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欽
平凡與偉大有時遠在天涯,有時又近在咫尺。
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抗擊疫情、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隊伍中。他們中有黨政機關的干部,有企事業單位的職工,有社區工作者,有退休的共產黨員、群眾,還有在校的大學生。他們任勞任怨,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化身搬運工、配藥員、跑腿員、采樣員、宣傳員、消殺員、統計員、巡邏員……哪里有需要,他們就會出現在哪里,做著一件件看似簡單、重復、繁瑣卻溫暖人心的“小”事,用點點微光匯聚成戰勝疫情的星河。
自平谷區出現疫情以來,居住在黃草洼村的退休黨員羅立軍就主動承擔起為“疫”線工作人員送愛心早餐的任務。每天凌晨5 點,羅立軍就開始為核酸檢測點醫務人員和志愿者們做早餐。6 點半,他會準時出現在黃草洼村核酸檢測點,為“大白”“小藍”送來10余份熱騰騰香噴噴的愛心早點。在東城,社區青年組成志愿者小組,積極配合社區,按照24 小時雙班倒、白班夜班輪流上崗的工作機制,連續奮戰在流調工作崗位上,平均每人一天撥打電話200 余通。在石景山,五里坨街道紅紐扣軍嫂文明志愿者清晨便趕到檢測點位,積極承擔服務保障工作。在朝陽,垡頭郵政支局的志愿服務主題郵局組建了一支“10+1”人的抗疫接力志愿團隊,配合社區做好應急藥品、保障物資的配送,搭建起封控區內外的“綠色橋梁”。順義區委老干部局的黨員干部職工組建成立3 支支援隊,參與封控督查、封控閉環管理和下沉支援街道。
疫情防控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遏制疫情傳播風險,維護工作生活秩序,保障自身和他人健康平安,許許多多的不同身份的市民化身“大白”“小藍”,沖在物資保障、流調排查、卡口值守、核酸掃碼的一線工作崗位,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以赴。
在戰疫中當然有“工”力量。東城區總工會出臺12 項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發揮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優勢,關注轄區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餐飲、旅游等行業企業,指導企業和職工在集體協商制度框架下共商共量,共克時堅。大興區總工會第一時間為21 個鎮街和產業基地撥付疫情防控專項資金,支持各級工會持續做好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送去慰問;在近1 個月內,組織20123 人次職工參與志愿服務……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一次次穿越風雨的堅定。一個個感人的身影,一幅幅動人的場景,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他們用行動把“責任”和“擔當”變得鮮活生動,把“溫暖”和“有愛”變得具體實在,用微光匯聚起了抗擊疫情、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