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從老一代的艱苦奮斗,到新時代的守正創新,勞模精神薪火相傳。隨著數字技術革命的不斷推進,利用融媒體平臺、VR 展演等技術手段,開展勞模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進部隊、進社區“五進”活動,通過實景演出、情景再現等形式,讓勞模走出展館,走進群眾中間。
如何引導職工近距離了解勞模故事、感受勞模榮光,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的時代風尚?北京市各級企業一直在不斷探索符合各自單位特點的方式方法,他們是怎么開展勞模精神傳承的?聽聽他們都有哪些好辦法。
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孫福有
今年10 月26 日,東城區環衛服務中心舉辦授牌儀式,將區環衛服務中心十所更名為“時傳祥所”,旨在進一步弘揚時傳祥精神,致敬環衛模范,著力將“時傳祥所”打造成東城環衛的一張金色名片。一直以來,東城區環衛中心黨委始終把傳承弘揚勞模精神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注重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引領作用,注重發揮先進班組的帶動作用,在全中心營造學習勞模、爭當勞模、“做時傳祥真正的傳人”的濃厚氛圍,努力打造“團結奮進、和諧溫暖、發展有為”的環衛集體。
以思想建設為抓手,創新中謀發展。東城區環衛中心黨委始終以傳承弘揚勞模精神為己任,切實扎牢思想根基、牢記政治使命,努力創新學習形式,開展主題創新、載體創新、模式創新的系列學習教育活動,依托線上線下載體,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開放性與互動性,以黨建工作引領此項工作穩步提升。除此之外,在中心黨委的支持下,時傳祥所作為時傳祥生前工作單位和時傳祥精神的發源地,把傳承弘揚時傳祥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黨支部堅持開展“黨建講堂”,設立微信公眾號,定期向黨員學習教育群推送“每周一‘習’ 話”等學習主題,創新開展電影黨課·紅影錄學習活動,使理論學習常態化,逐漸成為干部職工的一種生活習慣。
選樹優秀典型,踐行新時代“時傳祥精神”內涵。從2015 年起,東城區環衛中心連續八年舉辦“最美環衛人”評選活動,從一線工作崗位評選出職工心目中的最美職工,并號召廣大干部職工向他們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淳樸善良、微行大義,把事當事、恪盡職守,無私無我、真情奉獻,知恩感恩、報國盡忠”的新時代“時傳祥精神”內涵,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廣大職工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請進來,走出去”傳承弘揚勞模精神落在實處。“請進來”——時傳祥所積極接待新聞媒體、社會團體到時傳祥精神教育基地參觀學習、交流座談,大力弘揚時傳祥精神;“走出去”——中心黨委組織黨員干部職工開展學習教育、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深化鞏固勞模精神傳承成果,展示新時代環衛職工新形象。
傳承之路任重道遠,東城環衛全體職工將繼續沿著老前輩時傳祥的足跡,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把時傳祥精神和品質轉化到具體行動上來,在全中心營造“做時傳祥傳人”的濃厚氛圍,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東城環衛各項工作實現跨越性發展,讓勞模精神、行業精神的大旗在東城環衛高高飄揚,越發鮮艷。
中鐵十一局集團一公司工會工作部部長戴燕
作為“登高英雄”勞模楊連第生前所在單位,中鐵十一局一公司歷來高度重視勞模先進的選樹工作,也持續培養、樹立和宣傳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勞模,有力促進了企業的品質發展。
實景演出讓勞模形象“活”起來。圍繞公司生產、經營工作中心,全面反映在項目建設和序列管理中、在技能比武和勞動競賽中、在重點工程建設和急難險重任務中涌現出的勞模先進事跡,創作出一系列情景劇、小品、相聲、歌曲等文藝作品,拍攝微視頻、微電影,真正讓勞模先進的形象“活”起來。以“荊楚工匠”張杰為原型,拍攝的微視頻獲得了“湖北省禮贊新中國成立70 周年2019 年網絡視聽作品大賽”優秀獎,在湖北省和集團內部公眾號展播并獲得了大量點贊。以“登高英雄”楊連第為原型創作的情景劇《擎旗登高》,登上了2022 年鐵建大聯歡的線上春晚,30 萬鐵建職工在線觀看。公司每年通過在線直播的形式組織“登高”頒獎晚會,用多種文藝作品形式展現勞模先進事跡,2020 年在線直播晚會觀看人數達到了23.6 萬人次。
立體宣傳讓勞模事跡“亮”起來。公司工會聯合組織部門與宣傳部門抓好“登高故事匯”的采編工作,對納入其中的先進個人和集體,深入挖掘“潛力股”先進典型,安排專人跟蹤完成事跡撰寫。對不同類別的典型人物和集體的事跡進行整理,多維宣傳,內外兼顧,達到既要“墻里開花”、又要“墻外更香”的效果。對內利用公司網站、公眾號進行宣傳,邀請勞模先進宣講、開展演講比賽等活動;對外借助社會媒體宣傳力量,積極聯絡省級報刊、雜志、網站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形成強大的正面宣傳聲勢。近年來,在各類媒體平臺發表勞模先進宣傳稿30 余篇。對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周宏、“火車頭”獎章的彭卿、“荊楚工匠”的張杰、股份公司勞模的彭浩等先進個人,以及獲得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的楊連第隊進行了廣泛宣傳,有力宣傳了公司勞模先進在工作中甘于奉獻、擔當作為的良好作風和形象,真正做到“見人見事見精神”。
多措并舉讓勞模精神“實”起來。公司每年開展“登高獎”、每兩年開展“登高工匠”評比活動,評選出一批勞模先進集中表彰獎勵,并大力宣傳。同時,以彭卿、厲建華、曾理飛、盧紅雄等勞模先進命名了創新工作室,配備了LED 展播屏、課件講解軟件等,讓勞模走進職工、融入企業管理,為企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曾理飛創新工作室”獲集團公司工會、襄陽市總工會命名,并獲創建經費8萬元;“彭卿創新工作室”獲湖北省總工會命名,并被集團公司評為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被股份公司納入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
中鐵電氣化局運管公司工會辦公室副科級部員 劉莉莎
勞動模范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建設企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率。勞動模范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優秀品質,形成了勞模特有的人格魅力,構成了一個閃光的群體。因此,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做好勞模精神的傳承工作,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中鐵電氣化局運管公司通過多年來的選樹勞模工作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勞模精神傳承模式,通過“增、搭、營、發”四字口訣,推進了企業勞模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增強思想教育宣傳,提高認識。運管公司勞模的選樹既突出時代性,又具有先進性;既有工作業績的考核,又有道德品質的考核。因此在職工的心目中,勞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辦事認真,工作扎實,不計較個人利益,無私奉獻。這種品質是一種高尚精神的境界,是對企業的熱愛和高度的責任感,是企業寶貴財富和全體職工學習的榜樣,勞模精神能夠使企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從思想上要認識到勞模精神需要傳承。運管公司通過在公司工會微信公眾號開設“勞模之聲”,定期讓勞模與企業職工隔空面對面地交流,在勞模身體力行的感召下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提高企業職工崇尚勞動的認識。
搭建平臺,拓寬宣傳渠道。隨著融媒體的發展,運管公司利用抖音等平臺直播,和勞模進行“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帶領廣大職工走進勞模的工作生活中,拉近彼此距離。通過讓勞模上央視、舉辦“與明星一起放歌行——走進額濟納”活動,為勞模搭建展示才藝的舞臺;還通過公眾號、《工人日報》、電臺媒體等渠道分享勞模的故事,通過“師帶徒”“傳幫帶”等感人事跡,以點帶面的方式宣傳勞模的精神,讓勞模故事深入人心,進一步樹立勞模品牌效應,發揮勞模帶頭作用,激勵員工愛崗敬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營造氛圍,勞模精神扎根基層。運管公司成立勞模事跡講師團,“培訓小課“下基層,宣講勞模事跡。一方面大力宣傳勞模的先進事跡,講好勞模故事,讓勞模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樹立勞模品牌效應,發揮勞模帶頭作用,引導更多的職工向勞模先進學習,將勞模精神融入到廣大職工的工作和生活中。并以勞模工作室為載體,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緊緊圍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活動,評選表彰出更多的職工創新人才和優秀技術成果,激發職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發揮激勵職能,關心愛護勞模。勞模為企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工會作為“娘家人”更要關心、愛護他們。運管公司工會定期開展多層次的勞模座談會,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研究解決勞模面臨的困難與問題,關心、支持、體貼勞模,為勞模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減輕勞模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要加強對勞模的教育,使勞模認識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幫助和組織的關心關懷。重大節日對勞模進行走訪慰問,定期組織勞模療休養。在晉級、晉職、學習深造等方面優先照顧勞模,這樣勞模在企業發展中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共獻。
北京首發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 郭強
首發養護公司工會牢固樹立“首都意識”,在主動服務和融入首都發展大局,助力“四個中心”建設中,堅持企業文化正向引領,深入挖掘“首發養路人”品牌內涵,充分發揮全國勞模吳喜軍、北京市勞模李俊豐的示范引領作用,開展勞模精神的傳承,營造學先進、樹新風、促和諧的積極氛圍。
搭建成長平臺,增長干事創業才干。首發養護公司工會充分依托技改技革、勞動競賽等活動載體,讓勞模典型在活動中樹榜樣、當教練、做評委,帶領一批又一批優秀職工在崗位上增長才干,在“傳幫帶”中共同成長。利用冬奧會保障、“副中心”道路養護項目和重大工程等工作任務,積極為勞模先進典型搭梯子、壓擔子,把改革發展主戰場、重點工作第一線作為他們成長最好的課堂,使先進典型的先鋒模范和帶動作用在一項項科技攻關、一次次競爭比賽、一個個艱難險重任務前不斷體現。積極推選全國勞模吳喜軍參加“感動交通十大人物”、“國企楷模·北京榜樣”和“北京大工匠”等榮譽評選,在技改技革創新獎項中設立以勞模命名的“吳喜軍獎”,讓榮譽成為先進典型接續奮進的新起點。
弘揚勞模精神,營造敬業風氣。充分利用各種傳媒和輿論工具,弘揚勞模精神。主動邀請《人民日報》《中國交通報》和央視網等多家權威媒體對勞模的先進事跡進行深度挖掘,按照首發集團工作安排,結合冬奧會火炬傳遞、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等契機,拍攝制作“勞模課堂”等相關宣傳視頻,大力宣傳勞模的光榮事跡、先進技術,形成了良好的勞模品牌效應,提升了企業形象。在公司范圍內分類施策,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勞模事跡報告會、“勞模開講了”等系列活動,實現以典型人物“帶”、典型事例“引”、典型效應“促”,對廣大一線職工灌輸向勞模看齊的“比超意識”,增強廣大職工保障首都、服務人民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豐富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樹立先進典型,首發養護公司工會探索開展“勞模工匠訓練營”主題活動,以傳承勞模精神、打造優秀技術技能骨干為先導,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工作作風、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為核心,綜合運用“線上+線下”培訓、“理論+實操”鍛煉等方式,切實打造出“本領強的宣講員、底蘊厚的培訓員、意識好的安全員、專業精的技術員、技能高的施工員”復合型人才,更好地發揮勞模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全力提升公司整體養護生產水平和企業品牌形象,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同時,首發養護公司工會持續深化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以“全國勞模”吳喜軍命名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基礎上,實施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機制,制定涉及設施設備、生產材料、信息化等方面的五個創新項目“榜單”,由吳喜軍、李俊豐等勞模典型職工作為技術帶頭人,“掛帥”推動創新攻關項目落實落地,最大限度地保護和調動先進典型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效推動創新攻關項目落實落地,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公司改革發展的動力。
下一步,首發養護公司工會將準確把握勞模先進培養、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深入探索完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調動勞模先進典型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力企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