國、日本、新西蘭等國際組織和貿易國的獼猴桃限量標準,并與我國現行有效的《GB 2763—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獼猴桃農藥殘留限量指標進行比較研究,初步明確標準差距,為下一步嚴格我國獼猴桃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提供參考。
獼猴桃生長過程中主要發生病害有潰瘍病、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花腐病、軟腐病等,主要蟲害有桑白蚧、葉蟬、小卷葉蛾、根結線蟲、蚜蟲和紅蜘蛛等。通過查詢中國農藥信息網,筆者整理了我國獼猴桃登記使用農藥情況,見表1。截至2022年7月底,我國在獼猴桃及獼猴桃樹上登記使用農藥有19種,35個產品;在果樹上有10種,165個產品;在果園上有3種,30個產品;在成年果園上有1種,6個產品。就農藥種類而言,殺蟲劑數量最多,有91個,占全部登記農藥的38.6%;其次是殺菌劑有87個,占36.9%;除草劑有36個,占15.3%;植物生長調節劑有21個,占8.9%;既是殺蟲劑又是殺菌劑的有1個,占0.4%。
進一步對農藥登記種類及防治對象進行統計分析,根據表1可以看出,我國獼猴桃主要登記使用的農藥種類包括草甘膦、草甘膦銨鹽、草甘膦異丙胺鹽、撲草凈、除蟲菊素、噠嗪硫磷、苦皮藤素、藜蘆根莖提取物、氯菊酯、馬拉硫磷、氰戊菊酯、殺蟲雙、殺螟硫磷、辛硫磷、苦參堿、氨基寡糖素、苯甲·丙環唑、春雷·噻唑鋅、多菌靈、氟菌·肟菌酯、喹啉銅、硫磺、噻菌銅、王銅、香芹酚、小檗堿、唑醚·氟酰胺、唑醚·喹啉銅、1-甲基環丙烯、單氰胺、氯吡脲、萘乙酸、噻苯隆等,防治對象并不能覆蓋常見獼猴桃病蟲害,如桑白蚧危害,存在無登記農藥可用現象。通過網絡數據、文獻查詢及實驗數據整理分析我國獼猴桃生產中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4-10],數據顯示,獼猴桃常用藥物主要有苯醚甲環唑、多菌靈、嘧菌酯、代森錳鋅、代森鋅、甲基硫菌靈、異菌脲、甲霜靈、精甲霜靈、鏈霉素、春雷霉素、噻唑磷、噻霉酮、毒死蜱、噻菌銅、百菌清、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氰菊酯類、腐霉利、阿維菌素、烯酰嗎啉、肟菌脂、吡唑醚菌酯、嘧霉胺、氯蟲苯甲酰胺、氯吡脲、螺蟲乙酯、多殺霉素、噻嗪酮、敵敵畏等。與表1對比,可以看出多數農藥未經獼猴桃農藥登記。

表1 獼猴桃農藥登記情況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是目前我國統一規定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強制性國家標準[11]。GB 2763—2021標準對獼猴桃的限量要求,可以追溯至《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05)規定的水果、熱帶及亞熱帶水果(皮不可食)2個級別中的17種農藥殘留限量指標。隨著GB 2763標準的制修訂,2021年9月3日發布實施的最新版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從水果、漿果和其他小型類水果、獼猴桃等3個級別對獼猴桃的農藥殘留進行限量,目前限量指標已達139項[12]。
如表2所示,GB 2763—2021中獼猴桃的農藥殘留限量種類較為全面,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螨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其中殺蟲劑80種、殺菌劑25種、除草劑19種,分別占比57.6%、18.0%和13.7%。筆者對GB 2763—2021中獼猴桃農藥殘留限量值進行整理分析,限量值為0.01 mg·kg-1的農藥種類最多,有43種,占30.9%;限量值≤0.01 mg·kg-1的有43種、>0.01~0.1 mg·kg-1的有47種、>0.1~1 mg·kg-1的有15種、>1~10 mg·kg-1的有32種、>10 mg·kg-1的有2種,分別占比30.9%、33.8%、10.8%、23.0%、1.4%。

表2 中國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種類情況
《國際食品法典》已成為消費者、食品生產者和加工者、各國食品管理機構和國際食品貿易的全球參照標準。CAC下設的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CCPR)是國際農藥殘留管理的中心,自1966年至今基本上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對農藥殘留聯席會議(JMPR)提出的某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值進行討論,再報送至CAC大會,經討論通過后成為CAC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據CAC官網數據顯示,目前CAC制定的獼猴桃上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指標較少,僅12種。其中殺菌劑6種、殺蟲劑5種和除草劑1種,分別占50%、41.7%和8.3%。其中限量值在>0.01~0.1 mg·kg-1的有3種、>0.1~1 mg·kg-1的有4種、>1~10 mg·kg-1的有3種、>10 mg·kg-1的有2種,分別占25.0%、33.3%、25.0%、16.7%。
歐盟是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其制定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對國際貿易影響較大。根據歐盟農藥殘留數據庫數據,截至2022年7月底,歐盟對獼猴桃上506種農藥制定了最大殘留限量,包括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螨劑、殺鼠劑和其他。參考表3,歐盟制定的限量較為嚴格,其中較多為除草劑、殺菌劑和殺蟲劑,分別占比31.4%、27.3%和23.9%。有14種農藥未規定具體限量值,限量值最小為殺菌劑咪唑嗪0.001 mg·kg-1,最大為殺菌劑乙磷鋁150.0 mg·kg-1,限量值為0.01 mg·kg-1的占比最高,為64.8%;限量值≤0.01 mg·kg-1的有331種、>0.01~0.1 mg·kg-1的有138種、>0.1~1 mg·kg-1的有15種、>1~10 mg·kg-1的有3種、>10 mg·kg-1的有5種,分別占比65.4%、27.3%、3.0%、0.6%、1.0%。

表3 歐盟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種類情況
美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獼猴桃貿易國和消費國之一,其國內獼猴桃種植主要集中在加州,成熟季在10月和11月,因此,在淡季主要從新西蘭、意大利、中國、智利等國進口獼猴桃。美國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由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制定。據美國聯邦法典法規第40章第180節顯示,截至目前,美國規定了20種農藥在獼猴桃上的最大殘留限量,其中殺蟲劑占比最高,占50.0%,包括3種同為殺螨劑的農藥,另外除草劑有5種、殺菌劑4種、植物生長調節劑1種。美國對獼猴桃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在0.04~30 mg·kg-1,較為分散,其中限量值>0.01~0.1 mg·kg-1的有7種、>0.1~1 mg·kg-1的有4種、>1~10 mg·kg-1的有5種、>10 mg·kg-1的有4種,分別占比35.0%、20.0%、25.0%、20.0%。
日本是主要的獼猴桃進口國和消費國。自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截至2022年7月底,其對獼猴桃上219種農藥制定了最大殘留限量,種類廣泛,主要集中在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分別占比39.3%、26.0%、18.7%,如表4所示。日本對獼猴桃上農藥限量限定較為嚴格,其中有42種農藥殘留實施一律標準,即限量值為0.0 1 mg·kg-1,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霉素被要求不超過自然狀態下的生理水平。整體而言,日本獼猴桃中限量值≤0.01 mg·kg-1的有57種、>0.01~0.1 mg·kg-1的有77種、>0.1~1 mg·kg-1的有43種、>1~10 mg·kg-1的有34種、>10 mg·kg-1的有7種,分別占比26.0%、35.2%、19.6%、15.5%、3.2%。

表4 日本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種類情況
新西蘭是世界上獼猴桃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全球最成功的獼猴桃出口國。據統計,截至2022年7月底,新西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局(NZFSA)對獼猴桃上56種農藥設定了限量指標,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鼠劑、殺螨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中殺蟲劑最多,有28種,占50.0%,植物生長調節劑最少有1種,具體種類見表5。新西蘭獼猴桃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最小的是殺菌劑氯霉素,為0.000 15 mg·kg-1,限量值最大的是殺蟲劑溴甲烷,為50 mg·kg-1。其中限量值≤0.01 mg·kg-1的最多,有23種,占41.1%;>0.01~0.1 mg·kg-1的有15種,占26.8%;>0.1~1 mg·kg-1的有5種,占8.9%;>1~10 mg·kg-1的有12種,占21.4%;>10 mg·kg-1的有1種,占1.8%。

表5 新西蘭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種類情況
綜合分析中國、CAC、歐盟、美國、日本和新西蘭等國家或國際組織制定的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發現其共對獼猴桃上649種農藥進行了殘留限量規定。其中歐盟數量最多,共計506種,也最為嚴格,限量值不高于0.01 mg·kg-1的占比最高,為65.4%;其次是日本,規定了219種,限量值不高于0.01 mg·kg-1的約占26.0%;再則是中國、新西蘭、美國和CAC,分別規定了139種、56種、20種和12種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在農藥類別方面,分布全面且較為集中,主要為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占總量的80%以上;其次為殺螨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和其他。這與本研究中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農藥類別分布情況基本一致。歐盟、日本、新西蘭限定的農藥類別最全,均包括了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殺螨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而中國和美國則未對殺鼠劑進行限定;CAC包括農藥類別最少,僅有殺菌劑、殺蟲劑和除草劑。
對獼猴桃上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覆蓋情況進行分析,具體數據見表6。我國對CAC的覆蓋率達到91.7%,遠高于對其他國家的覆蓋率,同時也高于其他國家對CAC的覆蓋率;我國對歐盟的覆蓋率最低,為16.8%;對獼猴桃出口國美國的覆蓋率為55.0%。CAC和美國對其他國家或組織的覆蓋率均較低,主要是因為CAC和美國目前在獼猴桃上限定的農藥數量較少;其中CAC對歐盟的覆蓋率最低,僅1.8%,對新西蘭的覆蓋率最高,為33.3%,說明其采納了獼猴桃主要出口國的限量需要。除美國對CAC覆蓋率為33.3%外,其他國家或組織對CAC覆蓋率均在66.0%以上。歐盟和日本由于農藥種類較多,對其他國家或組織的覆蓋率較高,其中歐盟對其他國家或組織的覆蓋率在61.1%~75.0%,對中國覆蓋率最低;日本對其他國家或組織的覆蓋率在26.9%~70.0%,其中對中國覆蓋率為46.0%。作為全球獼猴桃出口大國,新西蘭除對CAC的覆蓋率最高為66.7%外,對歐盟最低,為7.5%,對其他國家或組織的覆蓋率在12.8%~35.0%。

表6 獼猴桃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中農藥種類的相互覆蓋情況
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我國獼猴桃農藥登記、生產中常用農藥、農藥檢出情況,本研究把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多菌靈、氯氟氰菊酯、甲基硫菌靈、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噻蟲嗪、氯吡脲、異菌脲、腐霉利、嘧霉胺、聯苯菊酯、氯氰菊酯、肟菌酯、啶蟲脒、氟蟲雙酰胺、烯酰嗎啉、吡蟲啉、氟氯氰菊酯等20種常用且檢出風險較高的農藥列為農藥殘留限量比較對象,結果見表7。中國、CAC、歐盟、美國、日本和新西蘭分別對其中15種、1種、20種、2種、14種、5種農藥規定了殘留限量值,其中歐盟完全覆蓋這20種農藥,說明了這些農藥是國內外獼猴桃農殘標準都較為關注的項目。從限量值的差異來看,歐盟的農藥殘留限量最為嚴格,指標普遍比我國嚴格,最高嚴格1 000倍,如嘧霉胺,此外嘧菌酯、異菌脲、吡蟲啉均嚴格于我國500倍。日本和新西蘭規定限量的農藥也普遍比我國嚴格。

表7 國內外獼猴桃農藥殘留限量值比較
本文對國內外主要國際組織和國家對獼猴桃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情況進行了比對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制定的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數量相對較多,超過新西蘭、美國和CAC,且基本覆蓋CAC已制定限量農藥,同時我國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低于0.01 mg·kg-1的約占1/3。但仍存在一些差距,首先,本研究中獼猴桃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已有649種,我國僅占21.4%,總體數量偏少;其次,我國獼猴桃農藥種類中未對殺鼠劑進行最大殘留量限定,但在實際生產中可能存在相關安全風險;再者,我國對潛在出口地如日本、歐盟等的農藥種類覆蓋率較低,且我國的農藥限量值相對寬松,難以達到出口標準。
筆者建議,一是做好獼猴桃國內外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例行持續跟蹤與比對。縮小與其他國家或組織的限量差距,重點關注常用且限量標準較多的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如氯氰菊酯、氟蟲雙酰胺、腐霉利、肟菌酯、烯酰嗎啉、撲草凈等。二是開展獼猴桃中殺鼠劑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目前,歐盟、日本、新西蘭均制定了獼猴桃中殺鼠劑的限量標準,在實際生產中殺鼠劑可能被用在果實儲存倉庫,從而造成藥物殘留,因此,建議增加常見殺鼠劑如殺鼠酮、溴敵隆、溴鼠靈等的限量制定。三是逐步降低我國獼猴桃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通過嚴格控制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來促使生產主體減少農藥的使用頻率和使用量,提高生產主體的安全生產管理意識,增強我國獼猴桃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