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都水族自治縣公路建設養護發展中心 韋龍暖
文 / 三都水族自治縣公路建設養護發展中心 韋龍暖
為解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路面基層施工問題,本文結合某公路工程基層實際施工情況,對其基層施工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明確所有基層施工重要環節和階段的方法及要點,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基層在路面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數公路工程都采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本文以某公路工程為例,對其路面基層施工技術做如下深入分析。路面基層施工工藝流程為:下承層驗收→施工放樣→技術準備→方案批復→混合料拌制→取樣試驗→機械攤鋪混合料→虛鋪厚度與標高檢查→靜壓→標高檢查→輕振碾壓→重振碾壓→靜壓→平整度與標高檢查→壓實度檢查→質量檢查→養生。
組織全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工程的施工圖紙、規范及設計文件,加強技術交底。對施工中擬使用的各類測量儀器設備進行檢驗、校核與必要的檢修。混合料配合比應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設計,設計完成后將報告送交至建設方與監理方進行審批。測量工作開始前,認真核對由建設方提供的各點位、樁,同時對主要控制樁加以有效保護,并在必要的情況下對控制點進行加密。對所有進場材料進行嚴格的試驗檢測,并完成所有配合比試驗工作。
選擇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對現場施工進行組織,做到分工明確和職責明確。配備足夠且熟練的施工人員,并準備好各類小型機具。全體施工人員都要按照要求配備各類勞保用品,確保施工時安全。基層攤鋪施工應由有經驗的專業隊伍負責進行。注意天氣預報,避免雨天施工,確保各項工作可以順利的進行。
做好路基檢查驗收,辦理相關交接手續。經檢驗確認路基質量合格后,需在基層施工開始前由專門的檢測單位再次對路基進行檢測。基層混合料拌和站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建設,但需要通過監督部門的檢驗確認合格后才能使用。所有不同類型原材料均已進入施工現場,同時由監理人員進行見證取樣與送檢,在施工開始前應完成所有試驗檢測工作,同時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與規范提出的要求。加強現場協調,尤其是現場車輛交通組織,以免發生交通擁堵或交通事故。
基層使用所用各類原材料都應及時運輸至拌和站中,以施工進度要求為依據隨時組織進場,同時做好抽檢,按照要求完成檢測確認合格后才能在施工中使用。
碎石。為便于備料,保證施工進度與質量,基層所用碎石材料的粒徑應控制在30mm以內。集料應保持潔凈、堅硬,且不能存在風化顆粒,并對含泥量與針片狀顆粒的實際含量進行嚴格控制,保證集料質量。水泥。水泥的安定性必須合格,且初凝時間不能低于3h,終凝時間不能低于6h,標號一般為32.5級。水。基層施工中使用的拌和水與養護水需達到飲用水標準。
基層混合料在攪拌站中集中拌和,該工程拌和站的單位時間產量在400t-450t范圍內,在實際的混合料拌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要點:
拌和站中各類原材料實際儲量應滿足使基層施工保持連續的要求。
在每天混合料拌和開始前都要對拌和站進行檢查,確認工作系統是否保持完好,設定的各項工作參數能否與混合料類型及配合比要求相符。
每天開盤之前還要對場內不同檔集料實際含水率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確定適宜的加水量。混合料生產拌制時,需要以天氣變化情況為依據,并結合前場攤鋪施工反映情況對加水量進行適當調整。通常情況下拌和時的含水量要比最佳值略高,在低溫和潮濕天氣情況下提高0.5%-1.0%即可,而在高溫和干燥天氣情況下需要提高1.0%-2.0%。
開盤后做好取樣檢驗工作,確定該盤混合料具體組成能否與批準后的配合比完全相符,如果偏差超限,需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混合料拌和時,還要按照要求的頻率對含水量、級配與水泥劑量等進行抽樣檢查,確定能否達到要求。
首盤混合料必須達到均勻,并檢查具體的拌和時間能否和試驗段確定的數值達到一致,如果均勻性較差,可通過適當延長拌和時間來解決。
在拌和站出料口處將運料車的裝料停車位置畫出,為裝料車進場提供指導,保證裝料的均勻性,減少或避免離析。
采用裝卸機為料斗上料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號準確,防止混倉,另一方面要保證上料的及時性,防止料斗中集料數量不足對喂料數量造成影響或由于料堆高度過大導致串倉。
在攤鋪開始前1d處理所有下承層的缺陷,包括局部松散、坑槽及裂縫,同時將灰塵掃凈,必要時灑水潤濕。
在每天攤鋪施工之前都要對攤鋪機實際運轉情況進行檢查,確定是否正常。攤鋪機各項技術參數都要精心確定,實現對攤鋪層厚度、橫坡與高程的有效控制。另外,攤鋪機夯錘具有的擊振力應切實滿足初始壓實度方面的要求。本次基層混合料攤鋪施工采用兩臺攤鋪設備聯合作業。
當基層分層施工時,在施工上基層之前,需清除上、下基層之間存在的灰土,并進行灑水潤濕。在混合料攤鋪過程中,攤鋪設備的各項參數必須保持一致,以保證接縫的平整度。攤鋪設備運行應保持連續,拌和站的實際生產能力要和攤鋪設備運行速度完全匹配,防止停機待料現象的發生。攤鋪設備的螺旋布料器要有不少于2/3的部分處在混合料當中。施工時指派專人跟蹤攤鋪設備及時修補邊角處,并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缺陷。前、后場之間要加強溝通交流,當施工中出現需要進行調整的問題時,需要由雙方人員通過溝通聯系妥善解決,以免造成信息混亂。
將混合料攤鋪完成并整平之后,盡快使用壓路機開始碾壓施工。混合料碾壓應嚴格遵循先輕壓后重壓、從兩邊到中間和先緩慢再快速等基本原則,同時要在混合料中的水泥材料達到終凝狀態之前完成碾壓。采用壓路機完成初壓施工后,應對混合料表面實際高程與路拱橫坡進行檢查,經檢測確認混合料的實際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接近后,使用壓路機在施工段的全寬范圍內開始碾壓。
碾壓施工應從低到高逐步完成,在直線型橫坡段中,需按照從兩側路肩到道路中心的方向碾壓,在碾壓過程中現場作業人員應協調配合,壓路機的碾壓輪應在橫向錯開半輪。
碾壓過程中,壓路機行駛速度需控制在1.5-2.0km/h范圍內,在混合料的密實度增加后,可適當加快碾壓速度。壓路機往返一次視為完成一遍碾壓。將基層表面碾壓至沒有明顯的輪跡后,安排專門的試驗人員對基層密實度進行檢測,若檢測結果不合格,則繼續進行碾壓,直到壓實度符合要求。碾壓施工需要在混合料進場后2h-3h之內完成,碾壓應滿幅,以免漏壓,不同部位的碾壓次數完全相同,路幅兩側要適當增加一些碾壓遍數。
在檢查井和雨水口等特殊部位,應指派專人負責操作壓路機,以免與成品發生碰撞造成破壞。在邊角處等壓路機無法到達的部位,可采用人工推手扶式小型壓路機進行。壓路機不能在已經成型或正處碾壓階段的基層表面進行調頭與緊急制動,否則會造成成品破壞。在每個施工段落端頭處,應沿路面橫坡按照從低到高的方向進行橫向碾壓,避免對端頭進行縱向碾壓時混合料向端頭處發生滑動,導致裂縫或松散。碾壓時如果產生裂紋或松散等問題,應立即由人工將缺陷處挖除并換填新混合料,直到質量符合要求。
在施工段結合處進行碾壓時,應確保結合部達到合格的密實度。在碾壓分段交界處和檢查井處,需要由現場指揮人員設置明顯的標記,以免造成碰撞。將基層混合料碾壓完成后,現場施工人員應立即對基層表面的標高與平整度進行復測,對不滿足要求的點位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基層高程達到設計要求。
對于水穩基層,其表面橫向工作縫以直接縫或無縫銜接形式為宜。對于水穩級配碎石基層,其表面橫向縫以和路中線保持垂直,且接口保持豎直的對接縫形式為宜。基層上的橫縫要和車道中心線保持垂直,且接縫的斷面應為豎向平面。
基層碾壓施工結束后,理論上要求封閉路段的交通或嚴禁重型車輛進入,雨天或降雨后不允許任何車輛進入,以免造成污染。基層養生必須及時,使用土工布進行覆蓋。基層碾壓結束后進行覆蓋和灑水保濕養生,持續時間不能少于7d,養生過程中應做好預切縫,禁止重型車輛進入。在養生期滿后,若無法立即攤鋪上一層路面結構,可將覆蓋物揭除,但仍然要保持灑水。覆蓋物建議選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如麻布或土工合成布。為了使路面結構有良好耐久性,不僅要配置一臺灑水車,而且還配備足夠的人員對初期養護工作專門負責,全天24h進行交通管制與巡查。基層施工結束且經檢查確認合格的段落,需在其表面達到風干后立即灑布一層瀝青或鋪設稀漿封層,并實行嚴格的交通管制。
綜上所述,基層作為路面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決定了整個路面層次的質量和使用效果,以上對基層施工方法與要點進行初步分析與總結,旨在為更多公路工程的基層施工提供技術參考,保證基層施工質量,為之后的面層結構施工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