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高臺縣友聯水管所,甘肅高臺 734300
在經濟與社會高速發展之下,綠色環保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理念,在很多領域的發展中,有效地推動綠色環保、節能降耗措施的應用,對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有積極的作用。當前,人們水資源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將該理念應用到節能減排與綠色環保中,可以更好地降低能源損失。因此,在農田水利灌溉施工中,更應該重視節水措施的應用,讓農田水利灌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促進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在具體的應用中,根據自然降水以及人工方式聯合應用,達到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對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積極的作用。節水灌溉措施的應用,能夠解決目前的水資源枯竭的問題,所以優化水資源的利用,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價值。
很多機械設備的研發和應用,使得農業生產變得更加便利,在水利工程中廣泛應用機械設備,可以大幅提升生產效率[1]。因此,在生產實際中,加大力度開展農業工程的建設,提高規范化、標準化的水平,可以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的發展。但是從當前農田灌溉的具體情況分析,在水利設施建設中,還有較多的制約性因素,這些不完善的問題存在,使得農田水利灌溉無法有效地運行,尤其是一些長久運營的渠道,漏水的問題變得日益嚴重,水泵沒有技術的更換,抽水能力快速降低,水資源浪費比較嚴重,也對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很多先進技術、理念、工藝等被廣泛應用,傳統工作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工作效率、質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對于農田水利灌溉來說,傳統方式依然是主流,灌溉方式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在目前的農田水利灌溉中,依舊是利用抽水、挖水渠等方式存儲利用水資源,并把各種水源結合應用到灌溉環節的蓄水處理中。這種方式極易造成水分流失比較嚴重,且水流不均勻的問題也使得上下游河道發生溢流情況[2]。如果水源非常的充足,很多人就不會開展合理的規劃,讓大量的水資源直接流入到河道內,這就使得配水問題變得更加的嚴重,也會造成灌溉效果變差。這一方式應用歷史比較長,存在著很多的灌溉問題,水資源浪費較為嚴重,極大地影響農田水利灌溉的效果,威脅農業發展。
農田水利灌溉是根據農田開展的基礎設施,其作用是保證農田的順利生產。在具體的農田水利灌溉工作中,農民是主要參與的主體,也是主要使用者。雖然我國從國家層面就已經十分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建設,但是在具體實施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一些先進措施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很多工作地開展都存在較大的阻力,沒有真正地提高農業灌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農民的積極性較低,限制了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且以往建設的設施無法達到現代正常運營的要求,造成灌溉效果比較差。
首先,有些農民由于身體狀況不行或者家庭因素,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給其他人,而租戶的歸屬感較低,無法積極地參與到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運營中。其次,我國的城鎮化加速致使很多農村的居民進入到城市工作、上學,因此農村勞動力減少,使得農田水利灌溉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最后,在具體的農田灌溉設施推廣應用中,很多先進工作模式無法有效應用,制度也不符合當地的發展需要,很多無法滿足農田灌溉的實際應用的需要,造成投入大額資金卻不能發揮出應有作用的現象。
在農田水利灌溉的設施中,渠道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保障性措施,渠道的質量對農田灌溉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前我國的很多農田水利灌溉基礎設施都是采取土質渠道的形式,布置時比較隨意,沒有考慮到社會發展的趨勢,導致拓展后無法繼續進行,給人們的灌溉使用帶來負面的影響。此外,這種灌溉的方式容易受到雨水和灌溉用水的沖刷性作用,在內部會摻雜有比較多的泥土或者雜草,極易出現渠道堵塞的問題,因此,不能滿足農業灌溉的需要,甚至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3]。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之下,人們對于綠色環保方面要求不斷地提高,而節水措施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能源節約方式,已經全面應用到實際發展中。在實際農田灌溉中,為了從根本性上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應該加強節水措施的應用,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的效率。從國家層面出發,落實農田水利灌溉中的節水措施應用,發布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方針,保證水利工程滿足使用的需要。因此,我國開始全面地推廣農業灌溉社會,大力發展農業領域,在財力、政策方面都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對我國經濟與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從目前農田水利建設實際情況分析,節水措施復雜性比較高,且在具體建設中,還會給其他的農業設施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功能性展開。在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中,必須要保證設備采收、維修、建設等環節有效的落實,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質量,滿足其使用的需要。在具體的工作中,應全面地提高水利工程灌溉的質量水平,并且確保各項基礎設施加強監督與管理,促進建設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滿足其功能性的要求,并且預防發生浪費的問題,防止在基礎設施建設環節出現損壞或者功能性損失的問題[4]。
農田水利灌溉的施工環節,供水工程依賴于各種硬件設施,但是硬件設施不能達到供水完整性標準。如何提高供水的質量水平,并保證灌溉效果滿足要求,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家水利部門是推廣水利設施的主體,應全面開展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提高工程實施的有效性。首先,政府部門要認識到節水灌溉的重要性,加強防滲渠道的選擇,積極的改造與清理河道設施,并落實堤防加固處理。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的應用后,引入先進的灌溉技術,才能促進農田水利灌溉產業的全面發展。其次,要不斷地研發先進技術并應用到灌溉實際中,落實抗旱保苗的灌溉性措施建設,促進灌溉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最后,政府部門要重視蓄水工程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建設水庫、水窨等設施,提高蓄水效果,給農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增強農田灌溉效果。
農藝節水是我國的節水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在實踐中,農藝工作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因此在具體的應用中,要從多個角度出發開展農藝節水措施的應用要。在農業種植中,不同地區的環境、地理條件有很大的差異,考慮到種植的特點,可以從節水措施的角度出發,應用節水措施以合理的改變種植結構。例如,夏季可以適當地調整小麥、水稻方面的種植量,盡量種植一些花生、紅薯等農作物,這樣可以避免小麥、水稻消耗過多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5]。
水資源蒸發是自然界的重要生態現象,在農作物種植以及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中,應盡量減少水資源蒸發,可以組織人員采取合理的應用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農田管理中可以應用秸稈、塑料薄膜等方式保護土壤環境,從而可以充分地保護土壤內的水分,減少蒸發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節水篩選技術也是目前廣泛應用的節水技術之一,可以通過使用保水劑、生根粉等化學方式控制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抗旱能力,能降低水分蒸發過大的影響。在農業生產的實際中,通過合理地應用節水技術,提高種植的效果和質量,促進高效生產的進行,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促進節水質量的提高,避免發生水資源嚴重浪費的問題。
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實施中,加強管理尤為重要,應結合實際情況加強灌溉技術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政府的水利部門應重視法律法規的發布和實施,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力度,讓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能夠保持較高節水意識。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重視農作物生產、灌溉技術方面的指導,并且投入的資金和專業力量,補貼給農業生產者一些資金,從而確保現代化技術可以有效應用,提高農民灌溉的積極性。例如,政府可以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進入到農業灌溉的實踐中,深入到基層農業生產中,對于農業灌溉做出詳細的指導,使農業生產者都會具備一定的灌溉意識和技術,并運用到實際農田灌溉工作中;管理單位可以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技術知識培訓,使農業生產者能夠掌握先進灌溉知識。
在農村區域全面地推廣節水項目,重視節水知識和技術的應用,發揮出節水灌溉的應用效果,才能達到水資源節約和灌溉水平提高的效果。當前我國的很多輸水工程中,農田灌溉技術與渠道防滲技術是應用最為普遍的,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因為我國的節水工程中,防滲原材料、施工作業的技術熟練度較低,還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導致水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因此,我國的農田水利灌溉領域要積極地引入先進灌溉技術,加強技術與設備的研發應用。此外,還可以進行田間蓄水池的建設,盡量地收集雨水,將其應用到農田灌溉領域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6]。
步行式灌溉技術這是目前應用效果非常好的灌溉技術之一,把電力機械設備和農業機械合理的應用灌溉的實際中,形成整體的灌溉技術體系。同時,這些設備是可移動的,能夠把水資源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莖的部位上,使得農作物獲取足夠的水資源。在該技術應用的環節,應科學、合理地布置灌溉設施、電力機械、農業機械的相對位置,并且選擇使用柔性的灌溉渠道形式,防止在設備移動時導致損壞,同時提高其靈活性。從步行式灌溉技術應用效果來看,移動性提高25%~35%,水資源的應用效果提升比較明顯。除此之外,該技術還能更好地滿足適應性的要求,達到農田灌溉的要求。
目前,在我國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可以選擇灌溉的方式較多,重點在于如何選擇合理的節水灌溉措施,形成完善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并且要符合我國的農田水利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農田灌溉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灌溉效率和質量。同時,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到全國范圍內,而不是小范圍的使用,否則將會導致其利用率降低。這就需要我國的農田水利灌溉領域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整體性規劃,全局統籌,才能實現綜合效益的提高。此外,對于灌溉設施的建設和技術的選擇,必須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地利用自然資源,提高灌溉的效率和質量,降低灌溉成本,提升節水效益。
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農業領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農田水利灌溉技術的支持。因此,必須加強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農田水利灌溉技術,落實各項節水措施,發揮出灌溉新技術的優勢。同時要不斷地研發新設備與新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為現代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必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