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成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裝配式建筑一般是在工廠提前加工生產建筑部分構件中,通過車輛運輸將建筑構件運輸至施工現場,在施工現場安裝建筑構件,以完成裝配式建筑施工任務。在大多數情況下,裝配式建筑所需求的建筑構件多以樓梯、外墻、內墻、飄窗等為主。從整體上來看,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筑施工領域的新風向,具有較高的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與傳統建筑施工技術相比,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可以有效減少人力資源成本支出,促進整體施工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對建筑施工品質具有重要的技術保障。深入探討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運用策略,對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住宅工程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在住宅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過程中,由于其中的建筑構件數量十分豐富,具有多種構件類型,在各個施工環節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施工成本支出,而合理控制成本支出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裝配式建筑施工該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有效節約施工成本,還可以減少建設施工對周邊環境所產生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環境保護價值。在水資源方面,裝配式預制構件在生產后運輸至施工現場,不需要額外的水資源用于構件制作之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項目成本支出[1]。
從以往的傳統住宅工程建設施工中可以看到,由于水泥澆筑作業項目數量繁多,在實際生產施工當中有可能存在著建筑資源浪費的現象。比如,在墻體澆筑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在鋼筋結構外部搭建模板,并且要確保模板的穩定性,之后才能夠順利澆筑混凝土。但是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運用過程中,許多建筑構件均可以在工廠提前制作生產,一般以批量生產模式為主,不僅在材質上具有重要的保障條件,同時在構件質量上具有優秀的品質。在工廠加工制作建筑構件當中,一般需要應用專業材質以構建模具,也正是因為模具的存在,建筑構件的批量生產成為現實,可以有效節省大量的建筑資源,在促進建筑構件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的同時,顯著減少裝配式建筑資源損耗問題的產生。
在傳統住宅工程建設施工當中,施工人員的施工順序一般是從下到上進行施工,一旦下層施工項目還未順利完成,往往不會直接進行上層施工項目,因此,傳統住宅工程的施工順序往往比較嚴格[2]。但是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并不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在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各個建筑構件往往以模塊化設計的方式運用于建筑施工中,通過多個生產車間共同生產相應的建筑構件,可以有效縮短構件模塊生產時間,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施工任務是將這些建筑構件進行規范組裝,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周期,促進施工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住宅工程建設中運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加強外墻節點防水技術的運用質量尤為重要。實際裝配式建筑的防水質量對整個建筑的使用壽命與性能具有決定性影響作用。而在以往的傳統住宅建筑中,其防水技術思路主要是將外界水流隔絕在建筑物外,避免水流滲入建筑物內部,以堵塞可能會進水的孔道、縫隙等方式以達到建筑防水的技術應用效果。在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構件與構件之間的連接往往存在著拼接節點縫,這些節點縫極易因為外部水流的沖擊作用而出現滲水漏水現象,而此時傳統住宅工程所采取的防水方法并不存在適用性特點,此時可以采取排水思路方法以加強裝配式建筑防水性能。在住宅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可以考慮將滲入建筑內部的水流通過排水系統及時排放出去,避免這些水流對建筑物內部造成負面影響。而在實際建筑施工過程中,PC外墻接縫往往最為容易出現滲水漏水等諸多問題,一旦長期處于滲漏水狀態,則極易導致建筑材料產生干縮變形等現象,不利于提高建筑物內部的防水性能。因此,在施工前階段必須要做好對PC板縫的針對性處理工作,首先通過實驗測試的方式,驗證建筑墻面接縫的密封性,一般以高分子密封材料應用于防水施工中,在PE棒的填充作用下,有效避免外部水流滲漏入裝配式住宅內部區域空間。而對于兩個墻角的拐角處區域,通常需要在密封膠的應用中加強防水處理工作,在封堵墻體現澆結構縫隙過程中,一般以干性無收縮特性的水泥漿作為材料,可以有效促進裝配式建筑防水質量的進一步提升[3]。
安裝預制疊合板在實際裝配式建筑住宅工程施工過程中同樣屬于十分關鍵的施工環節,涉及該項工程的施工人員必須要提高對該環節的重視,施工單位做好必要的組織安排工作。在安裝預制疊合板過程中,實際施工需要和作業層留有一定的距離,并且安裝流程必須嚴格遵循規范標準要求與步驟,不得存在隨意安裝、疏忽大意的現象,避免在預制疊合板安裝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而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做好對預制疊合板的校對工作,能夠從中及時發現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確保預制疊合板質量的規范性符合標準要求,減少因為安裝事物問題而產生的經濟損失。從整體上來看,預制疊合安裝技術的規范應用對保障裝配式建筑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當重視預制疊合板的安裝過程,這對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般在裝配式住宅建筑中的預制構件,會根據干濕系統區分,在預制構件的吊裝方式選擇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以干式預制構件的吊裝方式為例,需要在放樣施工之后吊裝預制構件,在全部結構施工完畢后再吊裝外墻構件,而在濕式系統的施工過程中,通常需要先吊裝預制構件。再澆筑適量的混凝土,最后開展機電工程施工,在這一過程中會涉及對樓板的有序澆筑作業。而實際上,預制構件的安裝流程往往十分復雜,施工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安裝預制構件,如果在安裝預制構件過程中以機械連接方式進行安裝,要應用高強度的鋼筋材料,以確保預制構件在安裝過程中的穩定性。在吊裝預制構件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混凝土必須以現澆混凝土為主,在澆筑作業結束后應用鐵件、鋼筋將預制構件和墻板進行連接,使錨筋和現澆層內部進行重合,以便于完成吊裝項目。但是在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內部墻板下方需要留有一定大小的區域空間,其目的是防止在產生地震災害之后住宅產生劇烈搖晃的現象[4]。
從本質角度上來看,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本質過程是為了將各個預制構件進行組合安裝,但是在個別預制構件的組合安裝過程中時常存在著接縫問題,而處理接縫問題是保障住宅建筑質量的關鍵因素,對提高建筑性能與整體建設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可以有效避免后期出現滲漏現象。一般在裝配式結構的結構接縫連接技術中,可以選擇具有較高防水等級的處理材料,如高分子益膠泥、密封膠,確保所選擇的材料與接縫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連性能與密封性,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力。在實際接縫處理過程中,在預制板中需要合理控制模具制作進度與安裝進度,而在預制混凝土中需要合理控制水灰比以及坍落度等指標。對于密封預制外墻構件外側注漿縫而言,需要選擇硬質橡膠條,有效提高接縫處防水效果。以疊合板接縫處的縫隙處理過程而言,可以選擇PA-C型高分子益膠泥,涂抹該材料時應當分兩次進行均勻涂抹,可以順著板縫的兩個切角表面進行處理,在此之間要確保刷抹厚度控制在2 mm左右,同時可以適當刷抹外延,一般外延距離以板縫兩側3 cm左右為宜。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要保證接縫處應用模板進行密實封堵,提高接縫處密封處理效果。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裝配式住宅項目施工質量,需要從施工前后階段的全部流程中加強控制工作。比如,在預制構件的運輸過程中,一般需要在裝配施工前階段,將預制構件及時運輸至施工現場,確保施工能夠快速調配相應的預制構件以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許多預制構件具有一定的易碎性特點,在運輸過程中很有可能因為構件結構不夠穩定或運輸不合理的緣故,導致預制構件在運輸至施工現場之際時常會發生質量問題,不僅耽誤施工進度,更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的產生,必須要做好對預制構件的合理運輸工作,在運輸前階段需要結合預制構件以合理規劃運輸環境條件,確保預制構件運輸條件符合規范標準要求。通常在運輸預制構件中,以汽車陸運為主,然而汽車陸運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運輸前階段,可以考慮采取固定預制構件、運用外掛內插運輸車輛的方式做好處理工作,在汽車存放預制構件的區域內要保持平整度,做好必要的排水措施工作,避免因為水源堆積而破壞預制構件的完整性。在運輸時要能夠選擇適當的運輸路線,一般以運輸時間段、路面平坦地勢為主,同時要選擇天氣晴朗的天氣進行運輸,以便于加強對預制構件的運輸質量、保障預制構件的施工應用質量,對提高裝配式住宅建筑項目建設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5]。
施工人員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施工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技術水平,對裝配式建筑質量具有十分密切的影響關系。但是在以往的裝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發現,許多施工單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主要側重于日常巡檢工作,這種管理思路很難滿足現階段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需求,因此,必須要盡快加強技術創新與人員培訓管理、設備更新換代等工作,以保障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科學管理方法應用過程中減少因為人為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實際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終將技術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在施工前期階段,可以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模擬現場施工環境,如BIM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模擬施工環境,加強對施工成本的預算工作,從而在施工組織計劃的制訂過程中具有更為全面的考慮與合理選擇,對促進裝配式住宅工程建設品質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住宅建設工程中運用裝配式建筑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施工成本支出,還可以在節能環保環境背景下體現出節約建筑資源的技術優勢,通過模塊化設計裝配式構件以合理縮減施工時間,促進施工效率的有效增長。而在實際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做好對預制構件的運輸規劃工作,能夠加強對施工人員與設備的管理工作,以保障裝配式住宅工程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