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該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有利于煤電企業在生產實際中了解自身對保護環境綠色發展責任方面的履行狀況,及時發現環境管理不足之處,采取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措施。基于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從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視角引入平衡記分卡,在平衡記分卡各維度列入環境指標,參照國際間當前環境績效體系設計準則,結合行業生產特點選取煤電企業環境指標,構建平衡記分卡架構的煤電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分析確定平衡記分卡各指標權重,計算煤電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綜合得分,以得分情況判定具體的評分等級,保證指標體系的系統適用性,實現煤電企業經濟效益綠色增長。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環境績效評價;平衡記分卡
隨著近年來世界經濟的飛速提升,環境污染和資源損耗等問題也愈發嚴峻,如何在不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從我國近年來的環境管理實踐來看,單憑國家頒布法律規定與政策指導是不夠的,想要真正解決環境問題,還要促進各企業積極參與[1]。于是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在企業戰略經濟決策中納入環境因素,堅持綠色發展可持續理念,落實國家下發的環境保護政策。電力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能源產業,能夠滿足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能源需求。可與此同時煤電行業也作為我國電力產業目前高污染、高能耗型行業,在產電過程中造成大量粉塵、廢氣、廢渣類污染物,嚴重污染環境[2]。因此,煤電企業更應基于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
1平衡記分卡概述
平衡記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將企業的戰略目標規劃進行逐層分解,最終能夠形成互相平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并且對于不同時段下開展的指標考核所構建形成的績效考核體系,能夠達成企業的戰略目標。平衡記分卡主要包括6大要素:維度、戰略目標、目標值、績效考核指標、行動方案、具體任務[3]。通過運用平衡計分卡能夠綜合反映多方平衡,實現財務衡量、非財務衡量中的方法平衡,企業內外部的平衡,過程結果之間的平衡,以及長短期目標之間的平衡,和經營、管理兩個業績的最終平衡。本文在引入平衡記分卡用于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中,考慮到涉及因素不同,于是在平衡記分卡原本四個維度基礎上添加環境維度,考慮各維度指標之間的關聯性,并考慮各維度指標之間彼此促進的因果關系。
2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選取依據
首先將國際標準化ISO14031作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南,以企業的內部特點與環境績效評估設計指導性綱要,幫助煤電企業了解平時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績效指標涉及企業的環境法規遵守狀況,在環保教育培訓、環保投資比例、環保獎勵等內部環境管理,以及周圍群眾對企業環保履責的滿意情況以及綠色環境相關防治經費及研發投入等財務績效[4]。
其次將ISAR的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煤電行業特點,最終確定煤電企業環境績效的8個關鍵評價指標,包括潛在環境風險指標、排放廢棄物指標、環保投入及資源耗費、環境影響與相關資本性支出、企業運營成本等財務指標[5]。
再者將GRI綠色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作為本次指標體系構建指標選取的關鍵依據,報告中環境方面設計了16個核心指標與19個附加指標[6],這些指標范圍包括所用能源、原料、生物多樣性、水、污染防治費用、廢棄物排放及環境管理、違法違規懲處等多方情況。諸如此類指標覆蓋了企業直接或間接關聯利益,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評價需要。
3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3.1指標選取
本次專家函詢遴選共計22位專家,均從事環境保護、環保技術與績效管理專業領域,年齡基本都在35~70歲,共計包括19名本科、3名碩士,4名環保局主任、15名企業人員、3名主管,其中20名都超過20年工作年限。共計發放兩輪專家函詢,首輪發放22份咨詢函,回收20份,其中17位專家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二輪發放20份咨詢函,回收20份,達到100%的回收有效率,表示專家參與本研究具有較高積極性。
對煤電企業運用平衡記分卡構建環境績效指標時,需要首先明確企業的環境戰略管理目標,以企業環境戰略目標出發,與煤電企業的戰略發展計劃相結合,分解目標確定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各維度指標內容。總的來說,構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需要遵循能夠提升煤電企業環境績效,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整體目標,企業環境戰略綠色發展目標為出發點,在設計平衡計分法作為環境績效評價框架,可以與平衡記分卡四個維度相結合,確定各維度具體目標如下:(1) 企業環境總戰略目標以提高企業環境績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根本;(2) 財務目標為提高環保效益;(3) 客戶目標為政府及社會公眾認可滿意;(4) 內部業務流程以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5) 學習與成長目標為環保研發及培訓投入。
3.2初步框架
3.2.1財務維度指標
財務維度,從事前與事中不同階段的投入,事后的產出不同角度綜合分析。事前煤電企業為實現環境管理目標,所履行企業承擔環境責任,進行有關環境的相關投資,包括環境技術投資、環保設備投資等方面,事中企業對于綠色環保生產,所支出的環保相關費用以及環保監測費用支出等。事后指標則需充分考慮,企業造成環境影響所產生的費用,以及治理保護環境的一系列經濟效益,包括環境污染處置費用、環境投資收益率[7]。
3.2.2客戶維度指標
客戶維度指標應當基于煤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從廣義層面理解為對監督企業生產活動可能造成影響的相關政府機構,還有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廣大社會公眾群體。那么在選取客戶維度指標時,就要充分考慮政府與社會公眾共同關心的相關問題,考慮到企業對相關環境制度的遵循情況,以及“三廢”排放達標率,以及企業與周圍公眾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可能造成的環境事故糾紛等。
3.2.3內部業務流程維度指標
內部業務流程維度需要圍繞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這一目標。在選取指標時保證環保設備投入與運營,作為企業清潔生產的基礎。與煤電企業污染特點相結合,選擇煤電企業在生產發電中對環境資源可能產生最大影響的指標,與WBCSD生態效益指標通式相結合,使用煤電企業單位發電量可能造成的煤炭、水資源消耗量作為生產階段指標。還要考慮煤電企業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最大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粉塵、氮氧化物等廢氣排放量[8]。另外基于循環經濟理論,考慮煤電企業對于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率,其中灰渣綜合利用率作為煤電企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代表指標,即可選取此指標作為內部業務流程企業事后對污染物處置及循環利用情況的反映指標[9]。
3.2.4學習與成長維度指標
學習成長維度一般圍繞環保相關專業培訓及技術研發等目標,主要考慮企業對環保方面的系統建設,以及員工接受環保相關知識培訓,研發環保技術還有獲取的環保獎勵等。
3.3指標體系構建
首輪函詢對建立各指標的重要性評分計算后,達到3.77~4.81的均數,0.46~0.81的標準差范圍,16.68%~82.77%的滿分比,其中低于20%滿分比的共計三個指標。二輪函詢評分計算后,達到了4.04~4.87的均數,所有指標均超過3.5,達到了0.31~0.67的標準差范圍,滿分比所有指標都超過20%(見表1)。
4指標體系權重設置
4.1構造判斷矩陣
在成功建立三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后,構建本次判斷矩陣明確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為了量化本次判斷結果,采用了差值比較法、Saaty標度法成功構造判斷矩陣,假設d表示任何兩指標的重要性差值結果,根據以往文獻的判斷矩陣評分標準[10](見表2)。
4.2一致性檢驗
對重要性、最大特征向量進行計算后,根據判斷矩陣的CI(一致性指標)和CR(隨機一致性比率),用于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首先根據公式CI=λmax-nn-1實現,假若CI為0則矩陣擁有一致性,越大的CI結果表示越差的矩陣一致性;其次在計算CR根據公式CR=CIRI實現,在CRlt;0.1情況下,表示判斷矩陣擁有良好一致性,反之需要重新調整。
4.3指標權重結果
作為本次構建煤電企業環境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一級指標重要性權重計算結果,各指標權重均數分別是4.63、4.87、4.73、4.80。由于篇幅有限僅對各二級指標進行一致性檢驗后計算指標權重,財務維度指標重要性權重結果為[0.450 0、0.077 2、0.154 5、0.318 2],客戶維度指標重要性權重結果為[0.567 7、0.141 0、0.051 6、0.239 6],內部業務流程維度指標重要性權重結果為[0.396 6、0.267 7、0.151 8、0.061 9、0.030 1、0.030 1、0.061 9],學習與成長維度指標重要性權重結果為[0.531 8、0.122 0、0.270 2、0.076 0](見表3)。
5煤電企業應用環境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效果
某煤電企業運用構建此環境績效考核評價體系,2022年的環境績效評價結果最終為80.59,處于良好水平,此結果一致于當地環保部門對煤電企業環境行為評價要求,證實了本次構建評價體系的合理適用性,該煤電企業在創造生產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保護方面依然可以遵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嚴格執行環保制度,積極排放處理污染物,基本實現了環境效益一致于經濟效益。
首先在內部業務流程維度獲得了83.66分的“較好”等級,證明該企業在日常對加強環境管理建設相關工作比較到位,分析企業的年度報告證實在不斷加強環境管理制度建設,落實各部門履行環保職責。
其次在客戶維度獲得了80.35分,基本符合于企業環境績效整體水平,在2022年未出現任何環境事故,這主要得益于企業對國家頒布環保法律政策的仔細研讀與認真執行,嚴格實施各項生產活動的環保驗收,落實生產環節各重點污染源的環保管控工作。
最后在財務維度獲得了79.60分,學習成長維度則獲得了75.00分,拉低了此煤電企業環境績效考核的綜合水平。主要由于企業生產活動中某些污染物排污費用投入,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及設備正常運行成本,企業在環保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占比較少。再加上大多數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觀念淡薄,在實際工作中綜合素養有限,導致很多時候都只是機械的監測數據進行總結匯報,考核能力比較欠缺。今后有必要加強對企業工作人員的環保宣傳,提升綜合素養作為今后的重點關注。
6結束語
總而言之,立足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企業環境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實現企業創造綠色經濟的必然趨勢。通過引入平衡記分卡,構建內部業務、客戶、財務、學習成長四大維度的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用于煤電企業環境績效考核,證實了此評價體系的合理適用性。
參考文獻:
[1]張佳瑋, 姚柳楊. 綠色經濟發展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以陜西省研究為例[J]. 商業會計, 2021(19):3.
[2]王方萍. 基于價值鏈視角下新能源汽車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投資與創業, 2021, 032(020):165-168.
[3]蘇金玲. 基于BSC的酒店企業生態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21, 46(7):6.
[4]王虹雨. 綠色發展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企業規模的調節效應[J]. 科技創業月刊, 2023, 36(2):6.
[5]劉磊, 丁昱皓, 沈祥信,等. 產業園區綠色發展規劃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估[J]. 化工環保, 2022, 42(3):7.
[6]陳華彬,陳再勤. 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研究——以長三角27個中心城市為例[J].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22(3):81-89.
[7]袁春生, 牛世魁. 煤炭企業綠色治理分析評價——基于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調研[J]. 會計之友, 2021(7):8.
[8]王舒陽, 葉婧. 基于綠色創新視角的浙江省傳統制造業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22(4):3.
[9]姚莉, 劉麗, 胡夢鑫,等. 基于綠色物流的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績效評價體系與優化研究[J]. 全國流通經濟, 2021(10):5.
[10]房琪, 李紹萍.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中國油氣企業“能源環境經濟”績效評價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