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靜,郭勤衛,張婷,劉慧琴,李朝森,王雪艷,崔文浩,趙東風,項小敏
(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花椰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起源于意大利南端的加拉勃利亞地區,19世紀中葉傳入我國,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歷史[1]。松花菜即花球松散型花椰菜,其維生素C、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可溶性糖、蛋白質以及多種礦質元素含量顯著高于緊花菜,且其口感更脆嫩、鮮甜,因此深受消費者青睞[2-4]。目前,我國松花菜主產區主要包括華東、東北、西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云貴高原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利用品種特性、地理氣候差異,借助便捷的交通,松花菜生產已形成全國生產、全國調運、周年供應的格局[5]。
近年來浙西地區松花菜產業發展迅猛,得益于松花菜品種的改良以及農民種植積極性的提高。據統計,浙西地區松花菜種植面積突破666.7 hm2,產值約6 000萬元,松花菜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實現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的新的增長點。目前浙西地區松花菜生產以露天越冬松花菜為主,該茬口具有投入少,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但也存在較大風險,如播期不當極易出現凍害、紫花、毛花、早花等問題,制約了浙西地區松花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本試驗以當地主栽品種露天越冬松花菜作為試驗品種,研究不同播期對松花菜產量、品質、經濟效益的影響,以期篩選出露天越冬松花菜的最佳播期,為當地農民種植露天松花菜提供參考。
試驗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東湖科研創新基地中實施。供試品種為露天越冬松花菜,由張家港市松田創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成。
試驗設置了6個播種期,分別為9月1日(T1)、9月11日(T2)、9月21日(T3)、10月1日(T4)、10月11日(T5)、10月21日(T6)。在五聯棟溫室大棚內育苗,采用72孔穴盤育苗,育苗基質為“康成美農”牌育苗基質,高溫天氣通過水簾風機和遮陽網進行降溫。幼苗于4葉1心期進行大田移栽。整地時每667 m2施復合肥(N∶P∶K=17∶17∶17)50 kg,有機肥1 t,持力硼200 g。營養生長期每667 m2分2次共施尿素20 kg,結球初期每667 m2施復合肥(N∶P∶K=17∶17∶17)10 kg。畦連溝寬1.6 m,畦高0.25 m,畦面上覆銀灰膜。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處理重復3次,四周設置保護行。采用雙行種植,每個小區定植20株,小區面積為6.4 m2,株行距為40 cm×50 cm。
調查不同播期下松花菜的生育期以及主要農藝性狀,生育期包括定植期、蓮座期、始花期、始收期等,農藝性狀包括株高、開展度、外葉數、球高、球重、產量等。性狀調查參考花椰菜和青花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6]。每小區隨機選取10株進行農藝性狀調查,選取30個花球稱重計算小區產量。采用Excel 2018軟件完成數據處理,采用GraphPad8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如表1所示,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苗齡呈現先逐漸減少后逐漸增加的趨勢,不同播種期下苗齡為30~43 d,其中T1播期的苗齡最長,T4播期的苗齡最短。蓮座期隨著播期的推遲而推遲,其中T3和T4同時達到蓮座期。關于始花期,T1和T2的始花期相同,T3和T4的始花期相同,T3和T4的開花時間比T1和T2晚5 d,T5和T6始花期隨著播期的推遲而推遲。采收期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大致呈現推遲的趨勢,其中T4的采收期比T3早4 d。隨著播種期的推遲,生育期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不同播種期下生育期為125~150 d,其中T2的生育期最長,T6的生育期最短,T1、T2、T3的生育期比較接近,相差最大4 d。

表1 不同播種期對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生育期的影響
如表2所示,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株高呈現先逐漸減少后增加的趨勢,T1、T2和T6的株高無顯著性差異,T3和T4的株高無顯著性差異,其中T1的株高最高,為73.40 cm;T5的株高最低,為59.20 cm。開展度隨著播種期的推遲逐漸下降,T2、T3和T5的開展度無顯著性差異,介于T1~T6。葉片長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呈現先逐漸減少后增加的趨勢,T1、T2和T6的葉片長無顯著性差異,葉片長最大為71.33 cm;T3的葉片長最小,為62.60 cm;T4和T5葉片長介于T1~T3。葉片寬隨著播種期的推遲逐漸下降,T1、T2、T3和T4的葉片寬無顯著性差異,最大為30.93 cm;T5和T6次之。外葉數隨著播種期的推遲逐漸下降,T1外葉數最多,為17.43個;T6的外葉數最少,為12.30個;T3、T4和T5的外葉數無顯著性差異,介于13.63~14.23個。球莖長、高、單球重均隨著播種期的推遲逐漸下降,T1的球莖長、寬均顯著高于其余播期,T6的球莖長、高最低,T1~T5的球莖長、高介于兩者之間;6個播期的單球重除T3和T4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余均隨播期的推遲而顯著降低。T1單球重最大,為2.24 kg,T5和T6的單球重較小,均不足1 kg。

表2 不同播種期對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
如表3所示,隨著播期的推遲松花菜的小區產量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不同播期的小區產量差異較大,介于7.33~43.98 kg,其中小區產量高于20 kg的播期從高到低依次是T1、T2、T4和T3。不同播期的折合667 m2產量差異大,T1和T2較高,分別達到了4 583.89、3 210.46 kg。T4和T3的折合667 m2產量分別排第3位和第4位,其中T4的折合667 m2產量比T3高119.85 kg。從商品性來看,所有播期花球顏色白、花莖顏色均為淺綠色,緊實度高,花球形狀多為半圓形,表明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本身特性較優良。T1播期花球紫花、毛花情況較嚴重,發生率達50%以上。T1—T4播期花球形狀均為半球形,T5、T6播期的花球形狀為圓形。整體來說,T2、T3、T4商品性表現優,T5、T6良,T1差。

表3 不同播期對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產量和商品性的影響
本試驗松花菜最早上市時間為3月18日,在此之前,溫州、臺州松花菜大面積上市,3月中旬后松花菜價格開始回升。如表4所示,不同小區產值介于32.98~69.99元,折合667 m2產值介于3 439.22~7 295.31元。按每667 m2成本投入2 100元計算,不同播期折合667 m2純收入在1 339.22~5 195.31元,其中折合667 m2純收入T4>T3>T2>T1>T5>T6。

表4 不同播期對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經濟效益的影響
定植后不同播期松花菜生長差異明顯(圖1),隨著播期的推遲葉片數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較早播種往往能獲得較大的生物量。值得注意的是,T3播期的松花菜前期葉片數高于T4播期,而11月下旬T4播期的松花菜葉片數開始逐漸超過T3播期的葉片數,這是由于T4播期育苗期間溫度適宜,苗齡縮短的同時幼苗質量好,因此,定植后緩苗迅速,后期生長速度更快。

圖1 不同播期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定植后的葉片數變化
本試驗共設置6個不同播期,最早播期和最晚播期相差50 d,不同播期處理松花菜苗齡呈現先下降后增加的趨勢。花椰菜喜冷涼氣候,幼苗生長適宜溫度為13~24 ℃[7],9月初氣溫高于30 ℃,進入10月份后氣溫下降明顯,高溫和低溫均導致幼苗生長緩慢,從而使得苗齡延長。與此同時,花椰菜為低溫長日照和綠體春花型植物,植株需要分化出足夠的葉片數以及感受一定時間的低溫后才能完成花芽分化[8-9]。本試驗中,T5和T6播期的松花菜由于過早的完成了花芽分化,但播種偏晚導致花球形成時營養體偏小,葉片同化面積過小不足以供應花球的膨大,從而極大降低了松花菜商品性和產量。另一方面,T1播期的松花菜商品性差,紫花、毛花發生嚴重,這是由于3月初溫度忽高忽低,臨近成熟時突然遭遇低溫。因此,適期播種,有利于調控花芽分化前的植株大小,同時保證了花球的形成處于適宜溫度范圍內,這對于松花菜獲得優質高產至關重要。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播期松花菜折合667 m2產量T1>T2>T4>T3>T5>T6,折合667 m2純收入T4>T3>T2>T1>T5>T6,T2、T3和T4播期的花球商品性較高。綜合不同播期松花菜產量、品質和收益等表現,推薦浙西地區露天越冬松花菜品種的最佳播期為9月11日—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