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國公路學會認證中心副主任、中公通達(北京)認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睿

技術路線圖
服務區是公路交通重要的服務節點,現代化的服務區具備了舒適化、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綠色化等一系列功能。部分先進的服務區具備了旅游、觀光、生活、娛樂等功能,現代化服務區的建設功能全,同時也肩負著高速公路路段的階段化管理工作,如充電引導、燃料續航、道路擁堵信息疏解等。所以現代化服務區隨著功能性豐富,其自身也產生了相對較大的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地域范圍較大,空間區域邊界明顯,具備開發新能源項目的條件和優勢。
高速公路服務區覆蓋面積大,輻射范圍廣,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綠色化的加持,與能源的時空耦合,一方面可以建設并轉化為優質資產,并建立碳資產平臺,減碳量可上市交易,另一方面可以打造“碳中和”服務區,進行“先行先試”,有效為整個公路行業提供先進的科學示范。
因此,在組織邊界條件相對明顯的地方,適用國際用的相關方法對服務區碳排放及其“達峰”做好科學的評價,同時提出科學可持續的中和路徑對提高服務區發展質量,尤其是服務區發展的“零碳”甚至“脫碳”都是很有意義的。在服務區“達峰”和“中和”路徑的相關研究中,除了充分體現現代化服務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外,還能為整個公路行業提供先進的科學示范、為公路全行業的“碳中和”目標提供關鍵依據和修正方法。
可持續碳中和服務區戰略規劃項目以綠色低碳引領高速公路服務區高質量發展為總目標,按照“碳達峰、碳中和”一體謀劃的思路,在服務區建設、養護、運營管理等階段進行深入系統研究,聚焦服務區實現碳達峰和深度減排面臨的重大挑戰和重點任務,引入“科學碳目標”“綠色電力消費100%”“能管體系100%”等一系列先進方法學。
項目首先摸清服務區的能耗及其消耗特點。其次研究其能源轉化能力及其效率。再次,評估服務區邊界條件下的“碳資產”及其經濟能力評估。最后,提出“零碳”(即“碳中和”目標)要求下的“全綠色”服務區發展規劃與模式。
項目以服務區為示范,開展服務區經營邊界范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碳與經營目標關系模型確立、服務區范圍經濟增長脫碳、服務區碳中和核證等一系列模型建立;核算、核證方法學研究;核證形式和認可形式等研究,確認相關方法對研究目標的技術可行性。再開展研究高速公路集團經營邊界范圍內的達峰-中和路徑規劃、碳中和核證與認可工作。
“雙碳”項目的開展不能盲目無序,需要結合國際國內相關標準、遵循行業的相關方法學合理規劃,有序開展,需要“摸家底”“定目標”“做示范”“看成果”“持續改進”。

項目開展流程圖
“雙碳”項目應以“現狀分析、形勢要求、難點挑戰、預測分析、實施路徑、核證與披露”為主線開展研究,系統分析服務區為示范典型的行業碳排放現狀、政策和工作回顧,分析“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服務區行業節能環保和深度減排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以時間與空間結合的方式對關鍵節點時期服務區行業碳排放狀況和場景作預測分析,對服務區行業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點任務、關鍵舉措與突破口進行系統梳理,并提出目標實施路徑的重點和關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通過科學碳目標計算方法研究、核算科學碳目標、編制發布相關文件、接受科學碳目標(SBTi)等官方核查、披露與宣傳等技術手段,提出公路行業碳達峰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并對路徑實施政策環境和相關保障提出建議。
通過對“全國首批高速公路服務區‘碳達峰、碳中和’規劃”項目的資源稟賦、負荷特點研究,“雙碳”項目研究制定可行的面向“碳中和”服務區達峰路線及其中和技術路徑。通過溫室氣體(GHG)清單制定摸清服務區現有負荷特點,討論在服務區組織管理邊界條件下的碳排放及其排放特點,并有針對性地集合服務區資源稟賦,設計“智能化服務區建設方案”;構建方案的主要有機組成;融合智慧能源管理及服務區智慧管理技術等一系列技術及管理要求,使服務區“可持續碳中和”成為可能。
同時,相關技術及項目模型的甄選應具備較好的經濟性,為服務區經濟類型多樣化、充分利用服務區現有資源增加服務區經濟收入提供實現路徑。此類項目探索適合我國大多數地區“碳中和”服務區建設的基本條件與實現路徑,為我國老服務區改造、新建服務區綜合規劃設計提出了新的建議,能在實現以絕大對數服務區為中心的“路衍經濟”增收目標的基礎上,為部分服務區規劃和建設“零碳”服務區提供先期的實踐與示范。
鏈接
中公通達(北京)認證有限公司
由中國公路學會全資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中公通達(北京)認證有限公司(簡稱“CTCC”),按照國家關于加強質量認證、促進質量管理,以及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交通產品認證工作一系列部署要求,致力于交通運輸領域工程材料、構件、設備、設施、工程、運維等產品和服務認證,以及交通低碳節能解決方案、企業碳達峰與碳中和路徑規劃與核證等業務,努力為提升行業發展質量,服務交通強國、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