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一直以來對綠色生態都持著鼓勵支持的態度,也為綠色養殖做了不少的推廣工作。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建設非在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久要解決的問題,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難題,比如養殖戶的意識轉變難題。大部分養殖戶的知識水平有限,養殖思維停留在傳統層面,對于科學淡水養殖一知半解,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綠色環保的意識并沒有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或者在實際的養殖操作中常出現失誤,養殖行為較為機械,養殖質量得不到提升,效益問題難以改善。
由于部分養殖戶受教育程度較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在選擇品種時更多是依靠自身的主觀判斷和喜好,缺乏科學依據,對品種缺乏了解,難以考慮實際養殖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導致養殖產量低,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中國的養殖技術還比較落后,養殖戶們沒有經歷過系統的養殖培訓,其科學養殖的意識不強,大多數養殖戶是依靠自身以往的經驗從事養殖,對于養殖中出現的問題沒有科學的解決思路。飼料的選擇屬于養殖的基本問題,仍然困擾著很多養殖戶。養殖戶們更看重短期效益,為了一時的養殖利益,給水產品增添激素或者抗生素,投放生長劑等方式最為常見,殊不知這種行為給養殖產品會帶來惡劣影響。養殖飼料隨意選擇,水產品就難以健康生長,其質量就得不到保證。
自然環境對養殖有著重要影響,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為綠色養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果養殖地的生態環境極度惡劣,也難以進行綠色養殖。如何選擇養殖環境是養殖戶們日夜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是合理規劃的關鍵內容,此外好的養殖環境也需要時常清潔和消毒,方能維持養殖效益。
模擬是選擇自然環境的有效方法,即以觀察養殖水草來推測其環境水平是否符合綠色生態養殖的要求,方便篩選出更好的自然環境。但是,這種方法不可過度使用,因為種植水草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含氧量減少,不利于水產品的生長,因此要秉持適度的原則。一個池塘進行養殖環境還受益生菌的影響,包括益生菌的數量與類型2個方面,為了使其環境達標必須對益生菌進行合理控制。關于浮游生物,可以采用現代生物技術來檢測和管理,以保證減少對發展水產品的危害。
根據養殖需要正確投放種菌可以加快有益菌的生長,從而促進水產品質量的提高??茖W選擇種菌是達到目的的關鍵,選擇的種菌質量要可靠,在采購時要仔細挑選辨別,從正規渠道獲取更有保障,使用前應當對其進行試驗,確保沒有問題后再投放。
應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務必能夠正確調節水質,使其達到合格的標準,因為水質直接影響著養殖的水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調節水質是養殖業工作人員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可借用相關的生物工程技術輔助進行,確保水質調節工作的有效運行。生物制劑具備調節水源質量的作用,像沸石粉和活性酵母常用來投入到池塘中凈化水質。部分有機物也具備調節水源質量的作用,需要進行人工培植,多管齊下共同治理水質,有效控制池塘內細菌的傳播和減少魚體疾病的感染,推動水產品的生長。
水產品的質量還受飼料的影響,合理選擇飼料是保證水產品質量的前提??茖W的選擇飼料要求秉持綠色生態養殖理念,盡量避免選用激素和抗生素,因為它們會破壞水產品的正常生長進程。一般為了提高肉質,提倡采用投放甜菜堿和腐植酸的做法,既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又可以滿足消費人群的品質需求,收到良好的水產品經濟效益。
水產品疾病也是影響水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如何預防水產品疾病,是養殖戶們永遠避免不了的話題,掌握科學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在養殖工作中更好的去應對各種疾病。目前的研究總結發現,預防水產品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2種:
(1)選擇水產品與植物共生方法。原理就在于水產品疾病的致病因子多來源于糞便,如果這些致病因子能夠被其他微生物、動植物分解或者吸收,那么水產品的病發率也會相應減少,而植物恰恰能夠充當吸收致病因子的角色,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還能夠增加水體的含氧量,對于水產品的生長和抗病具有重要作用。
(2)選擇混養法預防疾病。增加水體中的生物種類也可以降低水產品的患病概率,因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升,自我調節能力也將增強,水產品的生長環境將更安全,這就是混養模式的運用。這種模式既能保證水產品的數量,也不會降低水產品的質量,收到良好的養殖效益,符合綠色生態養殖要求及特點。
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就要開始重視養殖水產品的水體調節,實時監控水體周圍的環境。自然水域的循環效果一般較好,而池塘這種人工水域就相對較差,尤其要加強觀察其變化,方便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力求水質保持優良狀態。池塘的菌落結構要保持均衡,如有問題及時調整。夏季氣溫高,受外因影響,更易發生病害,需要密切觀察。此外飼料的管理也不可忽視,避免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避免打破水產品正常的生長進程,日常喂養只要注意營養充足即可,維持水產品質量。
淡水養殖中出現病害是影響水產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必要重視水產疾病問題,特別是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時,更加要做好水產病害的防治工作,為水產正常生產提供最佳的環境。鑒于綠色養殖要避免大量使用化學藥劑等,保護水體環境,減少化學藥物在水產體內積累,保證得到真正的“綠色”食品,所以要從以下2個方面來加強水產疾病防治:
(1)充分利用生物之間的共生關系。綠色養殖技術的主要理念就是實現水產生長過程全部是接近自然環境,減少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影響,打造淡水養殖的自然生態循環系統,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即營造池塘生態系統,促使池塘內生物與養殖水產共生發展。養殖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水體環境污染,滋生大量病菌,從而導致水產大面積死亡,給養殖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究其原因,養殖戶在水體中投入飼料未被消耗,再加上水產的排泄物,沉積在池塘中,為細菌生長提供了溫床,誘發水產各種疾病。而利用共生關系,可以在養殖水體中種植合適的植物,通過植物的分解和利用,消耗池塘中的過剩營養成分和水產糞便等,很好凈化水質,同時植物還能為水體中生物提供食物,形成生態循環系統,提高養殖水產抵御疾病的能力。
(2)采用分層混養結構。分層混養跟生物共生一樣,也是能夠降低水產病害的措施,在養殖池塘里分層養殖,不僅可以提高養殖水產規模,還能有效凈化水體環境,提高水產養殖存活率,尤其是通過分層結構關系,能夠活化生態體系,增加水產抵抗病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