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玲 顏志浪 胡美鳳
(1宜春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3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是以極度疲勞為特征的一種證候群,持續或反復發作,且在運動后加重,經充分休息不能緩解,嚴重影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現有研究顯示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可能與 CFS 的發病有關,而核轉錄因子(NF)-κB可以調節細胞內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有可能參與CFS的發病過程〔1,2〕。針刺作為傳統的特色醫療手法,臨床用于治療CFS已顯示出較好的療效,有研究顯示針刺治療CFS的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腦組織炎性反應〔3,4〕。本研究觀察電針干預對CFS大鼠的改善作用,并基于轉化生長因子(TGF)-β/Smad信號通路探索其作用機制。
1.1材料
1.1.1實驗動物 36只SPF級健康雄性SD大鼠,體重200~220 g,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京)2016-0011。
1.1.2實驗試劑 褪黑素ELISA試劑盒,美國ADL公司生產;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兔抗 TGF-β、Smad、NF-κB p65 抗體,武漢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多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山羊抗兔免疫球蛋白(Ig)G,北京中杉金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電化學發光(ECL)試劑盒,北京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實驗儀器 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3 mm×25 mm;G6805-2電針治療儀,常州市武進長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EPS300 型電泳儀,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MT-20水迷宮圖像跟蹤系統,成都泰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TES-1350A 型噪音計,臺灣泰仕公司;PCR 反應擴增儀,美國 Bio-Rad 公司;Tanon-4200SF型數碼凝膠圖像分析系統,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造模 36只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電針組,模型組、電針組采用力竭游泳加慢性復合應激刺激多重因素制備CFS模型。正式造模前,先將大鼠置于水溫(25±2)℃,深 35 cm 的水池中適應性游泳 3 d,每次游泳 20 min,1次/d;適應后大鼠尾部負重體重5%的鉛塊,在水池中游泳至力竭;大鼠負重游泳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兩種慢性刺激,包括:禁水12 h,禁食12 h,夾尾1 min,通宵照明和噪聲刺激(110 dB,1 h)。
1.2.2電針治療方法 于造模14 d后對大鼠進行針刺治療,穴位:雙側感覺區、百會穴、寧神穴,用0.35 mm×25 mm毫針快速刺入皮下15 mm,連接電針儀并調節為連續波,每次30 min,1次/d,連續治療14 d。對照組不給予任何干預,模型組每天給予電針組相同時間的捆綁,不予治療。
1.3觀察指標
1.3.1鼠尾懸掛實驗 大鼠呈倒掛狀,尾端1 cm處固定于一水平木板上,兩側用木板隔開動物視線。記錄大鼠在6 min內的靜止時間(大鼠完全靜止不動狀態的總時間)及掙扎次數(大鼠向上翻轉的總次數)。
1.3.2力竭游泳實驗 將大鼠置入游泳池,水溫(20±1)℃,記錄大鼠從入水至游泳力竭的時間(頭部沉入水中10 s未浮出水面)。
1.3.3水迷宮實驗 使用水迷宮跟蹤系統,記錄大鼠從入水到爬上平臺所需時間(超過120 s按120 s記錄)、有效區停留時間。
1.3.4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漿褪黑素含量 治療結束第2天進行,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0 mg/kg)麻醉,從0∶00起每4 h采樣1次(0∶00、4∶00、8∶00、12∶00、16∶00、20∶00),取股動脈血樣,置于抗凝管中,靜置20 min,離心15 min(4℃,3 000 r/min),取上清液,按試劑盒說明書采用ELISA進行檢測。
1.3.5免疫組化法(IHC)檢測NF-κB p65蛋白表達 大鼠麻醉,生理鹽水灌注后冰上迅速取出腦海馬組織,4%多聚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二甲苯和梯度乙醇脫蠟,檸檬酸鹽緩沖液修復,3%過氧化氫(H2O2)浸泡10 min,封閉,加入一抗,4℃孵育過夜,加入二抗,室溫孵育 30 min,加適量二氨基聯苯胺(DAB),蘇木素復染 1.5~2.0 min,乙醇梯度脫水,二甲苯浸泡,中性樹膠封片,光鏡下觀察結果,每組重復測量 3 次。
1.3.6熒光定量PCR(qPCR)技術檢測TGF-β1、Smad mRNA表達 取大腦海馬組織,提取組織總RNA,按照逆轉錄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反應條件:95℃,45 s,95℃ 15 s,60℃,40 s,進行45個循環。引物序列:TGF-β1正向引物:5′-GGTCACCTGTCCCCTCTCCT-3′,反向:5′-CTGGAGTGTCCATGGGACAG-3′;Smad4正向引物:5′-CAACATCCACCAAGTAATCGC-3′,反向:5′-CTCTCAATAGCTTCTGTCCTG-3′;GAPDH正向引物:5′-GGTTGTCTCCTGCGACTTCA-3′,反向:5′-TGGTCCAGGGTTTCTTACCC-3′。每組進行3次測定,取平均值,圖像分析儀掃描凝膠密度,采用2-△△CT法進行數據的相對定量分析。
1.3.7Western印跡檢測TGF-β、Smad蛋白表達 取大腦海馬組織,加入放射免疫沉淀(RIPA)裂解液,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研磨、充分裂解,離心15 min(4℃、12 000 r/min),取上清液。用 BCA 法進行蛋白定量,通過電泳、轉膜、脫脂、封閉、剪膜,加入一抗TGF-β、Smad、GAPDH,4℃ 孵育過夜,TBST洗滌,加入二抗,室溫孵育 2 h,TBST 洗滌,用ECL試劑顯色后,化學發光儀成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t檢驗。
2.1電針對CFS大鼠鼠尾懸掛靜止時間及掙扎次數、力竭游泳時間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靜止時間明顯延長、掙扎次數明顯減少,力竭游泳時間明顯縮短(P<0.01);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靜止時間明顯縮短,掙扎次數明顯增多,力竭游泳時間明顯延長(P<0.01)。見表1。

表1 電針對CFS大鼠鼠尾懸掛靜止時間及掙扎次數、力竭游泳時間影響
2.2電針對CFS大鼠水迷宮用時及有效區停留時間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水迷宮用時明顯延長,有效區停留時間明顯縮短(P<0.01);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大鼠水迷宮用時明顯縮短,有效區停留時間明顯延長(P<0.01)。見表2。

表2 電針對CFS大鼠水迷宮用時及有效區停留時間影響
2.3電針對CFS大鼠褪黑素含量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褪黑素含量變化趨勢明顯不同,其中4∶00 褪黑素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日間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晝夜波動程度明顯減弱;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褪黑素含量晝夜波動程度增大,變化趨勢與空白組基本一致,下半夜含量降低,4∶00降低明顯,而白天褪黑素含量升高。見表3。

表3 不同時間電針對CFS大鼠褪黑素含量的影響
2.4電針對CFS大鼠海馬區可見NF-κB p65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海馬區NF-κB p65陽性表達細胞數量明顯增加,顏色較深(P<0.01);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海馬區 NF-κB p65陽性細胞表達明顯減少,顏色較淺(P<0.01)。見表4。
2.5電針對CFS大鼠海馬區TGF-β1、Smad4 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海馬區TGF-β1、Smad4 mRNA及蛋白表達明顯增加(P<0.01),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海馬區TGF-β1、Smad4 mRNA及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降低(P<0.01)。見表4、圖1。

表4 電針對CFS大鼠蛋白及mRNA表達的影響

圖1 電針對CFS大鼠TGF-β1、Smad4 蛋白表達的影響
頭針作為一種常見的針刺療法,可以調神益智、醒腦開竅、改善肢體功能,頭針結合電刺激可以加強刺作用,更有效的改善大腦功能〔5,6〕。鼠尾懸掛實驗掙扎次數可反映大鼠的體力狀況,靜止時間可反映大鼠的絕望情緒〔7〕,常用以評價動物的心理抑郁程度。力竭游泳實驗可以判斷大鼠的體力情況,用以評價動物體力及是否疲勞。水迷宮實驗是目前最常用于評價動物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方法。3個實驗結合可以全面評價大鼠的軀體和心理疲勞狀態。本研究說明大鼠出現心理、體力不同程度的疲勞;力竭游泳時間縮短,說明慢性疲勞大鼠出現了體力疲勞癥狀,水迷宮用時延長,有效區停留時間縮短,說明大鼠出現了學習、記憶能力的下降;3個實驗反映了大鼠體力、學習記憶力的下降和情緒反應的改變,即“軀體疲勞”和“心理疲勞”狀態,經過電針雙側感覺區、百會穴、寧神穴治療后,大鼠鼠尾懸掛實驗靜止時間縮短,掙扎次數增加,力竭游泳時間延長,水迷宮平臺潛伏期縮短,穿越平臺次數增加,說明電針可顯著改善CFS大鼠的軀體疲勞和學習記憶能力。
褪黑素的晝夜分泌節律是維持人體睡眠-覺醒節律的生理基礎,可通過調節睡眠狀態改善認知功能,維持正常的神經心理狀態〔8,9〕。褪黑素晝夜分泌節律異常與CFS睡眠障礙、認知功能下降、情緒障礙等臨床表現較為相似,所以臨床常用外源性的褪黑激素治療CFS〔10〕。本研究說明電針可以恢復CFS大鼠褪黑素的晝夜節律紊亂,改善大鼠的睡眠障礙。
NF-κB信號通路可在各階段介導炎性反應,是機體炎性反應的關鍵指標〔11〕。NF-κB主要以 p50/p65 二聚體形式存在,其中NF-κB p65含轉錄活化區,參與基因轉錄的起始調節。當機體受到刺激,NF-κB 便移位于細胞核,并促進多種炎癥因子如TNF、IL-1β 及TGF-β1 的釋放〔12,13〕。本研究結果提示海馬區炎性改變可能與CFS的發病相關,電針治療可降低海馬區的NF-κB p65蛋白表達,說明電針治療可以抑制CFS大鼠海馬區的炎性反應。TGF-β 對細胞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同時參與體內生理生化、信號轉導與調控,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14,15〕。有研究表明,腦內 TGF-β 水平升高可產生疲勞感覺,在 CFS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TGF-β 水平的增加,所以推測CFS發病與TGF-β 水平升高相關。Smad是TGF-β超家族信號傳導成員,負責將TGF-β超家族信號從細胞內傳遞到細胞核。有研究表明 CFS 海馬中 Smad4呈現高表達〔16〕,在 TGF-β 當作配體的受體復合物激活下 Smads 進入核內,共同調節靶基因的轉錄。本研究提示電針對 CFS 模型大鼠治療作用機制可能與 TGF-β/Smad 信號通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