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安徽國順交通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51
城市道路交叉口一直是交通擁堵集中區域,更容易出現交通事故。為實現安全、順暢通行,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優化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組織方案。當前,以借道左轉形式優化左轉車流,減輕道路交叉口通行壓力的方式十分盛行;此類型交通組織形式能夠更為充分地利用時空資源,在增強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方面極具優勢。
所謂借道左轉,就是將對向出口車道的內側車道臨時借用為本向左轉專用車道,從而緩解左轉通行壓力,增強交叉口車流流通順暢度的方法。借道時,可借用一條車道也可借用多條車道。這種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巧妙引導,讓本向左轉車輛可以利用對向出口道路的放行空檔;然后基于控制信號燈,讓進入該區域的車輛可以放空,以免上游方向車輛干擾左轉車輛通行[1]。在實際應用環節,借道左轉實現了道路資源與道路功能的充分挖掘,讓相鄰出口道的空閑時間得到合理應用,還讓左轉車道的數量得到增加,使左轉車流暢通性增強。而且,基于借道左轉交通組織實現擁堵疏導的成本低、施工量小,只需要增設少部分基礎設施就可以保障通行。不過,在采用借道左轉模式后,交管部門需要格外關注現場秩序,并通過有效推廣和宣傳幫助駕駛員掌握借道左轉原理。
布置借道左轉時,需要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判斷此類型交通組織形式是否適用,若適用則需要從實際出發創設良好的道路條件。通常來說,借道左轉適用于十字交叉路口,在T型路口也可以布設;道路交叉口需要擁有專用的左轉相位。在道路數量方面,過于狹窄的道路并不適合設置借道左轉,這種交通組織形式更適用于寬闊的城市主干道,比如擁有雙向六車道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處都可以布置借道左轉。布置借道左轉時,左轉車輛的進口方向不許擁有3條以上的車道數,否則無法切實發揮借道左轉價值;如果交叉口的直行需求或右轉流量大,則必須嚴格控制車道數量并且避免設置直行右車道。
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重視借道左轉車輛的轉彎半徑,為避免左轉與直行車輛沖突做好準備。一般來說,借道左轉車道使用保證左轉車輛可以順利轉彎,所以車道必須滿足左轉車輛的最小轉彎半徑。此外,借道左轉設置過程中,城市道路上需要布設護欄或隔離裝置,以便于維持行車秩序。比如,采用中央護欄隔離借道左轉道路,隨道路通車實況按需啟閉防護欄或隔離帶;采用“中分帶+指示標”或“中分帶+預信號”的方式為使用借道左轉車道的車輛提供必要性引導的,以便于駕駛員靈活操作。在實踐工作當中,如果道路交叉口的左轉車流量較大,那么相關工作人員應該考慮設置借道左轉的問題,在這種路口設置此類型交通組織十分必要。如果道路網的單一路口處,存在持續性或不定期的車流轉向不均,就極容易出現路段潮汐情況,此時選用借道左轉交通組織形式可以實現道路時空資源的合理利用,將基于路段潮汐發揮車流轉向調整功能。
在實踐工作當中,借道左轉設置人員應該全面采集道路通車數據,基于高峰期的左轉車流峰值,確定車道長度。此時,路段通行高峰期的左轉車流排隊長度等于借道左轉車道長度。在借道左轉車道寬度設計方面,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結合機動車道最小寬度規定,嚴格控制車道寬度。不僅如此,設置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轉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重視以下幾點:
2.2.1 進口掉頭。借道左轉交通組織環節,進口道的掉頭方式設計十分重要。常規掉頭方式有三種,掉頭位置分別在進口道上游、停車線之前以及交叉口內。在道路交叉口設置借道左轉車道以后,進口掉頭方式得到了普遍應用。這樣掉頭既可以避免車輛與行人的沖突,又可以避免掉頭車輛與路口內車輛的沖突。不過,為進一步規避人車或車車沖突,施工人員必須合理設計掉頭開口的位置。比如,在左轉最大排隊長度后,設置掉頭開口;在執行車輛最大排隊長度后,設置掉頭開口;也可以在進口道導向車道的長度后,設置掉頭開口[2]。
2.2.2 基礎設施。借道左轉道路設置環節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標志、標線、監控設備、檢測設備、隔離設施、防撞設施和誘導設施。上述基礎設施的主要作用,是誘導左轉車輛進入借道左轉車道,并且控制該車道的行車頻率。在實際應用環節,借道左轉道路上應設置指路標志和指示標志,幫助駕駛員明確行車路線以及車道行駛方向;這些標志的布設位置較為靈活,既可以設置在車道開口的護欄上,也可以設置在車道上游位置,更可以設置在中央分隔護欄的末端,如果設置在開口處則可采取“指示標志+預信號燈”方式布置。在設置標線時,使用引導標線,導向線或潮汐車道線;為避免混淆,需根據借道左轉道路設置情況重新涂刷標線。在交通監管設備方面設置方面,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合理使用監控器。比如,以“攝像頭+LED顯示屏”打造借道左轉車道監控體系,利用視頻檢測、雷達檢測、地磁設備等打造交通檢測體系等。為實現有效隔離并避免行車沖突,布設隔離和防撞設施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從道路安全性、秩序性的角度出發,提出實用性方案。以分隔欄為例,若車道間存在綠化帶,則以綠化帶為分隔設施,若不存在則增設分隔護欄;防撞設置布置方面,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道路特點和需要靈活選用防撞筒、防護欄或防撞柱[3]。需要注意的是,布設視線誘導設施時,需保證該設施在夜間仍可發生作用,以免影響夜間行車安全。
案例道路位于城區交通擁堵地段,早晚高峰時期左轉車流量極高且通行艱難,多次出現左轉車輛與直行車輛沖突,嚴重干擾市民出行更威脅行車安全。從現實情況來看,車道交通需求量大、空間資源有限且周邊交通源眾多,存在常規性擁堵以待解決。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引入借道左轉交通組織形式,為緩解案例道路交叉口的擁堵問題,將交叉口北面出口的最內側車道借用為左轉車道,將原有的1個左轉車道、2個直行車道格局,轉變為左轉與直行車道各兩條。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直行需要也緩解了左轉通行壓力。在設置借道左轉時,還要對信號燈配時進行調整,并在借道左轉道路周圍增設基礎設施,為實現有效引導做好準備。采用借道左轉后,案例道路的左轉通行壓力驟減,左轉車輛與直行車輛之間的沖突頻率也大大降低,而且調整后出行高峰期的車輛排隊過長的情況也有所改善。
綜上所述,基于借道左轉交通組織形式可有效緩解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擁堵問題,將會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提供輔助。在應用借道左轉交通組織形式時,不僅需充分考慮道路條件和交通條件、合理布設交通管理設施,還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從實際出發積極推動左轉車流交通組織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