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奇 張 超 溫雪妍
在智能穿戴設備發展逐漸成熟的背景下,兒童智能手表占據一席之地,智能手表的功能隨著社會發展逐漸增多,兒童游戲貫穿其中豐富著兒童的娛樂生活,影響著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發展心理學認為,游戲是兒童早期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發展各種能力,如身體動作、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語言、情感與社會關系等多方面能力[1]。兒童社交游戲是兒童之間交流的主要形式,具有合作性、競爭性、學習性,幫助兒童在社交活動中與同伴進行良好互動,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構建良好的社會關系并提升社會化能力。
由于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兒童的網絡接受范圍越來越廣,在信息獲取與通訊上更加受益,智能手表成為兒童手中的智能通訊設備,兒童之間通過此設備建立線上社交圈進行交流。兒童智能手表的基本功能在于定位與通話,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手表的功能不斷完善,其中包括將手機App例如網易云、支付寶等置入智能手表中供日常的需求使用,還開發了屬于智能手表的游戲,引導用戶通過娛樂的方式發展各項能力并建立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利用智能產品發展兒童的認知、發育、情感、智力[2]。
(一)智能手表的兒童社交游戲設計現狀。現階段兒童智能手表主要有“小天才”“小米米兔”“華為”三大品牌。兒童社交游戲分為益智類游戲、運動類游戲、生活類游戲三種。社交游戲體現在兒童用戶之間通過不同的游戲形式進行交流或是比拼排名,在游戲過程中用戶之間建立社交聯系增強社交能力。
以“小天才”品牌為例,“小天才”作為兒童智能手表中的佼佼者,真正做到了以兒童用戶為中心,從兒童的需求出發。此品牌智能手表內部的應用中心對軟件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其中“益智應用”為兒童益智游戲的分類下載。所呈現的兒童游戲由益智類比拼游戲來提高兒童的認知與思維能力,“天才秀”生活類游戲提高兒童的社交能力,“運動PK”運動型游戲加強兒童的身體素質等。好友之間的游戲現狀分享將兒童的社交價值融入游戲交流,不僅凝聚兒童間的社會化關系,也增強了品牌的用戶粘性。
(二)人機交互形式下兒童社交游戲設計特點。智能手表中的人機交互形式主要有通過人機界面交互完成游戲和通過穿戴設備的傳感器完成游戲兩種類型。現階段智能手表是手機的附屬品或者延伸品,產品雖然無法單獨運作,但是其便攜性、親膚性的特點使設備中健康監測以及定位等功能更加準確,兒童社交游戲的形式便可從手機界面操作形式轉化為虛擬感知運動的數據計算。
在界面交互方面,用戶通過點擊、滑動等操作控制界面,進行游戲操作并和同伴進行交流,通過游戲好友的方式進行排名競爭和完成游戲指令,這種形式無異于手機游戲,但是智能手表的設備使兒童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社交游戲,不足之處在于屏幕的大小限制著界面的顯示和操作。以游戲“兜兜龍”為例,“兜兜龍”屬于手機軟件開發在智能手表中的一款益智游戲,兒童用戶通過虛擬養寵,在軟件中建立交互的動畫角色形象,引導兒童學習各類知識,并和同伴建立游戲好友進行互動。此游戲在手機端的操作中可以生成學習報告和獎勵機制,給兒童用戶情感體驗的同時會給予家長報告反饋。當此游戲開發于智能手表后,便略顯劣勢,部分功能由于設備限制未能實現。由于是從手機開發于智能手表中的游戲,界面的文字大小不符合兒童用戶需求,對兒童用戶的視力有一定的影響,缺乏游戲反饋。
智能手表作為一種智能穿戴設備,有著人與設備通過定位功能、心率檢測、傳感器等作用的人機交互優勢,在此優勢下兒童社交游戲種類更加豐富。以“小天才”智能手表中“運動PK”游戲為例,利用腕部可穿戴設備的優勢與用戶之間的聯系,通過設備中的震動傳感器和電子計數器的組成計算一分鐘內運動的能量,與帶同設備用戶之間進行近距離的比拼,讓兒童用戶基于智能設備進行體育游戲活動,增強社交需求提高社交價值體驗。有研究分析指出,讓產品能夠智能地與兒童用戶進行交互是兒童智能手表的設計目標,與此同時,需要從硬件交互和軟件界面交互兩個方面讓兒童體驗到交互的樂趣,并從中獲得信息和幫助[3]。在智能穿戴產品的設計中要考慮其安全和陪伴問題,切入兒童智能手表端與家長移動手機端的連接設計。游戲設計過程中可通過設備加強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依靠其定位和動作感知的設備特點將兒童的社交游戲數字化。
兒童社交行為活動是圍繞著自身環境因素展開個人與周圍人物的關系,兒童心智發展過程中的社交行為影響個人的認知觀念發展與人際交往能力[4]。社交游戲通過娛樂的形式增強兒童的社交自我知覺并進行友好的社會交往行為。
(一)促進兒童的社交行為的自我知覺。在兒童心智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社交自我知覺,表現在個人對社交對象評價的感知內化。活躍退縮與安靜退縮是產生消極自我知覺的主要因素,活躍退縮表現在兒童在社交行為中具有攻擊性因此遭受同伴的拒絕從而不得不離開群體,安靜退縮表現在兒童脫離群體獨自安靜地構建活動[5]。智能手表社交游戲一方面通過獎勵機制引導活躍退縮兒童在游戲中對社交行為做出正確判斷,另一方面通過規則的制約減少在社交行為中的攻擊性。智能手表的終端形式通過物與人的連接作用使安靜退縮的兒童對自己做出積極評價,使兒童同伴社交知覺減少偏差,積極主動參與社交活動。
(二)多元構建良好的社交關系。兒童與兒童之間游戲活動具有主觀性,隨著兒童游戲目的和游戲對象的變化隨之改變。社交游戲是兒童之間的交流形式,群體之間的好奇心、好勝心驅動兒童的社交行為,兒童會被一件事物所吸引并帶領同伴一起探索,在游戲探索過程中進行分享合作。智能手表中的社交游戲可以幫助兒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使兒童可以建立更加穩定的社交關系,為社會化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數字化設備中的社交游戲化過程可以豐富兒童的社交體驗,幫助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群體;智能手表中的游戲設計也涉及與父母的親子關系,通過游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增強兒童與父母的生活情感聯系[6]。
(三)促進兒童社會化能力成長。兒童心理學皮亞杰將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大階段,而具體運算階段與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是智能手表的使用用戶。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開始有集體榮譽感和自己的社交價值觀念,有對具體事物進行邏輯運算的能力,此類用戶正處于識字與算數階段,社交游戲的設計可以借助兒童之間的好奇心、好勝心、榮譽感將益智與科普功能融入游戲中吸引用戶用社交的形式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判斷,通常和成人一樣進行思維邏輯推理,社交游戲團隊競技元素可以增強兒童身體素質與團隊意識[7]。
智能手表下的兒童社交游戲應以兒童以及家長的用戶需求為出發點設計游戲內容,以穿戴設備的性能特點設計游戲形式。社交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本領,游戲作為社交的“催化劑”可以幫助兒童更快地熟悉彼此,是兒童間互動娛樂與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兒童間的社交可以通過交友、分享使兒童產生自身價值認同。在設計智能手表的兒童社交游戲時,兒童的價值體驗是重要因素,通過游戲的方式與同伴互動增強成就感與認同感,從而實現兒童的自我價值,根據智能穿戴設備的性能挖掘新的游戲形式。在考慮兒童體驗的同時,設計師還需要注重家長以及社會對兒童的發展需求,根據兒童年齡段設計符合兒童心智認知范圍的游戲內容與動機。
(一)在設計中突出兒童自我價值實現元素。兒童用戶間的游戲互動是表現自我、獲得認同感的過程,因此社交游戲中的趣味性和自我滿足感可以增強用戶粘性,智能手表中社交游戲的趣味性一方面來自社交游戲本身的游戲機制,另一方面來自設備的輔助操作,而自我滿足感來源于游戲過程中的個人價值實現。游戲機制的設計圍繞群體間的合作共贏、用戶間的交流共享或競爭比拼達到社交目的,智能手表設備可以幫助用戶在游戲過程中建立線上交流場所與游戲空間,使社交游戲方式多元化、智能化,將線下各類社交游戲工具通過智能手表設備的終端形式呈現。兒童社交游戲是由旁觀者游戲過渡為平行游戲而后進一步發展到聯合游戲最后成為社交游戲,兒童在各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和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體現。在旁觀者游戲中兒童在旁邊觀察并嘗試進行對話和參與游戲,例如兩個兒童在進行蹺蹺板游戲,旁邊的兒童在觀看并試圖融入其中。進入平行游戲階段,孩子們會在同一空間并排玩耍,他們沒有互動但是相互關注。兒童之間開始對彼此產生興趣并為同一目標共同游戲時則進入聯合游戲階段,此階段兒童雖然有互動社交但是缺乏規則的設定。社交游戲階段兒童之間開始分享自己的想法并遵循游戲的規則和設定,兒童在社交游戲的合作與競爭中獲取自身價值認同感。
(二)設計中滿足兒童需求的同時辨別PTR。在設計兒童社交游戲時,設計師不僅要滿足兒童的需求還不能逾越父母,父母對兒童活動具有決定性作用。PTR(parental threshold for the revolting)指家長反感底線[8],游戲設計內容的學習益智類功能會更受家長喜愛,相反游戲中不適合兒童的游戲因素會激起家長的反感,觸犯家長的反感底線,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選取適于兒童的游戲形式和游戲元素。家長更注重培養孩子在兒童時期的學習積極性,以社交的游戲方式達到拓寬認知和思維的游戲目的是家長所能接受的游戲形式。在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情況下,兒童手表與家長手機設備的連接是雙方能夠感知行為的重要通道,玩伴之間的社交游戲活動結果可以設計于家長手機端的數據顯示,方便家長更能了解兒童的發展狀況。在華為運動手環與華為手機端“運動健康”App的設計中,用戶在運動手環中點擊鍛煉模式的開始與結束,手機端App會針對運動數據和強度進行匯總。兒童穿戴智能手表在游戲過程中的行經路線、游戲時間、游戲強度、比賽結果通過在家長手機端生成匯總,不影響兒童用戶間交流的同時,加強了家長與兒童之間的交流。
(三)社交游戲動機與智能設備結合。兒童社交游戲中的社交功能、益智功能、科普功能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建設性培養,游戲動機與智能手表設備相結合的社交游戲可分為運動探險類與學識類兩種,兩種類別對應不同的設計方法。
將活動性動機運用于智能手表傳感器的運動探險類社交游戲。游戲交流和鍛煉身體是兒童時期活動的主要動機,重復性和運動性的游戲讓玩家獲得體能鍛煉與情感體驗。兒童智能手表具備傳感器計數功能、定位功能,在設備功能性創新中可結合智能運動手環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在兒童群體的探險類游戲活動中,設計師可以通過設備定位系統與游戲界面指引設計群體探險類游戲,設備可以呈現路線與定位,讓用戶群體在同一安全的娛樂場所下進行共同游戲活動與交流。
探究性動機與成就性動機運用于智能手表的學識性社交游戲。兒童具備很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兒童自發性的探索是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和對事物理解的一種需要。基于兒童的探究性游戲動機,學識性的益智游戲與科普游戲吸引著兒童用戶,成就性動機的獎勵機制使兒童在社交過程中達到心靈上對某種期待的滿足。智能手表的軟件設施可以將知識設計于游戲內容中進行科普、學習、復習,通過社交群體之間的合作互動或競爭比拼加強兒童心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四)智能設備中游戲規則的設計。
1.加強游戲規則的引導性與易懂性。在游戲過程中,游戲機制起到引導游戲用戶操作的作用,社交游戲規則需要具備引導性、易懂性、熟悉性,讓兒童迅速明白游戲的內容和規則,方便參與者的進一步行為。游戲規則可以提升兒童的理解能力、執行能力、線索識別能力,游戲過程中兒童的主動探索和實踐過程幫助兒童對概念性事物有操作性理解,促進兒童之間的和諧共處。智能手表下的兒童社交游戲機制需適應設備的特性設計游戲規則,游戲過程中的操作更符合兒童的操作習慣,符合常規交互操作行為,復雜的游戲操作對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兒童來說是內在的損耗。
2.合理設計游戲規則的制約性。游戲規則的制約性表現在群體活動之間的邊界分寸和娛樂時間的把控。為避免兒童社交活動出現爭吵打鬧的現象,兒童群體間需要通過游戲規則保持一定的友好界限,避開爭奪與攀比場景。智能設備的語音提醒或強制性關閉能夠制約兒童的娛樂時間,避免出現沉迷游戲的情況。
兒童時期是生理與心理發展逐漸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構建自身的社交關系,健康的社交關系激發兒童善良的品質。在智能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兒童的社交行為不再局限于線下場所活動,智能設備與場所活動的結合成為兒童游戲社交發展趨勢。根據兒童的社會化行為特征和兒童游戲動機設計作用于智能手表設備的社交游戲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能夠有效增進兒童群體間的社交情感、豐富兒童的內心活動,輔助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