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寬,白利君,劉榮新,陳 浩,楊 波,于 超
賁門癌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居所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第二位[1],僅次于胃癌,青年人發病較少見,因近年環境因素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賁門癌發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輕化趨勢[2]。賁門癌發生與賁門失弛緩癥、賁門黏膜上皮增生、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系統慢性炎癥,食用刺激性食物、飲酒、吸煙及營養缺失,遺傳易感性,食物中亞硝胺化合物含量過高,人體鋅、鉬、鎳、銅等微量元素含量過低等有關[3]。賁門癌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及不適,隨病情發展及腫瘤擴大癥狀逐漸顯現。初期癥狀有胸骨后不適或輕微疼痛,吞咽食物時存在異物感,吞食停滯或頓挫感,胸部脹悶或緊縮感,咽喉部干燥感,間歇性上腹部飽痛;后期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癥、消瘦、惡病質、惡心嘔吐[4]。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檢查是賁門癌重要的診斷方式,其中以病理檢查結果為診斷金標準。因賁門癌發病位置結構特殊,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易與胃炎、冠心病、食管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混淆[5-6],臨床診斷有一定困難,易發生誤漏診。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病初誤診的10例賁門癌,病初一度誤診為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慢性食管炎及冠心病,現回顧性分析其診治經過,總結誤診發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減少此類誤診情況的發生。
1.1一般資料 本組10例中男8例,女2例,男女比例為4∶1;年齡29~58歲,其中29~45歲3例,46~58歲7例;病程2個月~2年;有高血壓病史6例,高脂血癥病史4例;4例有長期飲酒、吸煙史,3例有不規律飲食史。
1.2臨床癥狀 本組早期出現中上腹脹疼痛5例,胃燒灼感6例,食欲缺乏5例,間歇性吞咽不適或不暢4例,胸骨后隱痛4例,惡心、嘔吐4例,咽喉干燥、異物感4例,黑便2例,貧血2例,唾液分泌增多1例,反酸1例,胸骨區疼痛不適1例,心悸及心前區不適1例;后期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難、胸骨后阻擋感、嘔吐、貧血消瘦明顯。
1.3誤診及確診情況
1.3.1誤診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誤診為慢性胃炎4例(均為男性,年齡33~54歲),其中1例進食不規律,2例有長期飲酒、吸煙史,均表現為中上腹脹痛、食欲缺乏、噯氣,偶爾惡心嘔吐,伴輕微貧血、體質量減輕1例。誤診為消化性胃潰瘍1例(女性,年齡51歲)上腹部疼痛長期反復發作,多呈鈍痛、灼痛或饑餓樣痛,疼痛較輕能耐受,還伴有唾液分泌增多、食欲缺乏、胃灼熱,偶爾惡心嘔吐,伴輕微貧血、體質量減輕,有不規律飲食史。5例均就診于當地衛生院,常規查體生命體征無異常,行幽門螺桿菌檢查陰性,接診醫生按上述疾病考慮予對癥治療效果差,直至癥狀加重,出現明顯消瘦、貧血,嘔吐咖啡色液體或黑便后就診我院,經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活檢后才明確診斷為賁門癌。誤診時間為3~5個月。
1.3.2誤診慢性食管炎:4例誤診為慢性食管炎,其中男3例、女1例,年齡29~58歲,起病初期患者均感覺吞咽不適或咽喉干燥、有異物感、胸骨后隱痛,有時吞咽不暢,1例男性起病中期進食后反復嘔吐、無宿食,2例男性有長期飲酒、吸煙史,1例女性飲食不規律。4例均就診于當地衛生院,常規查體生命體征無異常,接診醫生根據上述表現初步考慮為慢性食管炎,按誤診疾病予對癥治療無效,待后期出現吞咽困難后就診我院,行胃鏡病理活檢才明確診斷為賁門癌。誤診時間為2~6個月。
1.3.3誤診冠心病:1例誤診為冠心病。男,52歲,因胸骨區疼痛不適、胸痛胸悶6月余伴吞咽梗塞感1周入院。患者6個月前出現胸骨區疼痛不適,無誘因、發作不規律,未予特殊處理,休息后可緩解,伴胸痛胸悶,有時胃燒灼感。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病史,有吸煙史20余年。查體:體溫36.5 ℃,脈搏80/min,呼吸16/min,血壓155/95 mmHg。精神較差,體型消瘦,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增大,雙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2/min,心尖區可聞及Ⅱ級收縮期雜音,腹軟,中上腹部稍壓痛,肝脾未觸及。靜息心電圖大致正常,平板運動試驗陽性,Holter提示心肌缺血性改變,門診按“冠心病”治療,但效果不佳,癥狀反復出現,后出現吞咽梗塞感并漸加重,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陰性,排除冠心病,考慮消化系統疾病可能。行胃鏡檢查發現胃食管連接處3.0 cm×2.5 cm大小潰瘍,邊緣隆起呈結節狀并向周圍浸潤,取病理組織;經病理檢查證實為中晚期賁門癌。腹部CT示病灶已侵及縱隔、膈下及胃周圍淋巴結。誤診時間7個月。
1.4治療及預后 本組10例中1例(誤診為冠心病者)因病變范圍廣且發生轉移而未行手術治療,予放射治療;余9例行根治性手術切除治療,術后給予表柔比星+順鉑+5-氟尿嘧啶化療。本組無手術死亡病例,術后發生膿胸及膈下感染各1例,予抗感染治療后治愈;術中損傷喉返神經致聲音嘶啞1例,術后3個月基本恢復正常。患者術后癥狀均明顯緩解,隨訪6個月均存活,但誤診為冠心病未行手術治療者后期因病情影響飲食行胃造瘺術。
2.1疾病概述 賁門癌以中老年人高發,本組46~60歲7例,占比為70%;但近年研究發現,本病發病有年輕化趨勢[7-9]。賁門癌患者早期常無特異性癥狀,僅表現為中上腹疼痛、腹脹、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又因賁門區解剖特點,賁門癌病灶主要向胃底部生長和擴展,加之與肝左葉重疊,賁門、胃底深居肋弓下,X線上消化道造影不易全面顯示解剖及病變形態,故導致X線上消化道造影早期檢出率較低,易造成漏診[10]。本病主要癥狀為出血,有時也會嘔血或便血;疼痛,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區持續性鈍痛,也可以發生于上腹部;梗阻,持續嘔吐黏液,吞咽困難;體質量下降,消瘦;聲音嘶啞,為腫瘤直接侵犯或轉移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所致。X線上消化道造影、內鏡病理檢查是賁門癌重要的診斷方法,病理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11]。
2.2誤診原因分析
2.2.1對賁門癌認識不足,缺乏警惕性:因賁門癌早期大多僅表現為上腹部隱痛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吞咽不適不暢等慢性胃炎癥狀,無特異性,且癥狀反復發作,加之部分患者年齡較小(本組中29~45歲3例),接診醫生很容易主觀臆斷為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慢性食管炎等常見病[12-13],直至患者按照誤診疾病予相應治療無效后出現嚴重消瘦貧血、吞咽困難或嘔血、黑便時,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檢查,才得以確診。本組10例中,4例誤診為慢性胃炎、4例誤診為慢性食管炎及1例誤診為消化性胃潰瘍者即是如此。
2.2.2早期癥狀體征無特異性,診斷思維狹隘:賁門癌早期患者癌細胞侵犯組織較淺,無明顯梗阻癥狀,可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食欲不振、腹脹、胸骨后燒灼感及惡心嘔吐等類似慢性胃炎的癥狀,尤其是當患者無明顯消瘦、乏力、進食阻擋感時,接診醫生診斷思維狹隘,只想到慢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等常見病多發病,而忽視少見病,未認真分析鑒別,忽略了賁門癌的可能[14],此是本組患者誤診的又一大原因。
2.2.3不重視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檢查:本組9例(除誤診冠心病者)均以消化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就診,接診醫生以患者自覺癥狀及簡單查體、問診,并憑借經驗,在未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檢查時,就初步考慮為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慢性食管炎,導致初期誤診。以消化系統癥狀就診患者常規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檢查,不僅能發現消化系統病變,而且還可以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進而確診疾病。若本組患者接診醫生初期即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檢查,重視二者的必要性,大多能避免此類誤診的發生。
2.2.4過于看重消化道外癥狀,未全面分析病情:本組1例誤診為冠心病,接診醫生未全面分析病情,未仔細分析胸痛特點、伴隨癥狀,也未重視因腫瘤增殖發生消瘦、精神不佳等消耗性全身癥狀,且吞咽梗塞感上消化道癥狀輕微,僅滿足于非病因診斷或印象診斷,待“冠心病”對癥治療效果不佳,上消化道癥狀加重時,行冠狀動脈造影排除冠心病,再加行胃鏡病理檢查證實為賁門癌,但此時病情已進展為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手術治療期,延誤了病情。
2.3防范誤診措施 ①加強對賁門癌的認識,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充分認識賁門癌的臨床特點,當臨床接診以消化系統癥狀就診患者時,尤其對有胸骨后隱痛、胸骨后阻擋感、吞咽困難不暢、食欲缺乏、聲音嘶啞、黑便、貧血者,應高度警惕賁門癌的可能[15]。②全面分析病情,仔細詢問病史,仔細鑒別:熟知賁門癌臨床表現,重點詢問可能誘發本病的生活史及個人史,如飲食不規律、經常食用刺激性食物或吸煙、飲酒史等,然后全面分析病情,對各種非特異性臨床表現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地分析[16]。③要重視及時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檢查:當懷疑賁門癌等消化系統腫瘤時,應及時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檢查。X線上消化道造影是診斷賁門癌的重要手段,對發現賁門和胃壁的微小病變有重要的診斷價值。當X線上消化道造影發現賁門黏膜皺襞不規則增粗紊亂、小潰瘍龕影、小息肉樣或小顆粒樣陰影、鋇劑通過激惹表現時,應全面分析,囑定期復查或加行胃鏡活檢。因賁門部高居肋弓下,解剖結構特殊,加之黏膜皺襞排列不規律、蠕動差,為提高檢出率檢查時應多體位攝片[17]。胃鏡檢查時也應盡量消除賁門部盲區,胃鏡應彎曲足夠角度,采用翻轉法仔細檢查胃底和賁門周圍,“J”型反轉觀察胃體小彎側,“U”型反轉觀察胃底,操作者若進退鏡過快或稍有疏忽即可造成漏診[18]。胃鏡檢查時當發現賁門部黏膜小點片狀糜爛或顆粒狀、小結節狀增生時應及時行病變部位組織活檢,但因賁門部血管豐富且表淺,活檢時極易出血,造成視野模糊、陽性率下降,為避免胃鏡活檢檢出率降低,應多部位、多塊數(7~10塊)、深部取組織活檢[19]。本組10例均在加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和(或)胃鏡病理活檢后才得以明確診斷。
2.4治療及預后 對于除外淋巴結及腹腔器官轉移,患者個體耐受,且無心肺或其他器官嚴重合并癥的賁門癌患者,手術是公認的首選治療方法,術后再給予常規化療預防復發。對于不適合手術的賁門癌患者,可給予放射治療,在計算機控制下經導管把放射源直接送到病變局部,使用較大劑量照射,使腫瘤細胞壞死,迅速緩解患者癥狀,又不會傷及周圍正常組織。即使給予賁門癌患者上述治療,卻還是預后不佳,文獻報道賁門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15%。本組10例中1例(誤診為冠心病者)因病變范圍廣且發生轉移而未行手術治療,給予放射治療;余9例行根治性手術切除治療,術后給予表柔比星+順鉑+5-氟尿嘧啶標準化療。本組無手術死亡病例,術后隨訪6個月均存活,但誤診為冠心病未行手術治療者后期因病情影響飲食而行胃造瘺術,具體生存率還需長期隨訪。
總之,賁門癌以中老人年多見,初期癥狀體征無特異性,易與常見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等混淆;加強對本病的認識,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全面分析病情,仔細詢問病史,重視并及時行X線上消化道造影、胃鏡病理檢查,有助于本病的正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