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兵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5)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更替,我國高等院校每年都會注入一批“新鮮血液”。當下,高校的主要教育對象為95后和00后,受家庭和其他因素影響,好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孤僻乖張,喜歡獨來獨往,不善與他人溝通,缺少班級凝聚意識。以往的班級管理中,面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和性格上的缺陷,許多教師一籌莫展,而素質拓展訓練的誕生與應用,可謂是雪中送炭。近年來,隨著素質拓展訓練的深入發展,其“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訓練目的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素質拓展訓練,不僅能夠打破常規,營造良好氛圍,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各種各樣的訓練項目,還能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團結協作能力和競爭精神得到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在職業院校中的深入推進,教育部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在實踐中掌握技能,提升綜合素養。但從實際來看,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依然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開展,即便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也是側重專業知識的拓展,從而導致學生發展失衡。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實現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協同發展,就要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關于素質訓練,它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它以運動為依托,以培訓為契機,以感悟為目標[1]。在具體的素質拓展訓練中,學生并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屬于自己的團體,通過與隊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和鼓勵達到訓練目的。素質拓展訓練實施初期學生的表現未發生明顯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師的堅持不懈,每一個學生都宛如新生,創新思維、適應能力、責任意識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和效果也會更上一層樓。
高職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價值追求等存在著較大差異,加之高職班級管理比較開放,學生的自由時間較多,導致班級部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機會較少,只有在固定學習或班會時才能相聚在一起,因而導致班級集體歸屬感較低,班級凝聚力相對較差[2]。
高職院校講究學生的自我管理,不再像中學時期那樣由班主任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制約學生的日常行為,而是由學校統一制定,以學分的方式約束學生自我管理。當前,多數班級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制度。通常情況下,班級日常學習中會悄然形成特有的、非成文的制度,包括班級傳統、輿論、風氣等、習慣等,但因部分學生的自律性較差,自我約束能力薄弱,再加上班級管理制度并不正規,就會出現影響班級良好學風的不良行為。
班級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是學生收獲知識、增加情感體驗、提升各種能力的重要平臺。可從實際來看,多數高職學生熱衷于形形色色的社團活動,對班級活動的興趣相對較低,即便教師開展素質拓展訓練,一些學生依然不以為然,他們對當前的班級學生不滿意,原因主要集中在:學習氛圍不濃厚、素質拓展訓練形式及內容老套、缺少人性化管理等方面。
當下,多數高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他們是關注的焦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養成了自私的個性。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許多學生缺少團隊合作意識,不能與其他學生共同完成指定任務。這一特點在班級活動中尤為明顯,即便教師要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活動,效果與預期目標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實現活動目標,不利于學生的均衡發展。
素質拓展訓練包括豐富的實踐體驗活動,這與枯燥、呆板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會產生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此外,素質拓展訓練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探究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自身潛能的發揮和團隊的通力合作,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收獲知識與樂趣。與此同時,在各種各樣的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在潤物細無聲中發展溝通、合作、創新等方面的能力。
素質拓展訓練中,通過一些特定任務的設置,能夠使學生懂得“心態決定成功”的道理。也就是說,心態決定思想,思想影響行動,行動決定成功。當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境,或者是在拓展訓練中遇到了難以完成的任務時,如果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認真對待,存在的困難便會迎刃而解;若是消極應對,問題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素質拓展訓練中許多項目的培訓目標就是告訴學生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將其運用在班級管理中,可培養學生心態樂觀,努力向上的精神品質。
受家庭環境、管理模式以及學生性格等因素影響,多數高職學生缺少團結協作意識,一些學生習慣獨來獨往,對集體漠不關心,還有些學生喜歡搞小團體,三五成群,自成一派,這些都是團隊協作能力低的表現。而素質拓展訓練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通過穿越地雷陣、七巧板、神筆馬良、動力圈等訓練項目的開展,不但可以實現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而且能夠將班級中所有學生凝聚成一個整體,使他們擰成一股繩,為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奮斗。由于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單槍匹馬”,會困難重重,當他們反復嘗試時,逐漸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進而產生合作意識,當學生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后,他們的集體凝聚力和班級榮譽感會油然而生[3]。
素質拓展訓練的開展,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鍛煉,這對一些不愿意吃苦,容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廢的學生來說,可謂是一種激勵。就搶灘登陸、風雨人生路、高空斷橋、絕壁逢生等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而言,大多設置在惡劣的環境中,每一個項目還設有重重障礙,學生要想順利通過,除了要有強大的內心外,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服輸的精神。對于那些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來說,或許一開始的活動有些“趕鴨子上架”,但是只要他們經歷一次成功,就會實現自我突破,不僅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而且能夠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此外,形式多樣的素質拓展訓練還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表現各不相同,所以教師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的訓練項目[4]。例如,對于團結合作意識薄弱的學生,可選擇“盲人方陣”作為拓展訓練項目,該項目是一個以團隊挑戰為主的項目。20人為一組,用老師提供的繩索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正方形,起初學生會認為毫無挑戰性,可他們的眼睛被蒙上后,游戲難度會有所提升,一群“盲人”在黑暗中摸索,通過溝通、服從、冷靜以及周密的計劃取得勝利。活動過程中,對于喜歡獨來獨往的學生來說,將是重要的啟迪,他們能夠深刻感悟到團隊的重要性,認識到“單打獨斗”的弊端,感悟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對于其他學生而言,通過訓練項目的參與,在深化團結合作意識的同時,還使其學會寬容、學會信任。類似的拓展訓練項目還有“齊眉棍”“卓越圈”等,教師在開展過程中應以實際情況為準。
正如孟子所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運用素質拓展訓練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時,若想獲得良好效果,發揮訓練項目特有的價值,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學生發展現狀,建立有效的素質拓展訓練管理體制,一方面能夠確保素質拓展訓練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另一方面能夠規范學生訓練過程中的不良行為,避免魚目混珠、敷衍塞責等情況的發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進行均衡分配,成立“素質拓展實施小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訓練項目。例如,“坐地起身”素質拓展訓練中,選擇空曠的場地,要求學生4人一組,圍成圈,背對背坐在地上,相互間挽著胳膊,聽老師的口令一起站起來,當4人成功后,每次增加2人,直到10人為止。人數增加至10人時,大家相互配合,看一看有多少人能夠成功起身。起初,由于人數較少,成功率較高,隨著人數的增多,難度也會隨之增加,這就要求學生既要相互配合,給予伙伴信任,又要堅持不懈,有著戰勝困難的意志力,同時具有不服輸的精神。另外,通過本次活動,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面對具有一定難度的挑戰,只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相信自己和隊友,努力堅持,才能取得成功。
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認識,從學生的個人心理特點、學習表現以及情緒變化等進行分析,如果存在不良心理或行為,要及時指出,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從而提升學生自信心,使其對自己有所認識。另外,教師除了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當的訓練項目外,還要立足于專業內容,科學設計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讓學生在角色轉換之間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例如說,設計“過障礙”素質拓展訓練活動,活動期間,教師蒙上學生的眼睛,使通過自身的判斷和感知達到成功的彼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活動主題進行升華,告訴學生不論學習什么專業,目前的學習成績如何,未來的發展如何,只要堅定信念,克服心中的恐懼和擔憂,努力前進,就能邁過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從而實現自我突破,最終走向成功。
高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個性和思想,在解決問題或遇到困難時能夠獨當一面,但實際發現,部分高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在專業學習或團隊活動中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不良情緒,如果教師沒有采取有效方法進行引導,將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通過班干部建設發掘學生潛在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擺正心態,主動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多種多樣的活動任務,如畫主題宣傳海報、文藝表演、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活動,將趣味相投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各小組選擇一名組成作為團隊的領導人,協調組內活動,詳細劃分各組員的任務。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自身潛能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同時認識到在集體任務中自己的價值和作用,進而增強素質拓展訓練效果[5]。
綜上所述,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要想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實現自我發展,成為行業需要的優秀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外,還要有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這些能力的具備,得益于高職院校的有效培養和積極促進。通過素質拓展訓練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在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同時,還能賦予學生各種各樣的能力,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