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林,朱瑩瑩,閆麗麗,耿荷紅,張現偉,張 艷
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兒期一種嚴重的肝膽疾病,嚴重威脅新生兒健康,由多種原因所致,但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明確[1-5]。國內外調查數據顯示,BA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6-11]。近年來,雖然Kasai技術日漸成熟,有效提高了BA患兒生存率,但Kasai術后患兒并發癥頻發,再入院率高,術后生存質量偏低[12-14]。故提升BA患兒出院后家長的居家照護能力成為影響患兒生存質量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有關患兒家長照護能力的研究逐步增多,本文梳理了居家膽道閉鎖患兒照顧者照護能力現狀、影響因素、測評工具、干預措施等,以期為提高膽道閉鎖患兒術后居家照護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國外的居家照護不僅起步早,而且發展較成熟,20世紀90年代已開始利用互聯網實施關于疾病的專業家庭照護[15]。而國內居家照護起步晚,雖有研究提倡實施專業居家照護模式,但受國情限制,難以廣泛實施,目前仍以醫院為主要實施場所。在院期間醫護人員可提供疾病和日常護理方面全方位的照顧,但膽道閉鎖疾病治療和護理是一個長期過程,患兒進行手術治療后出院,家庭成為其疾病康復的主要場所。患兒的父母、外祖父母及祖父母等直系親屬成為居家照護的主力軍[16]。
BA患兒出生后多入住無陪監護病房,照顧者缺乏照護經驗,疾病管理水平低下,導致膽管炎反復發作,常引起進行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嚴重的胃食管出血和持續的膿毒血癥,導致其自體肝生存時間縮短、肝移植率增高[17]。Ryon等[18]的研究顯示,膽道閉鎖Kasai術后患兒并發癥常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再入院率普遍較高[19-20]。Wong等[21]調查顯示,膽道閉鎖Kasai術后約3/4的患兒在成年前就已死亡或需行肝移植等,患兒并發癥頻發可能是影響患兒遠期生活質量及預后的重要因素[22]。Wong等[23]一項對BA患兒調查數據顯示,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試者認為約50%的BA患兒的生活質量普遍偏低,還往往面臨身體健康、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等問題,嚴重影響其預后,導致生長發育水平顯著低于健康的同齡兒童[24-25]。綜上所述,BA患兒生活質量偏低,居家照護現狀不容樂觀,亟須提高患兒居家照顧者照護能力水平,進而提升BA患兒預后及生存質量。
膽道閉鎖治療的復雜性、預后不確定性及治療費用等因素易使患兒家長陷入決策困境,患兒居家照護期間多數家長因失去護理人員的現場指導,對疾病知識、治療知識、術后護理知識、術后并發癥預防和處理等BA相關知識掌握不足[26],再加上治療的反復,部分家長因缺乏信心而自動放棄治療。程珍等[27]對100例膽道閉鎖患兒父母調查顯示,膽道閉鎖疾病給家庭成員心理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壓力,導致BA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差,其父母心理壓力過大,經濟負擔過重,社會支持薄弱和疾病知識欠缺,往往在照顧患兒時表現為心力交瘁。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BA患兒治療方式的選擇,而治療的選擇決定著患兒預后。郭鑫[28]研究中發現,膽管炎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家屬的用藥依從性有關,部分家長不重視患兒術后堅持服藥,用藥未嚴格遵循醫囑,存在漏服或多服的現象,或在病情好轉后未咨詢醫生而自行給患兒停藥、減藥,導致膽管炎頻繁發作。此外發現部分家長未及時識別疾病預警信號,從而未能給患兒及時正規的治療,導致患兒反復發作膽管炎,加速了肝臟的纖維化,同時各種藥物也進一步加重了患兒的肝臟負擔,影響患兒預后。可見,家長的照護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影響BA患兒晚期膽管炎發生的風險[29]。Samyn[30]的研究也表明,BA患兒家長的心理壓力過大、經濟負擔重等導致的生活質量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長居家照護能力,進而影響BA患兒的生活質量及預后。因此,為膽道閉鎖患兒照顧者提供全面積極有效的居家照護支持成為當前社區家庭護理的重要議題。
3.1 知識缺乏 患兒家長失去護理人員的指導,對疾病知識、治療知識、術后護理知識、術后并發癥預防和處理等BA相關知識缺乏,再加上治療的反復,家長因缺乏信心而自動放棄治療,導致治療延誤,影響治療效果[22]。國外的一項研究顯示,家長對膽道閉鎖的理解水平是影響BA患兒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31]。徐碧海等[32]對10名BA患兒的母親采用質性研究發現,患兒母親的疾病知識缺乏,是導致其照護能力不足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居家主要照顧者知識缺乏,導致對疾病、治療、護理及預后等情況認識不足,進而影響居家主要照顧者照護水平。而知識缺乏很大程度上可能與文化水平相關。文化水平相對高的家屬,通過網絡、查閱圖書等不同途徑了解BA疾病相關知識,而對BA疾病的認識越充足,對BA疾病的重視程度也會越高,也更懂得BA患兒每個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和表達自己的需求。反之,文化程度較低的照顧者對疾病照護知識了解程度越低,其對BA疾病的治療和護理越迷茫,而表現得不知所措[29]。龐文博等[33]對66例膽道閉鎖Kasai手術后患兒回顧性研究顯示,做好家長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的認知水平,對提高患兒自體肝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建立系統的BA患兒疾病居家照護知識與技能培訓體系,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兒家長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內容,是當前護理工作中亟需高度重視的議題。
3.2 負性情緒 膽道閉鎖患兒的手術復雜,術后恢復周期長,花費多,術后并發癥多,照顧者專業疾病相關知識和照護經驗不足,反復多次返院治療,易造成BA患兒家屬心理壓力大、煩躁、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34]。程珍等[27]對100例BA患兒父母調查發現,膽道閉鎖患兒父母承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負擔,其自身表現出的負性情緒會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不同程度的影響其生活質量及其照護能力。故亟須構建針對患兒家長的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干預方案。
4.1 中文版家庭照護測量量表——疾病照護能力和疾病管理困難亞量表 中文版家庭照護測量量表(FaMM)是由Knafl等研制的,該量表由我國學者張瑩漢化,用于評估慢性病患兒的家庭對患兒疾病的反應、照護方式以及患兒疾病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35]。疾病照護能力亞量表包含12個條目,其中有4個條目為反向計分。疾病管理困難亞量表包含14個條目,其中有3個條目為反向計分;兩個亞量表均采用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予1~5分。每一亞量表分值為正向分與反向分相加的總和。其中疾病照護能力亞量表總分越高說明家長疾病管理能力越強。疾病管理困難亞量表總分越高說明疾病照顧越困難,各分量表的Chrobach′s α系數為0.62~0.86。該量表能夠從不同角度呈現家庭對患兒疾病的反應、照護方式以及患兒疾病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僅從不同的維度挖掘家長居家照護面臨的薄弱點和困惑點,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有效干預措施。但該量表屬于普適量表,并非對膽道閉鎖疾病有針對性,缺乏疾病相關知識的評估。
4.2 家庭照顧者照顧能力量表(FCTI) 家庭照顧者照顧能力量表FCTI[36]是由國外學者Clark等研制,主要應用于照顧老年人的家庭。后來由我國Lee等學者翻譯并修訂,主要包括處理個人情緒需要、適應照顧角色、評估家人及社區資源及調整個人生活等5個維度和25個條目。采用Likert 3級計分法,不困難為0分、困難為1分、極困難為2分,總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越低,照護越困難。但該量表目前主要用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人群,主要針對照顧老年人的家庭,有一定局限性,對BA患兒照顧者的照護能力的評定是否適用尚待驗證。
4.3 新生兒照護能力問卷 新生兒照護能力問卷由國內學者刑偉等[37]編制,主要包含照護知識、照護技能、 照護態度3個維度和4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價法,完全不知道/完全不能做到為0分,很少知道/很少能做到為1分,部分知道/部分能做到為2分,基本知道/基本能做到為3分,完全知道/完全能做到為4分,總分0~172分,得分越高,表示照護能力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8,照護知識、照護技能、照護態度3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01,0.856,0.887,折半信度為0.891,內容效度指數為0.924,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在一致性和穩定性,信效度良好。該量表涵蓋照護知識、照護技能、照護態度等維度的內容,對照顧者照護能力評估比較全面和直觀,但該量表主要用于新生兒照顧者照護能力的評估,是否同樣適用于膽道閉鎖疾病患兒照顧者照護能力評定有待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關于居家BA患兒照顧者照護能力的評估主要采用間接測評方法評定照顧者照護水平。尚無BA患兒照護者的照護能力針對性很強的評定量表,未來國內外學者可針對BA患兒照護者研制有針對性的照護能力評定量表。
5.1 電話隨訪 電話隨訪作為一種最易干預的有效方式,在患兒出院后延續治療和護理中應用廣泛。劉偉[38]利用電話隨訪了解BA患兒居家恢復情況,并給予健康指導,降低了膽管炎的發生率和患兒的再入院率,改善了患兒出院后的體重和血清膽紅素水平。黃霞等[39]通過對膽道閉鎖Kasai術后患兒實施電話隨訪,根據家長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發現患兒生長發育各項指標良好。但電話隨訪存在耗時長,易受家長表述能力不足的影響,導致信息不全、失訪率高等問題.同時護士可能掌握的BA疾病知識及技術不足,加之電話隨訪缺乏對BA患兒直觀觀察,獲取信息的真實性不佳,導致電話隨訪中的健康宣教內容缺乏系統性、針對性。
5.2 家庭訪視 家庭訪視作為一種有效的延續性護理干預方式,醫護人員能夠全面把控病人居家的基本狀況,針對照顧者存在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能有效提高BA患兒家長知識水平和照護技能。楊雅慧等[40]通過定期家庭訪視,指導患兒家長的飲食、皮膚護理及用藥指導,提高了家長照護技能,減少了晚期膽管炎的發生。李玲等[41]在研究中通過與患兒實施面對面訪視,及時了解患兒恢復情況,并且針對患兒存在的康復問題給予家長針對性的指導,提升患兒家長的照護知識和問題處理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兒的生存質量。張曉旭等[42]通過對膽道閉鎖患兒術后實施快速康復聯合通過家訪等的延續性護理發現,針對家長進行有效的術后康復指導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 同時患兒再次住院率有所降低。但目前因臨床醫護人員人力不足,尚無法將家庭訪視作為常態化延續性護理措施。此外,受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關制度影響,難以持續實施家庭訪視,往往需要和其他干預方式協同進行,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家長居家照護能力。
5.3 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學者提出,主要是在醫護、患、病人家庭之間共同合作,利用制訂計劃、實施護理和護理評估等提高護理質量的整體優質護理模式[43],強調了家庭在患兒疾病治愈及恢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任平等[44]在研究中對膽道閉鎖居家患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創建“膽道閉鎖患兒之家”網站,通過論壇、相冊、共享文件等方式將疾病相關知識、藥物事宜、飲食指導及并發癥預防等知識傳授給家長。并通過每月舉辦“膽道閉鎖患兒希望之家”活動,搭建BA患兒照顧者信息交流平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家屬提問,由醫生負責相關問題解答,不僅減輕照顧者的疾病不確定感和負面情緒,及時糾正其居家照護中的錯誤行為,提高對疾病的認識,還培養其樂觀的態度和有效應對壓力的技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葉佳勛[45]通過加強BA患兒家長對患兒病情的關注,引導家長掌握該疾病的預防護理措施,針對患兒不同階段評估情況提供個體化的指導,實現了“以家庭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干預,提高了家長的照護水平,促進患兒生長發育,進而改善患兒生活質量。
綜上可知,在醫、護、患、病人家庭之間共同參與實施的“以家庭為中心”得整體護理模式,不僅能有效提高BA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和照護能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也能促進BA患兒家屬的心理健康。目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已在我國不同程度實施了,但因護理人員配置不足,臨床工作繁忙,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開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未來的研究可繼續探索以家庭為中心的智慧化護理對慢性病患兒的影響。
5.4 微信群干預 農淑珍[46]通過微信群對居家BA患兒照顧者開展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照顧者膽管炎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減輕其照護負擔。劉杉等[34]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BA知識的健康教育,緩解了患兒家長的焦慮情緒,并提高了患兒家長的照護能力、滿意度和家庭功能。凌斌[47]可通過微信平臺展開互動交流工作,于微信平臺上進行相關指導,根據BA患兒家屬反饋,整合問題,進行皮膚護理、用藥、飲食及患兒異常情況觀察等知識的健康教育,降低晚期膽管炎發生率,提高患兒家屬對膽管炎預防措施的掌握程度,從而有效提高患兒預后及生活質量。微信平臺以其支持發送免費文字短信、語音、圖片和視頻,還可錄制小視頻,同時僅需要消耗少量的網絡流量等優點,正廣泛應用到臨床延續護理模式中,且采用新的照護模式和溝通方式進行延續照護,利于家屬接受。它作為一種新的延續性護理干預途徑,在優化和重新配置社會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膽道閉鎖疾病復雜,其治療和護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照護的水平要求高。隨著國家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明確醫療機構要為病人提供實時、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確保為患兒及其家庭提供全程、全面及全周期的護理。國內外的學者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等干預方式,有效提高BA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和照護能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BA患兒家屬的心理健康。但受醫療資源有限性的影響以及疫情常態化的影響而難以持續實施。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要求醫療機構將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延續性護理等服務有機結合,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護理服務。國內外學者采用微信群對居家BA患兒照顧者開展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照顧者膽管炎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減輕其照護負擔,有效提高患兒預后及生活質量。而且信息化作為一種新的延續性護理干預途徑,在優化和重新配置社會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BA疾病病程長,知識點繁雜,不易于理解,通過微信群授課及知識推送等灌輸不易被家長接受,進而影響相關知識的獲取。鑒于目前BA患兒生存現狀和生存質量并不理想、家長照護知識水平尚薄弱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常態化防控的形勢,未來學者可整合線下健康教育優點,借助信息化系統,構建形式豐富、趣味性強及易于接受的個性化干預方案,以期讓BA家長足不出戶即可獲得照護知識和技能,提升家長居家照護能力,改善患兒生存質量,為人類健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