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各種經濟預測機構普遍認為,疫后我國經濟可望加速復興。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力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是撐起中國經濟的真正英雄。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民營企業占全部企業家數比重98.2%,占城鎮勞動人口比87.4%,粗估貢獻經濟比重超過6成,從中可看出民營企業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從40多年來我國經濟改革發展軌跡來看,民企并不害怕市場競爭,怕的是國家力量背后掣肘及政策資源分配不公。因此,要在疫后加速經濟復蘇,民營經濟不可或缺。徹底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讓民企與國企可以在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下公平競爭,才能充分發揮民企的競爭力與效率,進而拉動全國經濟增長。
譚海清
近日,浙江臺州中心醫院懸掛喜報稱“熱烈祝賀我院門急診服務人次突破200萬”,相關內容引網友質疑。該醫院工作人員稱,“喜報”已撤下,“喜報本意是想突顯醫院接待能力的提升,但被曲解了意思。”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公益類機構,不能以賺錢為目的。堂而皇之“掛喜報”,可見該醫院一覽無遺的功利心。醫院看病怎能當生意做,這樣只會違背初心,往患者傷口上撒鹽,患者進醫院則變成了“待宰的羔羊”。醫院需要把公益性擺在第一位,以廣大患者切身利益出發,將醫療質量作為醫院工作的生命線,贏得群眾“好口碑”。
張玉榮
國家衛健委2022年12月26日發布公告,新冠病毒感染將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等,這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這讓原本處于觀望中的群眾心中更添迷霧。在防控措施調整初期,由于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繼而引發藥品供應不足、醫療擠兌等現象。當前,病毒變異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而隨著春節假期到來,人員大規模流動,將對疫情控制和醫療救助帶來新的壓力,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在政策調整后,真正做到打有準備之仗,保障藥品供應,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胡妍
近日,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的潭洲會展中心改造為便民發熱門診。其占地接近一萬平方米,可有效分流佛山市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人員,為無基礎疾病的單純發熱患者提供對癥藥物的診療服務。這樣規模的發熱門診,是廣東省內最大的,而且那里交通便利,停車方便,相信能幫助佛山市民盡快渡過發熱難關。應當說,疫情放開之初,我們都沒有做好準備,手忙腳亂在所難免。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廣東佛山以及浙江、山東等地,很快拿出了便民舉措,比如將核酸檢測小屋改造成發熱診療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為民著想,為民辦事。希望有更多的地方“抄一抄”防疫優等生的作業。
余弘陽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