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蘭

現實生活中,患者用藥后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很多時候并非醫生能力不夠或藥品療效差,而是沒有遵醫囑用藥。在藥品正常用法和用量無法保證時,疾病康復尤其是慢病管理便無從談及。因此,要遵守一些用藥原則。
分清藥品和保健品藥店里不只賣藥,還常有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混在貨架上。專家提醒,保健食品不存在治病功效,購買時要認準產品到底是藥準字號還是食健字號。如果是給孩子買藥,尤其是買補充微量元素或補鈣的藥,更要注意看清。一般來說,只有標注“國藥準字”號的,才是在臨床上得到驗證并有療效保證的藥物。雖然目前有許多針對貧血、微量元素缺乏或佝僂病等的保健食品,但許多時候合理的飲食就能解決問題。即使營養真的很缺乏,需要服用藥物,也應該吃正規的藥物而不是保健食品。
莫輕信營業員推薦藥不少人拿著醫生處方到藥店買藥,發現藥店沒有處方上的藥,就會換成類似的藥,這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同樣的藥物,例如抗生素,同種類但不同名的藥物很多,療效也有區別。有很多人買藥拿不定主意,會向營業員咨詢,根據他們的推薦買藥。但營業員不是醫生,他們沒有臨床經驗,甚至有些營業員會因為藥物利潤等原因,推銷一些質次價高的藥物。此外,不要迷信廣告宣傳.也不要迷信“進口藥比國產藥好,貴的藥比便宜的藥好”。藥品的價格是由原料采集難度、生產工藝難易、產量大小、銷售范圍和包裝質量等多種因素決定的,它與藥物療效高低、質量的優劣不能完全畫等號。
生病服藥別貪多不少人生病后希望通過多吃藥來盡快解決病痛,如對付感冒,就把消炎的、抗病毒的、治咳嗽的、化痰的、治療發熱的藥全都買回來,有了相關癥狀就一股腦兒地用藥。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疾病恢復有個過程,許多疾病會有伴隨癥狀,如發熱同時伴有咳嗽、嗓子痛等有明顯炎癥時,只要服用針對病因的藥物就行了,癥狀會隨著疾病的好轉而消失。更何況如今許多藥物是復方制劑,多種藥物合用有可能導致重復用藥。吃太多的藥物腸胃承受不了,反而不利恢復。
培養制作“藥歷”好習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患者,購藥服藥是場持久戰。專家建議慢病患者不妨買個分類藥盒。這種分類藥盒主要分為一周或一個月用量兩種,分別有7個或31個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顏色分開。還可以自己制作“藥歷”,即服藥清單,將要吃的藥列個清單,或直接在日歷上用大字寫好每天要吃的藥,每次吃完后就“打鉤”做記錄,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復吃。很多慢病患者看病要跑幾個科室,開很多種藥,藥物之間、藥物與飲食之間都容易發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因此,保存完整的用藥和藥物過敏記錄,是避免藥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重要一環。建議每次就診前都要帶好,并盡量找固定醫院的固定醫生咨詢,包括藥物療效或產生哪些不良反應,以及有無藥物相互作用,等。
藥品說明書要認真閱讀服藥前很多人不讀說明書,或者只是粗略地看個大概。藥品說明書含有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重要信息,是患者安全用藥的主要依據。服藥前應通讀藥品說明書,尤其是適應證、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幾項內容要重點閱讀。如有疑義,及時向醫生和藥師咨詢。
中藥濫用也中毒在很多人眼里,中藥是安全的代名詞。但中藥濫用也可能導致中毒。如濫用人參導致嚴重反應的報告已不少,甚至還有引起死亡者。其他中藥如巴豆、蒼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苦楝子等,使用不當也會引發嚴重不良反應。長期服用帶朱砂的成藥,如朱砂安神丸、活絡丹、天王補心丹,會由于其中含有可溶汞鹽或游離汞而導致蓄積性汞中毒。因此,服中藥也要做到遵醫囑、按說明書辦事。
6歲以下兒童勿自行用藥相較于成人,兒童用藥更要謹慎。兒科專家指出,有些家長喜歡把成人的藥物減半給孩子使用,這樣是非常不安全的。很多成人藥物副作用大,對兒童是不適合的。孩子所用的藥物家長最好不要私自買,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因為兒童病情變化快,不容易預料疾病的變化。同時,孩子服藥后要密切觀察,如果病情仍不好轉,如高燒不退、嘔吐明顯,要及時到醫院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