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逢這時,全國上下張燈結彩,舉行各種活動辭舊迎新、恭賀新年。由于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春節習俗也各有差異。
“過趕年”的土家族
土家族過年有一個習俗,就是要提前一兩天,即在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過新年,稱為“過趕年”。他們為什么要提前過年?傳說在明朝嘉靖年間,土家族要在年關時抵抗倭寇,所以他們提前過年,好上戰場,這個習俗就這樣固定下來了。
土家臘豬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必不可少的大菜。吃飽喝足后,土家族還有一個“烤年火”的活動。土家族人用老樹根在火坑里點起火,一家老小圍坐在火爐旁,載歌載舞,通宵聊天?;鹂永锏幕鹪酱?,預示新一年的日子過得越旺。
“偷”菜的壯族
大年初一一大早,天還沒亮,壯族人就都起床了。他們認為,睡懶覺會讓這一年都變得糟糕。連嬰兒也不能睡懶覺,全家人都要同一時間起床,寓意齊心協力。
穿好新衣、新鞋后,大家要給先祖點香火,擺放美味的祭品,掛起七晶燈,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之后,壯族姑娘要外出挑“新水”,然后用“新水”熬煮生姜、蔥花、竹葉、紅糖給全家人喝。象征著新一年的生活像竹子一樣節節攀升,是全家人對未來的一份美好祝愿。
過年期間,最有趣的活動就是“偷”菜啦。在土家族地區,姑娘們過年打完“新水”后,就去別人家的菜園“偷”菜,主人見了不但不責怪,反而感到很高興。但他們只“偷”蔥、蒜,因為蔥預示著以后聰明,蒜預示著過日子會盤算。
過“古爾邦”節的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春節。對他們來說,春節可不是大年初一,而是他們自己的“古爾邦”節。每年的“古爾邦”節的時間都不同,但它一般在開齋節后70天左右舉行。
“古爾邦”節這天,街上熱鬧極了,家家戶戶都要殺羊。這只羊要提前一兩周買回來,拴在自家門前的樹下,并每天都要用香草喂養它,直到“古爾邦”節那天,人們才把羊殺掉。殺羊之后,家家戶戶都要煮新鮮的羊肉吃。
無論什么樣的春節習俗,都代表了我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合家團圓的期盼和對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