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瀘定地震交通救援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 高小松 圖 韓毅

又是一場硬仗。“6·1”蘆山地震剛過去3個多月,雅州大地再次在劇烈的震顫中驚醒。在與震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一衣帶水的石棉縣新民藏族彝族鄉、王崗坪彝族藏族鄉、草科藏族鄉,人員傷亡嚴重、財產損失巨大。搶通救援通道,安全轉移被困群眾,分秒必爭。
這是對交通應急處置能力的一次“大考”,需要上下聯動、科學高效的指揮體系,需要省市縣各方交通力量的共同參與,更需要交通人拿出向險而行的拼勁兒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韌性。
“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地震發生后的當天下午,雅安市交通運輸局迅速激活地震應急救援機制,成立“9·5”地震交通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局領導迅速分赴受災縣指導交通抗震救災,全面收集全市交通災損信息,協調指導排險搶通。在受災最嚴重的石棉縣,雅安市石棉“9·5”瀘定地震應急搶險前線指揮部會議室燈火通明,綜合協調、搶通保通、災情核查及后勤保障等小組各司其職,為排險搶通緊張準備著。
災情排查分線開展——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交通設計院”)、石棉縣交通運輸局及四川省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安排人員前往省道217線核查災情;雅安市運輸服務中心工程技術科副科長李赟所在的另一組,則徒步前往縣道067線。
一路上,大家遭遇過余震時飛石擦肩而過的“驚魂”瞬間,也曾多次硬著頭皮冒險翻越塌方體,然而為了盡快核查災情,所有人都沒有放慢腳步。
“可以說是手腳并用,連喝水間隙也要時刻留意安全。”李赟形容這種狀態像“打了雞血”。讓四川交通設計院總工程師朱明感動的是,9月5日晚,災情排查組到達新民藏族彝族鄉后,迎接他們的是當地群眾滿滿的熱情和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群眾熱情和期待的眼神,更堅定了我們全力以赴盡早搶通道路的決心。”

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李赟(右二)從雨城區趕到石棉縣道067線核查道路災情。
打通水上“生命通道”也刻不容緩。石棉縣城至王崗坪鄉的省道217線在地震中受損嚴重,短期內難以打通,調運船只從大渡河深入震區是最快的救援方案。接到任務后,雅安市交通運輸服務中心主任張琦火速從漢源調運4艘海巡艇到石棉,連夜運送救援人員和群眾。“4艘船,每艘最多能載10至14人,運力有限。”張琦反復思考后決定,協調啟用龍頭石庫區的1艘閑置采砂船。“采砂船運力大,單次可以運送100多人和大量的應急物資,是其他船只的十幾倍。”張琦說。
截至9月12日,在這條水上“生命通道”上,由張琦經手出動的救援船舶有13艘,晝夜運送救援人員3000余人,轉運傷員和被困人員500余人,運送帳篷、棉被、行軍床等救災物資約6000余件。
搶通道唯有迎難而上,隨著來自一線的道路災損信息不斷向前線應急指揮部匯攏,雅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應急搶險前線指揮部指揮長余萬俊倍感壓力。
從14年前的“5·12”地震,9年前的“4·20”地震,到今年的“6·1”地震和“9·5”地震,綜合歷次地震造成的雅安交通災情,余萬俊和專家組認為,這次地震對雅安交通局部的損壞程度,僅次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尤其是省道217線和部分通村道路,臨山靠河,沿途塌方路段多、方量大,搶通作業面十分有限,人海戰術效率低、安全風險大。“所有搶通隊伍要化整為零,分線作業、掛圖作戰、日報進展。必須拿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魄力和勇氣!”
按照統一部署,由石棉縣交通運輸局組成兩支搶通小分隊,一組負責搶通國道549線,另一組與四川康藏路橋有限責任公司搶通國道108線。蜀道集團和雅安市公路建設服務中心對省道217線開展雙向搶通。一時間,由數百名交通人、近200臺機具設備組成的搶通隊伍向震區挺進。
搶通保通組在一線設置觀察哨、標識標牌、懸掛紅旗,并配合開展交通管制,為搶通提供安全保障;后勤保障組,為前、后方提供后勤保障,儲備應急物資,調度指揮機具設備并參與協調航運安全……很快,搶通捷報頻頻傳來:
9月6日16時,國道549線、國道108線、國道318線雅安境內7處斷道全部搶通,省道217線石棉縣城至王崗坪搶通41處塌方點。
9月7日下午,石棉縣兩草路被搶通。
9月8日9時許,王崗坪鄉到兩草路口的省道217線路段應急通道被搶通。至此,王崗坪鄉到草科鄉的公路應急通道全部打通,確保救援車輛應急通行……
據雅安市公路建設服務中心總工程師廖學鋒回憶,在此期間,為了延伸搶通作業面、加快進度,搶通小組采用了“蛙跳”的方式掘進,即前一臺機具挖開塌方體迅速通過并向前推進,后面跟上的機具繼續清理剩余的塌方體。“只要有可視條件,搶通一刻不停。”
相比往年因暴雨造成的道路水毀,這次地震損壞程度更大、搶通任務更艱巨。廖學鋒說,僅桃壩隧道與大崗山隧道之間就有3處大的滑坡,最大方量達4萬立方米。“兩個組雙向同步作業,花了一天時間才搶通。”廖學鋒對此的感覺是,“每向前一米,就要與堆亂石激戰好一陣子。”
道路搶通進入最后攻堅沖刺。截至9月17日16時,雅安市因地震中斷的4條國省道公路的62處斷點已搶通3條61處,15條農村公路已搶通12條……
排危搶通還在繼續,攻堅還需奮進。

機具在安全員的指引下快速通過危險路段
“敢拼,能打硬仗。”地震發生后,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交通人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沒有人沉浸在消極的負面情緒中,怨天尤人不是他們的性格。
“拼命三郎”老馬來了。雅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市公路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馬永強,被同事們親切地稱呼為“老馬”。從“5·12”“4·20”到“6·1”再到“9·5”,他都是道路搶通一線的指揮員、安全員和后勤聯絡員,由于始終奮戰在一線,成為了大家口中的“拼命三郎”。
只要有老馬在,大家干勁兒和斗志更足。但少有人知道,已臨近退休的老馬因為一線高強度的工作加之寢食不規律,身體已大不如前。但他從沒打過退堂鼓,還時常勉勵身邊的年輕人要有不服輸的斗志。
水上“花木蘭”來了。王洪萍是漢源縣唯一的一名二類女船長,地震后她迅速趕到石棉馳援,駕船在大渡河上乘風破浪,往返運送傷員、救援人員和物資,為抗震救災架起了水上“生命通道”。沒有豪言壯語,她只說,自己雖不是軍人,但要把父親身上的軍人本色傳承和發揚下去。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的領導、四川交通設計院的專家來了。他們中間,有蔣軍這樣具有豐富交通應急處置經驗的“老交通”,坐鎮一線督戰指揮;也有朱明、劉維棟這樣的交通勘察設計領域的專家,他們日夜奮戰在一線,科學收集災情信息,為道路搶通提供精準“導向”。省市縣的交通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全力攻克每一個難點、堵點和關鍵點。

在石棉縣抗震救災一線的王洪萍
中國安能集團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帶著動力舟橋也來了。在瀘定縣得妥鎮大渡河流域,他們迅速架設應急動力舟橋,開辟水上通道,經過18小時持續奮戰,修筑了一條長50余米、寬10米的下水平臺,并將3個河中舟、兩個岸邊舟拼在一起,總承載能力履帶機械可達72噸,輪式設備可達83噸。據了解,該應急動力舟橋可實現快速架設浮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浮式結構,保障大型裝備和人員通行,可有效解決涉水輸送難題,大幅提升運送效率。
搶險救援中也有陌生的面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叫陳極,是雅安市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路橋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截至9月11日中午,他和同事已經連續奮戰了54個小時,打通了石棉縣新民藏族彝族自治鄉馬廠村四組至元寶山之間約1.6公里長的公路,正急著去下一條塌方道路開展搶通。
陳極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人,平常他走路快,說話語速也快,以至于采訪中有幾次需要反復核實,才能明白他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他打趣道,“我說的是‘冕寧普通話’。”然而一談到家人,尤其是懷孕7個多月的妻子時,他的語速就明顯慢了下來,甚至變得有些語塞,“很想家也很想她,但現在是道路搶通最吃勁兒的時候,不獲全勝所有人都不會走的。”這句話陳極說了兩遍,盡管每次都很篤定,但眼角還是按捺不住泛起了淚光,可以想象這名硬漢此刻肩上的責任和壓力……
在道路搶通一線,還有太多熟悉的亦或是陌生的面孔,他們可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盡快搶通道路。作為交通人,他們不僅是某人的丈夫妻子、父母兒女,也是地震后舍生忘死、破浪前行,搶通“生命通道”的“開路先鋒”。正是通過他們連續24天的不懈努力,截至2022年9月28日,地震中受損中斷的雅安境內所有國省干道及縣鄉公路應急通道已全部搶通,道路保通及災后恢復重建前期工作也開始有序推進。行動勝于千言萬語,憑借著交通人的這股強大力量,一定可以讓災區群眾早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