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 陳 龍
批而未供土地消化處置是一項事關全省土地要素保障、事關經濟穩進提質的重要工作。根據自然資源部用地計劃管理政策,對未納入國家保障的項目用地,實行“增存掛鉤”機制,計劃指標的配置與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直接掛鉤。如未完成規定處置率的,將直接影響全省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配置以及土地管理水平評價,下一步還將影響全省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的創建。
今年,自然資源部下達的2009—2018 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任務,任務非常艱巨。前期,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及時調整了激勵政策,加快相關場景建設應用,結合“穩進提質”實施了每周晾曬。7 月21 日,專門在市局局長座談會上對處置工作作了強調。各地強化數據核查分析,落實“一地一策”,工作推進有了一定的起色。
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要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做到五個強化,確保全面完成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任務。
要高度重視,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匯報清楚批而未供處置任務和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增存掛鉤”政策,現在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是通過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的處置“盤”出來的。完成得不好,還要倒扣指標。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發改、經信、商務等部門緊密配合的共同責任機制,凝聚內部各相關處(科)室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為推動各地加快推進批而未供消化利用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將進一步完善“增存掛鉤”獎懲機制。對提前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務的,可提前申請使用任務內完成部分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跨省調劑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配置與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務完成情況相掛鉤。
各地要全面梳理批而未供土地形成原因,分類施策。通過“加快征地實施一批、加快做地供應一批、加快批文撤銷盤活一批、加快規劃調整一批、加快項目落實一批、加快補辦完善一批”等,統籌推進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工作。對一些已經使用但未辦理供地手續的單獨選址項目,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相關手續完善工作,抓緊核發劃撥決定書。對最近新備案的與耕地流向有關的農轉用征收項目,審批和用地兩條線要及時做好對接。對已完成供地的,要抓緊撤回修改,關聯正確的土地來源,及時完善系統填報,以降低批而未供基數。對基數上漲較大的地區,省自然資源廳將根據部通報情況,及時進行任務量調整,各地也需提前謀劃對策。
推進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降存控新”機制,從源頭上控制好。一方面要加強項目謀劃儲備,提高項目成熟度,增強報批精準性和供地匹配度,防止出現農轉用和土地征收經批準后,因無法落實建設項目導致出現批而未供的情況。另一方面要強化數字化手段。依托“浙地智用”應用場景,動態做好批而未供核查更新工作,推動建立批而未供土地“一本賬”,推進用地審批、土地征收、做地儲備、項目簽約、規范落實、供地管理等齊抓共管,共同做好批而未供土地消化處置工作。
在確保數量的同時,更要強調規范處置工作,切實防止弄虛作假。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將組織核查,一經核實,將嚴肅處理,扣減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近期,自然資源部下發通知,決定開展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工作,這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首次開展的創建活動。從原來的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迭代升級到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創建,這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自然資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探索節約集約模式、技術、制度和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意義非常重大。
與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相比,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的內涵更加豐富、指標體系更加細化。一是從內涵看,不僅圍繞土地資源,還增加了礦產、海洋資源,要求各省份突出特色優勢資源。二是從指標體系看,按照土地、礦產、海洋資源分項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工作機制,統一組織,定期創建示范縣(市)。三是從創建內容看,明確了創建主體以縣(市)人民政府為單位,包括設區市所轄的區。創建周期為3 年,2022 年認定首批示范縣(市),示范期為2023 至2025 年。申報數量從全省面上按所轄縣(市)數量的15%確定。各地要認真學習領會相關文件要求,掌握好創建要求和指標體系,理解好各項指標內涵和計算方法,為下一步創建工作打好基礎。
創建工作按照“自愿創建、自主申報、省級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確定”的工作程序進行,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申報意向。一要把握好申報資格條件。申報縣(市)應高度重視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基礎好、申報意愿積極,形成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式、技術、政策、機制的典型地方經驗,發揮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同時,要避免出現一票否決情形,包括:不存在用地用礦用海突出違法違規問題的、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任務的、新建礦山“三率”達標率達到100% 的、未發生重大非法勘查開采問題和違法違規審批用海用島問題被問責查處等情況的。二要把握好創建活動總體安排。各地要認真組織,各設區市要指導轄區內符合條件并有意愿的縣(市)積極提出申報意向,形成創建方案,審核后上報省自然資源廳。省自然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審查核實,優中選強,推選出今年示范縣(市)上報名單。三是要積極爭取更多份額。根據部文件精神,獲評示范縣(市)在示范周期內享受6 項支持政策,包括優先列入試點、優先申報生態保護修復相關工程項目、優先盤活利用城鎮低效用地支持政策等。浙江省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基礎好、成效突出,3 個設區市、21 個縣(市、區)曾先后獲得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區)”,30 個縣(市、區)獲得省級國土資源節約模范縣榮譽稱號。各地要共同努力,力爭在本次示范縣創建中爭取更多份額,展現浙江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新成就。省自然資源廳也將研究獎勵措施,對示范縣(市)給予激勵支持。
各地要通過示范縣(市)創建工作這一載體,以評促改、以評促優、以評促建,努力打造浙江省自然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標志性成果。一是強化典型示范。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節約集約作為自然資源工作的主線來抓,樹立浙江省不同類型、不同模式、不同內涵的節約集約示范典型并推廣應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走出一條以盡可能少的自然資源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強化改革創新。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規劃引領、布局優化、標準控制、市場配置、盤活利用等多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節約集約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要形成系列“創新實踐案例”,促進浙江省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整體提升。三是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加大典型經驗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全社會對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關注度、認知度和共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