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琴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4)
學前教育是個體早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良好的學前教育可以很好地促進早期兒童的人格、認知、社會性等的發展,并能有效地改善其成人后的社會行為[1]。可見,學前教育對于兒童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依賴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從而能夠培養出大量的優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促進和規范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教育部2012年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以下簡稱《專業標準》),明確了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素養。而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以及學前教育3輪三年行動計劃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進入新時代,國家逐步放開二孩以及三孩政策的實施,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高職院校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理應在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大膽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勇于承擔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任,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是幼兒教育工作。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80%~90%的性格特征、志向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所以,幼兒教育是一項意義重大、責任重大的工作,這就對幼兒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學校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需要滿足極高的素質要求,才能滿足新時代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除了要達到《專業標準》中國家規定的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外,還要滿足新時代發展對學前教育人才新的需要。
要培養孩子們從小具有愛祖國、愛人民的家國情懷,立志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筑造者,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自身要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對我們的黨和國家有堅定的信念,對未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實現充滿信心。這樣的幼兒園老師,才能夠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正確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孩子們具有健康向上的性格品質,激發家國情懷,樹立愛國之志。這應該是人才培養過程中一以貫之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特別強調的素質要求,這就需要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加強對學生政治素養的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
良好的師德師風是作為應一名教師必備的基本條件,幼兒園教師對師德師風的要求尤其要高人一籌。《專業標準》中強調幼兒園教師要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然而,從目前高職院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來看,普遍不夠重視對學生師德師風的培育和養成,基本沒有系統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造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雖然成績合格,但是,作為一名未來的幼兒園教師,需要具有的品德和素質要求與實際還有一定差距。需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師德師風教育,內外兼修,努力培養師德高尚的好老師。
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同于其他教育層次的分科教學,幼兒園實施的是不分科教學,一個幼兒教師往往要能夠承擔所有課程的教學活動。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兒童,就要求幼兒園教師具備各學科課程的教學能力,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深入貫徹全面發展的理念,全面掌握各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能夠融會貫通。然而,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所有的學科知識都精通又是不現實的,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應該能夠達到“多專全能”的要求,即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要專,還要比較專業地掌握一門美育方面的課程;其他學科知識本著“適度、夠用”的原則,廣泛學習,知識不要求有多么精通,但要達到能夠與兒童進行相互交流,能夠影響兒童健康的審美,適應兒童天真、好問、求真的特性[2]。
3~6歲的幼兒認知能力還相當有限,所以幼兒教師的教學不需要講授理論,甚至不需要直接傳授知識,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的那樣,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教師要做好這些,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要特別突出對于人才的實際工作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一方面,要能夠將學習的幼兒專業教育知識運用于幼兒教育的實踐中,善于組織運用各類游戲、活動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樂器演奏、繪畫、舞蹈和體育技能,豐富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寓教于樂。同時,還要掌握幼兒的生活組織和保育技能,科學照料幼兒日常生活,有效保護幼兒健康成長。
新時代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需要根據經濟社會對人才的現實需要,尤其是地方幼教機構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優化、改革、創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一定的途徑確保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依據,要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除需要依據《專業標準》規定的幼兒園教師必須達到的基本專業素養和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要求外,新時代背景下,還需要根據時代發展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素質的總體要求,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首先,人才培養方案要遵循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求。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課程內容的精選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靈活運用,有效貫徹《專業標準》基本理念;其次,人才培養方案要充分體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職業性和教學活動的實踐性特征。要緊貼經濟社會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要通過設置充足的各類實踐課程,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學習和提升;最后,人才培養方案要明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政治素質和思想品德的培養目標。要開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幫助學生形成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觀融于專業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能走復制、壓縮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老路,而是要走特色創新發展之路。構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其一,要強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技能的培養。幼兒教師除了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保教能力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唱、跳、畫、表演等藝術領域的技能,培養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和技能的幼兒教師是時代發展的需要[3]。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有必要加強藝術類課程的開設。根據不同藝術課程的學習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不同的藝術類選修課程模塊,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條件,選擇課程模塊進行系統學習,達到一定水平。其二,要強化與地方文化緊密結合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幼兒園教育時期,兒童處于性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兒童良好性格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要設立專門的課程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習,同時,要將傳統文化內容融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還要緊密結合地方文化資源,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傳統文化教學活動,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為學生畢業后在地方開展幼兒教育奠定基礎。
為達到教學效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首先,要調整課程設置與內容體系,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模式。一方面要調整理論課程占整體課程比例偏高的情況,提高實踐課程所占比重;另一方面,對于一門課程,即使是理論性比較強的教育學、心理學類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多通過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參與式教學,進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面向實踐的教育教學模式變革[4]。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要通過加強校企合作來保障學生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相對于高職院校其他專業的校企合作方,幼兒園更容易實現自身的利益訴求,幼兒園對于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很高的技術與管理要求,更多的是要具備愛心、責任心以及良好的專業素養,這些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并不難達到。所以,校企合作的關鍵是學校要足夠重視與幼兒園合作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小組式、循環式實踐方式,保證實踐崗位持續、不間斷,在不影響幼兒園正常教學活動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實踐教學目標。其次,要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改變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學”為主,教師“導”為輔的教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最后,要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與教學過程,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主要是面向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這一點和其他專業學生存在明顯的不同,一方面畢業后面對的工作對象是“人”,另一方面是一群特殊的3~6周歲的幼兒,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除了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外,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是需要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實施教學,并且要對未成年的孩子給予足夠的生活照顧,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更強的要求。只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超強實踐技能的學生。《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引進主要以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為主,但對于專業課教師的企業工作經歷、雙師素質能力要求是一貫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尤其重要。由于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普遍不高,不能滿足高職院校教師引進的條件要求,所以,高職院校直接引進幼兒園教師作為專業課教師存在一定的障礙。建設“雙師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隊伍,就需要學校現有教師定期到幼兒園跟崗實踐,提升專業技能,而對于一些實踐性很強的如保育技能、一日生活組織等課程可以聘請幼兒園教師擔任,從而形成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隊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要實現學前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滿足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美好向往,幼兒園教師質量是決定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承載著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時代重任。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需要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努力培養高素質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新時代幼兒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