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養殖工作逐漸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在養殖技術的支持和市場需求量擴大的背景之下,生豬養殖工作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存欄量不斷提高。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做好育肥階段的養殖,提高其生產性能,是提高養殖效益的關鍵階段。
生豬育肥階段是其生長速度較快的階段,這一時期要做好飼養管理,遵循生豬的生長規律,科學飼養,促進生豬生產性能的提升,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養殖過程中,養殖密度、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等因素均會對生豬的生產性能產生一定影響。
對于育肥階段的生豬來說,應先做好合理分群,控制好養殖密度,保障生豬能夠獲得充足的活動空間,同圈舍的生豬體重差距不要過大,能夠較好的同步生長。經研究,體重在25 kg之內應保證其有0.25 m2的活動空間,大于25 kg小于50 kg,應保證0.5 m2的活動空間,50~75 kg應控制其擁有0.7 m2,75~100 kg其活動空間為 0.85 m2。
無論室內溫度過高還是過低,均會對豬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使豬用于維持體溫的能量消耗過大,影響飼料利用率的提升,導致養殖成本增加。如果溫度過高時,會造成溫度積累過度,體溫調節紊亂,生長緩慢,食欲下降。反之,溫度過低易導致生豬受寒,容易出現腹瀉等癥狀,不利于生豬生產性能的提高。研究表明,育肥豬的最適溫度在18~22℃,低于15℃或高于27℃均會對其食欲、飲水量、生長速度等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環境中的濕度一旦不適合豬的生長,會對生豬的生產性產生不利影響,其與溫度能夠發揮協同作用,共同影響生豬機體的散熱。高濕環境下,環境中細菌病毒易滋生,生豬散熱比較困難。反之,環境較為干燥,容易造成各種呼吸道疾病高發。所以養殖過程中還應控制好溫度濕度,養殖場可設置自動溫濕度控制裝置,保證生豬長時間處于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中,健康的生長。豬舍濕度一般控制在50%~75%,為控制好濕度,還需采取開窗通風等措施進行濕度調節。日常還應做好圈舍的通風工作,通過通風,將舍內水汽排出,保證空氣新鮮。養殖場可選擇抬高產床的養殖方式,保證育肥豬遠離潮濕的地面,還可增大窗戶面積,增加通風量,或使用換氣扇等方式避免濕度過大對生豬生長和生產性能產生影響,及時通風,調節濕度,改善空氣質量。
適宜的光照能促進育肥豬更好的采食與消化,蛋白質和能力可以更好的沉淀,促進維生素以及鈣元素的合成。適當的光照有助于促進生豬增重,保證其能夠較好的采食,因此養殖過程中要保證豬舍面朝陽面,適當曬太陽。同時還需注意防控日射病,避免灼傷。在現代規模化養殖場中,很多豬場內都不能曬到太陽,可以選擇在圈舍中設置補光燈,促進生豬的生長,提高生長性能。
養殖過程中還需做好消毒清潔工作,避免環境中細菌病毒滋生對生豬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干凈整潔的環境能夠降低生豬患病幾率,促進生豬生產性能的提高,能夠較好的切斷各種疫病的傳播途徑。當前養殖場對于消毒清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糞污是傳播疾病滋生病菌的重要環節,養殖場要重視對糞污的處理。首先養殖場要配齊完善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對生豬產生的糞尿及時收集到干糞棚或儲液池、沼氣池等進行儲存,發酵。干糞采用堆漚發酵,可在糞堆添加一定消毒劑促進對病菌的殺滅,沼氣、儲液池等與養殖圈舍間隔一定距離,糞尿經充分發酵后再利用,避免病菌的傳播。對清場的干糞棚、沼氣池、儲液池等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后再使用,對糞污收集設施周邊要定期開展消毒,切斷傳播途徑,保護養殖場內的生豬不受疫病侵害。
養殖場要完善消毒設施,制定科學完善的消毒清潔制度,選擇正確的方式進行消毒。除了做好圈舍內空氣、墻壁、地面等消毒外,還需對各種養殖器具進行消毒。養殖場外的人流、物流、車流等,需要做好消毒工作,保證養殖場消毒工作同步進行。養殖場進出口均應設置消毒池,多種消毒藥物交叉使用,以免對產生耐藥的情況,各種消毒藥物要做好科學配比,促進其更好的發揮作用。
在生豬出欄后對圈舍開展徹底消毒,首先要將圈舍中所有養殖設施移除圈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先進行圈舍清掃,不留任何死角;其次用高壓水槍由上至下沖洗,再選擇2%~3%氫氧化鈉、1%~3%新潔兒滅等藥物進行消毒。晾干后,可封閉圈舍進行熏蒸消毒。之后徹底通風,才可以進入下一批育肥豬。
飼喂技術和飼料形態對于生豬肥育效果和生產性能會產生直接影響。對于生長階段的育肥豬來說,做好科學飼喂,有助于提高其生產性能,促進飼料轉化率的提升。
育肥豬飼喂過程中要注意縮小飼料體積,提高其適口性,促進生豬能夠較好的消化吸收。若是想要增重,可適當增加飼喂量;想要獲得瘦肉量高的胴體,要控制好飼喂量。飼喂過程中同時保證飲水充足,促進生豬更好的代謝。
日常要控制好其飼料量,定時定量飼喂,注意少喂勤添,避免過饑或是過飽的情況出現。另外注意不宜隨意更換飼料,更換飼料要循序漸進,以免對生豬產生應激,威脅其健康生長。
對于各種日糧,要做好科學搭配,保證營養均衡。飼料要從正規廠家購入,保證飼料原料要新鮮,過期霉變的飼料禁止飼喂。保證飼料中蛋白質等能量充足,可以在其中添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各種微量元素。像在飼料中添加硒元素,即能夠較好的提高育肥豬生產性能。硒元素與生豬的生長發育以及機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若是日糧中缺少硒元素,則極易誘發機體免疫功能障礙,致使育肥豬生長發育速度變慢,及時補充后則能夠較好的改善,因此需要及時補充各種營養物質,提高生豬生產性能。
一般在育肥階段應驅蟲兩次,即剛開始育肥時進行一次驅蟲,第二次可在其體重達到60 kg時進行驅蟲,驅蟲要選擇安全、高效、廣譜的驅蟲藥物,如敵百蟲、阿苯達唑、甲脒乳油等,并在驅蟲完成后,及時的清理生豬的排泄物,并做好集中消毒處理,避免寄生蟲病對育肥豬生產性能造成的影響。
免疫接種是有效防控疫病的重要方式。養殖場要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本場豬源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同時建立和完善免疫接種檔案,提高免疫質量,讓豬群獲得更好的疫病抵抗力。
綜上所述,提高生豬育肥階段的生產性能與養殖效益的提升以及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當前養殖人員要加強技術學習,重視做好育肥階段的飼養工作,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高其生產性能,為生豬營造良好的育肥環境,促進生豬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