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強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陜西 西安 710069)
神府地區擁有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并且研究區還是我國能源重化工的重要基地,礦產資源開發成為該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神府地區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的東北緣,跨越伊陜斜坡和晉西撓褶帶2個構造單元。鄂爾多斯盆地東緣上古生界含有豐富的致密氣資源,是油氣勘探的重要區域。在盆地內已探明儲量超過千億立方米的致密氣田有烏審旗、蘇里格、神木等。
隨著近年來在神府地區的致密氣藏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表明該區致密氣勘探的廣闊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神府地區太原組—本溪組烴源巖為研究對象,利用試氣成果和分析化驗等資料,研究了烴源巖特征,為神府地區以及周緣下一步油氣勘探提供科學依據。
鄂爾多斯盆地處于西北部,是一個多旋回沉積型克拉通類含油氣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共有六個一級構造單元盆地形態為一個向斜盆地。研究區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的東北角,橫跨伊陜斜坡和晉西撓褶帶2個構造單元(圖1)。

神府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環境惡劣。本溪組和太原組都發育有煤系烴源巖,屬于海陸過渡相到陸相的沉積環境。研究區地層自下而上為石炭系本溪組、二疊系太原組。石炭系本溪組巖性為深灰色泥巖、灰黑色炭質泥巖和煤層,分為本1段、本2段,與下伏馬家溝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二疊系太原組巖性為灰黑色煤層和深灰色泥巖較為發育,分為太1段、太2段。太原組煤層和泥巖具有較強的生烴能力,為本區天然氣成藏提供較好的源巖條件。與下伏本溪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太2段:巖層顏色較深,包括灰黑色泥巖、灰色生物碎屑灰巖、泥晶生物碎屑灰巖以及黑色煤層,砂巖為中—粗砂巖以及粉砂巖。太1段:由底部斜道灰巖至頂板北岔溝砂巖,包含生物碎屑灰巖、灰白色細—粗砂巖、粉砂巖、煤層等。
其他條件相差不大,則有機質的含量越高,其生烴能力就越高。本文采用總有機碳(TOC)和生烴潛量(S1+S2)作為衡量巖石中有機質的豐度的指標。有機碳是指巖石中存在于有機質中的碳。它不包括碳酸鹽巖、石墨中的無機碳。通常用占巖石質量的百分比表示。本次研宄分別統計了神府地區本溪組、太原組和山西組的煤的總有機碳含量和生烴潛量(S1+S2)。
從表1得出不同層位中的煤巖TOC平均值本溪組和太原組接近,高于山西組。其中山西組TOC平均最小為56.86%,本溪組是62.68%,太原組為62.97%。最大值為太原組TOC含量達到77.2%,山西組最小為18.3%,太原組TOC含量在48.3%~77.2%,山西組TOC含量在18.3%~74.1%,本溪組TOC含量在43.19%~75.5%。

表1 神府地區烴源巖總有機碳與熱解分析結果
煤巖中的生烴潛能(S1+S2)在16.52~321.55mg/g,其中最大為山西組達到321.55,總有機碳含量也高達74.1%,本溪組有機碳含量最高為75.5%,太原組也高達69.2%。
基于烴源巖定性評價標準,從總有機碳含量來看,本溪組、太原組和山西組的煤巖都能夠成為烴源巖,本溪組和太原組要好于山西組;從生烴潛力來看本溪組煤巖最好,生烴潛力達到了184.46mg/g。因此,本溪組的煤巖是最好的烴源巖。
從有機質到油氣需要經過一定的變化,衡量這種變化程度(有機質向油氣轉化程度)的參數為成熟度指標,在這方面的研究即為有機質的成熟度評價(表2)。

表2 烴源巖有機質程烴演化階段劃分
通過對神府地區各組分鏡質組反射率分析,從圖2可以看出鏡質組反射率平均值在1.053%~1.260%之間分布,其中本溪組鏡質組反射率平均值最高為1.260%,山西組鏡質組反射率平均值最小為1.002%。山西組鏡質組反射率在0.783%~1.355%之間,對應的有機質熱演化為成熟—高成熟階段,在該階段主要生成的是成熟中質油、高成熟輕質油、濕氣和凝析油;太原組鏡質組反射率在0.888%~1.195%,其對應的有機質熱演化為成熟階段,在該階段主要生成成熟中質油;本溪組鏡質組反射率在1.22%~1.28%之間,對應的有機質熱演化為成熟階段,在該階段主要生成的是成熟中質油(表2)。總體來說,本溪組鏡質組反射率高于太原組和山西組,從本溪組到太原組再到山西組鏡質組反射率總體趨勢是降低的。因此,本溪組相對于太原組和山西組生烴潛力更大(表3)。

圖2 神府地區不同地層鏡質組反射率圖

表3 神府地區不同組分鏡質組反射率表
研究區絕大部分有機質為Ⅲ型,部分為Ⅱ型,產氣傾向非常明顯。其中:本溪組和太原組泥質巖有機質大部分都為Ⅲ型[10]。
煤層在研究區本溪組和太原組均有分布,也是主要的烴源巖層段。煤層厚度分布在17.81~30.97m之間,平均厚度為23.17m,大部分地區煤層總厚度在13~32m之間。深灰色泥巖在本區的本溪組和太原組同樣也較為發育,泥巖厚度在37.23~81.37m。本溪組泥巖厚度23m以上,最大厚度在71m以上;太原組泥巖厚度在15~48m之間。山西組比太原組泥巖厚度更大,厚度范圍在50~100m,沉積厚度在79m以上,最大厚度也超過75m。由此看來,無論是煤巖還是暗色泥巖在本區廣泛分布,為煤系有機質生氣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神府地區太原組和本溪組烴源巖在全區均有一定分布,研究發現,本區烴源巖成熟度高,進入了大量生氣階段,能夠為天然氣的成藏提供充足的氣源。
對天然氣成藏的靜態條件進行了分析,通過總有機碳含量、有機物成熟度等分析了研究區烴源巖,煤層在該區穩定發育,得出煤巖TOC平均值非常接近,其值在56.86%~62.97%,其中本溪組,高于太原組和山西組;從本溪組到山西組自下而上有機質平均含量越來越小,并且本溪組的生烴潛力和有機物生熟度遠高于太原組和山西組。以此,本溪組煤系烴源巖有很好的的生烴潛力,為今后的勘探重點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