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起豪,徐沖敏,洪霞鳳,鐘康華
(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1麻醉科,2骨科,廣東 湛江524043)
我國老年化的程度逐年加深,老年患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導致外科手術治療率上升,腹腔鏡、胸腔鏡手術臨床運用廣泛,具有微創、安全性高等特點,但患者的術后疼痛感較為明顯,在處理不當時會導致并發癥的增加,甚至演變為慢性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氫嗎啡酮為嗎啡的半合成衍生物,鎮痛效果較佳,其運用優勢在于水溶性強、不良反應少等[2]。老年患者經相應的手術治療后,會出現疼痛狀況,改善患者的疼痛以藥物為主,鹽酸氫嗎啡酮為疼痛控制的常用藥物,針對手術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3]。本研究將氫嗎啡酮靜脈自控鎮痛應用于老年手術患者,觀察對術后鎮痛效果及血清疼痛介質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擇期手術患者。納入標準:年齡≥60歲;在我院進行擇期手術;同組醫護人員進行手術;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氣管插管困難者;內分泌代謝異常者;研究前1周采用鎮痛類藥物者;具有精神類疾病者。將80例納入的患者依據鎮痛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70.05±5.46)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級22例、Ⅱ級18例。研究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 (70.84±6.07)歲,ASA分級:Ⅰ級20例、Ⅱ級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連接監護儀觀察生命體征,麻醉誘導采用丙泊酚2 mg/kg,并給予舒芬太尼0.3 μg/kg和順式阿曲庫銨0.15 mg/kg。進行氣管插管,術后患者符合氣管拔管指征后,連接PCIA泵。PCIA泵藥物:對照組采用托烷司瓊8 mg和右美托咪定0.5 μg/kg,研究組采用鹽酸氫嗎啡酮和托烷司瓊各8 m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
1.3 觀察指標 ①鎮痛效果[4]:觀察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躁動評分、鎮靜狀態(Ramsay評分)、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 分、舒 適 量 表 (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評分。②血清疼痛介質[5]: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一氧化氮(NO)、5-羥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鎮痛效果 兩組干預前的躁動評分、Ramsay評分、VAS評分和B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躁動評分、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Ramsay評分和BCS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躁動評分、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Ramsay評分和BC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鎮靜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鎮靜效果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躁動評分Ramsay評分VAS評分 BCS評分研究組 干預前3.72±0.41 1.42±0.46 5.01±0.34 1.40±0.19(n=40) 干預后1.64±0.32ab 3.71±0.51ab 2.13±0.29ab 3.84±0.27ab對照組 干預前3.68±0.38 1.52±0.38 4.84±0.40 1.52±0.29(n=40) 干預后2.49±0.40a 2.71±0.40a 3.58±0.31a 2.64±0.31a
2.2 血清疼痛介質 兩組干預前的NO、5-HT和PG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NO、5-HT和PGE2水平較干預前降低(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NO、5-HT和PGE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清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清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NO(μmol/L)5-HT(μmol/L)PGE2(μg/L)研究組 干預前 23.70±1.67 0.92±0.11 34.70±3.91(n=40) 干預后 11.45±1.53ab 0.27±0.05ab 15.34±2.99ab對照組 干預前 24.19±2.01 0.89±0.10 35.01±4.70(n=40) 干預后 20.19±1.90a 0.61±0.07a 20.33±3.11a
老年患者因機體功能下降,在手術過程中,劇烈的疼痛感會影響患者的療效,因此老年患者的手術麻醉較為重要。靜脈自控鎮痛為圍手術期較為重要的鎮痛方法,靜脈自控鎮痛藥物的選擇需在具備有效性的同時,安全性較高[6]。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便秘、瘙癢等,其中惡心嘔吐是最為顯著的不良反應。自控鎮痛為新型的術后鎮痛方式,自控鎮痛為患者自覺疼痛時,經計算機控制微量泵依據醫生設定的藥物劑量進行鎮痛,給藥途徑較多。靜脈自控鎮痛因給藥簡單、起效快,在臨床中運用較為廣泛。老年手術患者選擇不同的麻醉藥物和劑量均會對機體造成影響,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大腦對阿片類藥物的敏感度升高,身體功能不斷衰退,加之機體其他疾病的影響,會導致阿片類藥物代謝和清除率下降,從而導致藥物作用時間增加。氫嗎啡酮為嗎啡的衍生物,是一種半合成強效阿片類鎮痛藥物,通過作用于阿片受體,血藥濃度不隨藥物濃度的增高而降低,不良反應較少,因此在改善疼痛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國內有研究[7]通過觀察不同劑量氫嗎啡酮在老年骨科手術患者中的鎮痛效果,結果顯示,采用25 μg/kg氫嗎啡酮的患者VAS評分降低顯著,且體征如心率、呼吸頻率等均得到了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躁動評分、VAS評分均較對照組降低顯著,Ramsay評分和BCS評分較均對照組升高顯著,NO、5-HT和PGE2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顯著,表明氫嗎啡酮在老年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且疼痛介質水平降低較為明顯。經鹽酸氫嗎啡酮靜脈自控鎮痛干預后,患者疼痛得到緩解的同時,疼痛介質水平顯著降低,表明氫嗎啡酮靜脈自控鎮痛的應用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氫嗎啡酮靜脈自控鎮痛應用于老年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較好,可降低血清疼痛介質水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