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生產在調整農產品內部結構、增加收入、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影響[1]。西瓜作為中國傳統優勢農產品,品種豐富、區域性栽培特點突出、群眾休閑及采摘功用明顯,生產面積和口味上乘。本文主要分析了西瓜白粉病、土傳病害、薊馬、膩蟲病和紅蜘蛛等4種高效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為西瓜種植提供參考。
前茬作物收獲后需要徹底清理棚內雜物,包括雜草與植株等。在清理過程中,需要盡可能找出病原菌藏匿之處,避免帶病植株變成病菌侵染源。在田園清潔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棚內外的清潔,尤其注意清除西瓜殘余秧蔓、雜草與根系。
在春節前到西瓜定植前7~10 h,混合拌勻4 g硫燈和8 g鋸末,在下午7點左右每間隔2 m放置1個混合物再將其點燃。經過1 d后再放風排煙。在此過程中,需對大棚骨架等各種生產設備進行消毒。在田園消毒和清潔基礎上,要充分利用夏季高溫與強照的氣候特點,對棚內進行高溫消毒。第一,需要將大棚內土壤進行深度翻土,翻耕深度最低為30 cm。翻土后需立即灑水,然后再鋪上地膜。與此同時,需要將密封大棚置于通風口位置和大棚出入口位置,持續10 h為宜。為了保證消毒效果,每公頃地可以撒7 500 kg麥秸稈,然后加入100 kg氰氨化鈣,并將其與農田泥土完全混合均勻。
現階段,土地消毒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情況下,在換茬空檔期或西瓜定植后,利用整地技術進行土地消毒[2]。每公頃土地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在施藥后,使用橡膠膜覆蓋土地,通常覆蓋7~10 h。在定植前,每公頃土地使用超過>75億/g枯草芽孢球菌和膠凍樣類芽孢桿菌菌劑150 kg處理土壤,預防病蟲害。
將種子中的病菌消除,通過病菌處理,避免帶菌種子成為侵染源,最終造成更大損失。在處理過程中,可以先將種子置于溫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通過不斷攪拌使其處于常溫狀態。待種子完全晾干后,可以加入100億/g枯草芽孢桿菌100倍液拌種。經過一系列處理,可以有效避免炭疽病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無菌土壤育苗時要盡量使用農田土,特別是從來沒有種植過瓜類作物的土壤,這類土壤種植效果更好。在播種前,可以使用50%滅菌可濕性粉劑進行全面消毒和殺菌。也可以使用木霉菌和育苗基質,按照1∶500比例混合。在徹底處理育苗基質后,再進行播種,避免發生枯萎病。在育苗基質處理過程中,也可按照1∶10比例混合,同樣可以達到最佳的枯萎病防治效果。
第一,選擇最佳的育苗位置。早春時期,可增加光照。在夏季選擇育苗位置時,需要盡量選擇地勢高且防雨的位置。第二,將溫度控制在15~32℃。盡可能保持空氣濕度,盡量降低棚內相對濕度。通常情況下,棚內相對濕度不得高于60%。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夏天選擇育苗場所時需要保證溫濕度適宜,否則極易出現胚軸細長的高腳苗。
西瓜定植畦高度要比正常地面高出20 cm左右,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定植畦生活土層,還能夠讓根系處于相對干燥的生長環境中。在一定程度上,高畦栽培能夠降低枯萎病等病蟲害發生概率。
大棚內空氣流通性較差,難以與外界空氣進行交換,棚內空氣濕度較高,病蟲害爆發概率明顯加大。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氣溫管理,在適當時間進行通風和降濕。前期,需要適當減少灌溉,若需灌溉,需要堅持見干見濕的基本原則。在中后期,則需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此來達到排濕的目的。將白天濕度控制在55%~60%、夜間濕度控制在75%~85%,保證西瓜更好地生長。若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土壤地膜全田覆蓋等技術手段,最大程度降低土壤濕度蒸發對棚內濕度的不良影響。
4.3.1 設置防蟲網
在通風口或出入口位置,可以使用40~60目防蟲網,封閉棚內通氣孔道,最大程度降低蚜蟲、夜蛾等害蟲對西瓜生長帶來的不良影響。
4.3.2 色板趨避誘殺
利用害蟲對黃色的特殊屬性,可以在西瓜種植棚內設置黃色誘蟲板,從而誘殺害蟲。其中,粘蟲板懸掛高度一般要超過植物頂端20 cm以下,每公頃懸掛各種規格的粘蟲板375~450塊。
在用藥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循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還需要把握好西瓜的種植規律和病蟲害傳播規律等。在病蟲害出現前,必須要進行藥物預防,避免更大損失。一般情況下,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注意定時噴灑藥物。
5.1.1 癥狀
在秋延后,西瓜最容易受到白粉虱侵害。癥狀主要為西瓜葉子褪綠、變黃、萎蔫,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西瓜完全枯死。
5.1.2 防治措施
首先,采用煙熏防治法,在溫室里使用0.4~0.5 kg敵敵畏進行氣體熏煙,密閉1~1.5 h,同時在晚上進行熏煙。其中,室內溫度不得高于30℃。其次,噴霧治療,主要使用25%阿可泰因3 000倍液。
5.2.1 癥狀
根結線蟲一般生活在土壤20 cm深處,在西瓜生長過程中,5~30 cm深度的耕作層土地根結線蟲較多。這種病蟲害會對西瓜根部造成影響,尤其是西瓜側根與須根極易受到害蟲侵害。由于西瓜根部被結線蟲侵害,導致西瓜生長遲緩,葉片極小且容易泛黃。若西瓜根部感染過于嚴重,那么西瓜植株將會極其矮小,植株不結實。
5.2.2 防治措施
一般情況下,防治根結線蟲時需采取藥物灌根的方式。當定植完成后,使用1.8%~2.0%阿維菌素3 000~4 000倍液兌水進行稀釋后灌根處理。其中,每個植株用量為200~300 mL。在大約45 d后,需要再次進行灌根處理,進而達到最佳的預防蟲害效果。在后期,即使有一部分線蟲動物會發病,但是危害與損失極低。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淡紫青霉800~1 000 g/株進行防治,可以避免后續土壤管理。
5.3.1 癥狀
當葉片受到蔓枯病侵害時,葉片上出現一些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褐色病斑。待葉子完全干燥時,病斑會逐步變成星形,最終完全開裂。若此時遇到連續性雨天,那么病斑將會對整個葉片造成影響,最終導致葉片死亡。當西瓜根蔓受到病蟲害影響時,也會逐步產生水浸樣病斑。在后期,褐色的部分將會變成星形,而內部則會變成木栓樣,最終完全干腐。
5.3.2 防治措施
在滅菌與苗床管理前提下,控制好光照、濕度和通風。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采用高畦栽培方式,及時對枝杈進行打理和處置。在病蟲害發生前,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防治處理。
5.4.1 癥狀
當葉片被病蟲害侵害時,在初期會產生不正形病斑,若棚內濕度過高,則會出現軟腐,最后會在快干時出現破碎現象。
5.4.2 防治措施
在疫病防治初期,可以使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進行噴灑處理[3]。與此同時,也可以使用58%瑞毒霉錳鋅可濕粉劑500倍液,最大程度降低疫病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