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的戰略部署,目標是要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專門闡述,為新時代新征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凝練概括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公民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蘊含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激發了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來的精氣神,凝聚了興國、強國之魂。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以下幾個方面為著眼點。
以實踐養成為土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在于實踐,只有以實踐為基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于深厚的社會基礎中植根,于人人踐行的良好風氣中勃發。要在落實、落細、落小上下功夫,堅持不懈地開展形式多樣、貼近實際、針對性強的實踐活動,動員全體社會成員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要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誠信建設制度化、公正文明執法司法活動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得到廣泛弘揚,形成人人參與、全民行動的生動局面。
以文化資源為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我們既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又要進行創造性轉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具體到實踐中,我們要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賦予新意、增補充實、拓寬延展等手段,繁榮文藝創作,推出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文藝力作,為人們提供有靈魂有質量的精神營養,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以制度規范為保證。制度作為社會良性運行、文化規范有序的保證,對人的行為有著強烈的形塑匡正效應。要注重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制度建設和治理工作中。要用良法善策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用剛性制度樹立道德天平、引導價值判斷、規范行為取舍,更好地守護公平正義、弘揚美德善行,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治環境和制度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精神力量。
做好教育引導和宣傳普及是基礎性工作。要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大力弘揚建黨精神,加強紅色文化的發掘、宣傳、研究和傳播,用好各類學習教育實踐基地,常態化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使青少年從小就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沐澤熏陶。大力樹立和宣傳先進典型,弘揚凡人義舉和赤子情懷,帶動人民向上向善。
暢通宣傳渠道是廣泛開展好宣傳教育的前提。一是主流媒體要做精做細。主流媒體是基層群眾接受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媒體節目必須質量高、覆蓋面廣。二是新聞出版物要走近群眾。要將報刊雜志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在適合的欄目、內容中做核心價值觀的隱形宣傳。三是充分發掘新媒體的傳播力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方式更加符合百姓的需求。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精神之“鈣”,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必須體現時代性,努力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精神境界。
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必須有深厚的理論信仰作支撐。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首要的是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掌握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寶貴資源和精神富礦。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能夠使我們從中深刻認識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在重溫初心中堅定跟黨走信心,在咀嚼苦難中升華人生理想,在緬懷先烈中厚植報國情懷,在感悟輝煌中強化必勝信念,充分汲取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營養和奮力前行的精神動力。這是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現實需要。
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是對現階段我國人民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是高度統一的,愛國就是愛社會主義中國;弘揚集體主義,把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社會主義理想的確立,又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注入時代內涵。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就是要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把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把個人夢想與遠大理想相結合,增強投身實現中國夢偉大實踐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