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40多歲的劉女士,在體檢時發現膽囊中有結石,但她平時并沒有感受到身體有什么不適。“要不是體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早就有了膽結石。”劉女士說。
其實,像劉女士這樣毫無癥狀的膽結石,在醫學上叫做“靜止性膽結石”,很多患者都在不知不覺中。
膽囊和膽管統稱為膽道系統,在膽道系統內形成結石稱為“膽結石”。按照部位可分為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及肝內膽管結石。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膽結石在成年人中發病率為10%~15%,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好發年齡為40~60 歲。肥胖、有生育、大于40歲的女性尤需警惕膽結石。
膽結石的癥狀取決于結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無阻塞和炎癥等。部分患者可出現右上腹隱痛,部分患者可出現急性膽絞痛,表現為劇烈腹痛、惡心、嘔吐等不適。但大多數患者是像劉女士一樣沒有任何癥狀的,甚至是變成膽囊癌也不疼,也就是靜止性膽結石。多是因為體檢時發現膽結石才前來就診。
并不是所有的膽結石都需要做膽囊切除,畢竟膽囊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靜止性膽結石,大部分可以觀察治療,定期到醫院通過彩超進行復查。
但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患膽囊結石20多年或者30多年左右往往會發生惡變,靜止的膽結石雖然無癥狀,但同樣有可能導致膽囊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這是因為膽結石長期刺激膽囊黏膜,會導致慢性膽囊炎,炎癥本身就是一種癌前病變。長期慢性炎癥會造成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下一步就是癌變,而一旦變成膽囊癌,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積極預防和治療膽結石。
下列無癥狀患者建議進行手術:
(1)結石直徑大于3 厘米,或多發結石直徑小于0.5厘米;
(2)伴有膽囊息肉大于1 厘米或膽囊壁增厚者;
(3)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肺功能障礙者;
(4)地處邊遠或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兒童膽囊結石、發現膽囊結石10年以上及恰好需要做其他開腹手術的患者。
當前,國內外首選方法仍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推薦保膽手術。有些患者會疑惑:只是取結石,為什么要連膽囊一起切除?
這是因為保膽手術需將膽囊切開,再取石、縫合,不僅過程復雜,還易使膽汁流入腹腔,引起刺激;若是泥沙樣結石將很難取凈,導致治療不徹底、術后易復發。此外,保膽手術需要膽囊功能好、結石單發等多項嚴格條件,且不能處理有惡變傾向的膽囊息肉。
膽結石形成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1)不運動。運動量少、出汗少,會導致囊肌收縮力下降,從而引發膽汁無法正常排出。
(2)不吃早餐。長時間不吃早餐會導致膽汁濃度增高,從而引發膽結石。
(3)飲食無節制。經常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暴飲暴食或者吃飯后繼續食用零食等,都可能會引起膽結石。
膽結石與人們的飲食方式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對于膽結石預防,關鍵在于“管住嘴”,建議日常生活中要規律三餐,禁止暴飲暴食,尤其是拒絕晚上大吃大喝,可以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同時堅持鍛煉,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