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1]。在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互聯網+”應用價值逐漸顯現,提升農產品質量與產量,提升農業附加值和農村生活水平,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這種模式是掌握先進農業種植技術的科研機構直接對農民進行培訓,使其掌握農業種植技術[2]。農業技術研發機構深刻了解農業技術的適用性,能夠更準確地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由于是專業講解,農民也更容易接受,但是中國農業種植技術研發機構數量較少,分布不均勻,這種模式普及難度較大。
這種方式是通過農業企業或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企業來進行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企業負責對種植技術進行指導,進行農產品回收和提供農作物種子,農民利用自己的土地來完成農業生產。但是這種合作模式面臨較多風險,例如企業或農戶都有違約情況,特別是在沒有簽訂合同的情況下,違約情況更為常見。另外,一旦市場價格發生較大波動,企業往往會遭受較大的損失,這種合作模式推廣難度也較大。
這種方式是一種市場化方式,是有關單位提供有償服務,農民交納一定費用,獲得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中介機構并不進行技術的研發,只是與技術研發者和農民進行連接,獲取費用,農民有時間來進行農業生產技術的學習。當前,這類機構在中國數量并不多,難以形成規模化發展趨勢,難以發揮重要作用。
這種模式主要是農民依靠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無償獲得農業技術指導。在許多鄉鎮都有專門的農業生產管理部門,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站或中心[3]。在這些部門的支持下,很多農業生產者獲得了大量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近些年,隨著進城務工青年的增加,此類機構能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有限。另外,很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流失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
“互聯網+”更有利于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互聯網+”技術方便、快捷、質量好、普及范圍廣,農民樂于接受。農民對農業推廣技術選擇范圍更廣泛,能夠顯著提升對農業種植技術的鑒別能力。
農業數據庫對農業種植技術推廣、農產品銷售等工作都非常重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可建立農業數據庫,甚至可遠程利用大型高質量農業數據庫,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調閱農業數據庫,及時獲取重要信息,從而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可以通過農業網站收集數據,建立自己的數據庫,為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提供支撐。
在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農藥和化肥危害較大,生態環境會受到破壞,植物生長性能會發生改變,生物鏈不穩定,會出現土壤板結等情況,地下水被嚴重污染。使用該技術推廣農業種植新技術,農民可正確選擇農藥種類、確定化肥使用量,從而減少對土壤的破壞。
傳統農業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以提高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和產量,但用于農業生產中農藥毒性較大,有時會造成農藥殘留,影響食品安全。另外,農民不能正確使用農藥、化肥,也會導致農藥殘留問題加重,進一步降低食品安全水平,因此,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教會農民正確使用農藥、化肥,減少農藥殘留,同時不影響農產品質量,促進社會和諧。“互聯網+”技術是推廣新型農業種植技術、特別是綠色生產技術的重要途徑。
使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業經濟效益。通過“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了解到如何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以提高生產效率,選購質量更好、性能更優越的農產品種子,學習到更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提高農業產出,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增加經濟收入。
農業安全生產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的安全水平,才能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確保農產品收益穩定增長。要想提升農業生產安全水平,減少自然災害等問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要重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例如通過智能手機及計算機等終端,提前了解天氣變化,從而能夠提前采取措施,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無論是建立示范基地,還是通過獎勵調動農民使用先進種植技術的積極性,或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助力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只有資金充裕,農業種植新技術才能夠較快推廣,從而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政府有關部門要合理安排資金,對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進行扶持。另外,要擴大融資渠道,通過引入民間資金、社會資本來助力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促進“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結合。在使用資金時,要科學分配資金,避免資金浪費。
在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就要制定戰略性策略。相關部門在進行頂層設計時,要顧全大局,站在宏觀角度上,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科學建立示范基地,保證“互聯網+”技術深入融入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中,突破局限性,明確路線圖。要引進培育人才,構建人才庫,掃清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障礙。
近些年,大眾創業態勢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明顯影響,農業領域也不例外。在此過程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市場資源的統籌規劃工作,利用“互聯網+”技術助力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要統籌規劃市場資源,從而高質量地實現產業創新,消除現代農業市場發展壓力、提高農產品競爭力。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能有效融合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合理構建新型農業發展態勢,促進城鄉融合。
要想通過信息技術推廣農業種植技術,就離不開宣傳工作,加強農業網站建設工作,使網站成為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媒介。建設農業網站時,要合理對網站結構進行布局,使用先進技術提高網頁瀏覽流暢度。加強網站頁面更新,不斷推送先進的農業知識,可采用多種素材豐富網站內容,包括文字材料和農業技術專家講座視頻等,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效果和農民學習農業技術的積極性。另外,還要在網站中建立交流平臺,促使農民朋友互相交流農業種植經驗,也能使農業生產者與專家進行在線交流,組織在線課堂對農民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先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也可以通過網站組織農業技術考核,通過農業技術認證進一步提升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效率。
“互聯網+”技術離不開設備和網絡支持,因此,就要完善農村的信息基礎設施。由于多種因素制約,很多地區的農村基礎信息設施不完善,網絡傳輸速度較慢,網絡節點分布不合理,與城市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一些行政村甚至沒有接通寬帶,而且計算機分布也不合理,很多家庭沒有計算機且沒有掌握基本的網絡使用技術,難以依靠“互聯網+”技術提升農業推廣質量和效率,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要在農村地區促進各種網絡線路的互聯互通,合理分布節點,加強對農民的計算機教育,降低計算機購買價格,這樣才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