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明月
這一年,國家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1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進展明顯;
這一年,白馬湖、東海、天目山、湘湖4 家省實驗室獲批成立,10 大省實驗室提前完成布局,新型實驗室體系形成系統性布局;
這一年,數字化改革持續發力,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未來實驗室建設穩步推進,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
這一年,浙江省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系統構建“315”省域創新體系,持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基礎科研力量和基礎條件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2022 年6 月,依托浙江大學和良渚實驗室組建的“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納入20 家標桿全國重點實驗室,這也是浙江成功爭創的第一家全國重點實驗室。
該實驗室聚焦腦與機的交互、融合、模擬、增強的人工智能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力爭五年內打造 3~5 個具有引領效應的標志性“腦機智能新形態”,推動建立自主可控的腦機智能的國家技術體系。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孕育和產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浙江正舉全省之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這是浙江補齊科技創新短板最鮮明有力的舉措之一。
為爭取更多國家隊“隊員”,浙江省科技廳成立工作專班,按照“做強優勢、補齊短板、優化存量、爭取增量”的思路,圍繞“國家所需、浙江所能、未來所向、產業所求”,組織省內優勢力量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
通過召開一次宣貫會議專題部署、開展一次上門服務分類指導、組織一次專題研討完善方案、舉行一次專家論證指導把關、對接一次科技部匯報爭取等“五個一”的系列舉措,省科技廳相關部門會同實驗室進一步凝練主攻方向,精準制定方案,浙江在“國重”重組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2022 年11 月,科技部發文認定第一批重組“國重” 115 家,浙江省成功獲批10 家。
浙江以超常規舉措打造國家實驗室“主力軍”和“后備隊”的舉措并不止于此——2022 年,國家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即將掛牌并入軌運行;之江實驗室成功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西湖實驗室、浙江大學腦機交叉研究院加快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海洋、能源等領域的省實驗室積極爭取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
國家所需、未來所向。“國字號”高能級創新平臺的落地,正為浙江加速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注入澎湃動力。
2022 年,浙江省實驗室再“擴容”——白馬湖實驗室、東海實驗室、天目山實驗室、湘湖實驗室獲批建設。
作為浙江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重大科研載體,4 家新增省實驗室由此開展建設:白馬湖實驗室瞄準世界能源科技發展前沿和“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支撐;東海實驗室致力于提升海洋裝備研發、資源開發和災害治理能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創平臺;天目山實驗室圍繞航空領域科技前沿,助力浙江躋身全國航空制造強省;湘湖實驗室重點布局現代生物種業創新和綠色健康高效農業兩大研究集群,培育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加之已經覆蓋三大科創高地領域的之江、良渚、西湖、湖畔及甬江、甌江6 家省實驗室,至此,浙江10 家省實驗室提前完成布局。
從2017 年9 月之江實驗室啟動建設,到2022 年6 月10 家省實驗室完成“戰略拼圖”,浙江省科技廳堅持“研究成果全國領先、擁有國際化高水平創新團隊”的建設標準,服務省實驗室在人才團隊引育、重大理論突破、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讓創新資源集聚更順暢、多主體協同攻關更高效、多元投入后的利益分配更合理。
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10 家省實驗室建設成效明顯,產生了一批引領性、標志性成果:之江實驗室計算天文研究成果登上《科學》,為快速射電暴起源研究提供關鍵觀測證據;西湖實驗室研制的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非共價抑制劑WPV01 艾普司韋獲國家藥審中心批準正式進入臨床;良渚實驗室黃河教授團隊在國際首次報道CRISPR 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 臨床研究;湖畔實驗室發布的全球最大中文預訓練語言模型PLUG,刷新了中文語言理解評測歷史紀錄……
浙江省實驗室正以追山跨海之勢,助力浙江強力推進三大科創高地和創新策源地建設。
2022 年,浙江省科技廳等8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一網辦”“一指辦”的實施意見》,多跨協同推動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

供圖/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依托數字化改革,浙江省科技廳通過大儀管理“一網辦”“一指辦”,在全國率先開展多部門跨系統大儀數據融合,迅速摸清了全省大儀家底,不僅使儀器資源搜索更精準、預約更及時,更通過試點上線創新券“無感直兌”功能,推動創新券跨年兌現轉變為實時兌現,極大簡化了企業在大儀共享過程中的創新券兌付流程。
截至目前,“浙里大儀共享在線”已經集聚全省30 萬元以上大儀1.6萬余臺,全省大儀整體入網率增長40%,大儀開放率增長30%、使用率提高20%,減少數據填報量25%;平臺累計活躍用戶已超3萬人,通過“一指辦”全流程辦理訂單超1500 單。
此外,未來實驗室迭代升級科研資源、科研組件、科研協同、科研成果等四大應用場景,持續完善駕駛艙數據底座和戰略平臺的評價體系,推動個性化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目前,已完成10 家省實驗室上線,注冊用戶超過6000 人,科研組件上架263 個,國產化組件超200 個,總使用次數8000 余次。
從“國家隊”科創平臺隊員實現量的突破,到省實驗室提前完成“戰略拼圖”,再到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浙江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的每一步都蹄疾步穩。未來,浙江將以更穩健的步伐加快建設三大科創高地,為“兩個先行”貢獻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