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松,葉美玲,梁李娜,周溯源,丁新國
(廈門市海滄醫院 腎內科,福建 廈門361026)
期腎病是指各種慢性腎臟病的終末階段,當腎小球濾過率低于15 mL·min-1·1.73 m-2時即被判定為終末期腎病[1],該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隨著腎功能下降,逐漸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癥狀,進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主要手段,但血液透析不易清除脂溶性、大分子毒素等物質,且在治療過程中對機體內環境、殘余的腎功能損傷較大,并發癥較多[2]。相關研究[3]表明,血液灌流利用吸附原理可有效清除血液透析不易清除的物質。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終末期腎病患者腎功能和氧化應激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終末期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實用內科學》[4]中終末期腎病診斷標準者;年齡>18歲者;非急性腎病發作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腎病者;預計生存期<1年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120例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實驗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38~62歲,平均年齡(49.52±3.76)歲;體質量指數 (BMI)18~21 kg/m2,平均BMI(19.76±0.41)kg/m2。對 照 組 男45例,女15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 (49.58±3.74)歲;體質量指數(BMI)18~21 kg/m2,平均BMI(19.88±0.52)kg/m2。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血液透析治療:使用血液透析機(費森尤斯,4008S/5008S),設置血流速度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速500 mL/min,抗凝劑為低分子肝素,3次/周,4 h/次。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血液灌流治療:每周的最后一次血液透析時,先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重慶希爾康血液凈化器材研發有限公司,RC250)進行血液灌流,1次/周,2 h/次,血液灌流結束后,使用葡萄糖溶液將灌流器沖洗干凈,然后將血液灌流器與血液透析機連接,使用肝素生理鹽水繼續沖洗設備,再進行血液透析2 h。兩組均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及氧化應激標志物變化情況,并統計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腦梗死、皮膚瘙癢、心功能不全、嘔吐等)發生率。①腎功能指標: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靜置離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濟南漢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HF-240)檢測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以及殘余腎功能(RRF)水平。②氧化應激標志物:血清制備同上,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兩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血清活性氧(ROS)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腎功能指標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SCr、BUN、RR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清SCr、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RRF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RRF(mL/min)治療前 實驗組 60 531.84±81.19 12.08±1.46 0.44±0.05對照組 60 531.90±81.22 11.94±1.43 0.42±0.03 t 0.004 0.531 2.657 P 0.997 0.597 0.090治療后 實驗組 60 425.68±91.30*5.73±1.99* 1.88±0.08*對照組 60 477.93±91.76*8.19±1.42* 1.04±0.03*t 3.127 7.794 76.154 P 0.002 0.000 0.000時間 組別 n SCr(μmol/L)BUN(mmol/L)
2.2 氧化應激標志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SOD、GSHPx、ROS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ROS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氧化應激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氧化應激標志物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ROS(IU/mL)治療前 實驗組60 57.08±6.39 192.74±11.89 650.33±28.45對照組60 57.94±6.38 192.78±11.82 655.40±27.53 t 0.738 0.018 0.992 P 0.462 0.985 0.323治療后 實驗組60 85.77±9.93*225.71±11.90*541.88±20.08*對照組60 76.89±9.46*273.54±11.92*579.04±21.13*t 5.015 21.996 9.875 P 0.000 0.000 0.000時間 組別 n SOD(U/L)GSH-Px(U/L)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vs.1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終末期腎病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現階段,除器官移植外,治療終末期腎病仍以血液凈化為主,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透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存活率,但此方法不僅對血液中原有毒素的清除效果差,還可能誘發新的毒素;而血液灌流具有廣譜解毒效應,能夠最大限度彌補血液透析的不足[5]。SCr、BUN是評價終末期腎病患者腎功能的兩項重要指標,殘余腎肌酐及尿素清 除率決 定RRF[6]。本 研究結 果顯 示,治 療12周后,實驗組的血清SCr、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RRF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可明顯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腎功能。終末期腎病患者機體內會發生一系列氧化應激反應,引起相關指標變化[7]。其中,ROS反映機體氧化應激程度,其水平與患者病情呈正相關;SOD、GSH-Px均參與抗氧化應激,可消耗ROS。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周后,實驗組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ROS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可明顯減輕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這可能與血液灌流的廣譜解毒效應有關。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 vs.1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終末期腎病并未明顯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可明顯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