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嬌蓉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蘇州工業園區正不斷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不斷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幫助國內外企業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制度型開放機遇、深化國際合作機遇。
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在園區,一批世界500強和重點外資企業通過各個細分領域多年的深耕,鑄就了享譽全球的“蘇州制造”。2022年年初,蘇州工業園區更是獲評江蘇首個且唯一的“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在成功成長的過程中,園區外資企業通過堅持開放創新,不斷發揮自身優勢,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轉型升級,更為園區建設“一流的產業新區、一流的開放名區、一流的創新園區、一流的中心城區”承擔了更多功能,將園區打造成了高水平對外開放、匯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外資總部集聚區。
總部位于美國的力特公司(Littelfuse)成立于1927年,是一家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全新電路保護產品的國際公司,如今已成為電路保護第一品牌。1995年,力特蘇州作為力特集團在海外獨資的第一家工廠,成為了入駐園區的007號企業,主要從事設計、制造管狀保險絲、汽車保險絲等電路保護裝置并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
從最初的人工流水作業,到高質高效的自動化生產線;從單一的保險絲制造工廠到集多品類產品研發、制造、服務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省級跨國公司功能性總部。力特蘇州用27年運營發展,在園區打造了集成高技術、高人才、高質量的“三高”優勢,不斷創新的“蘇州樣板”。
力特蘇州工廠運營之初,是最傳統的工業零部件制造工廠。然而隨著市場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在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轉型升級成了力特蘇州工廠的頭等大事。2010年起,力特蘇州就開始了自動化轉型,通過設備更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2015年開始,力特蘇州從機器替代向深度自動化探索,同時引入數據庫管理、追溯系統、人工智能等新概念新技術,為企業持續提高生產力和制程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力特蘇州的電路保護產品已覆蓋電子行業、汽車和工業三大領域,并涉及新能源汽車、5G通訊等新興產業,成為相關行業頭部企業的供應商和服務商。同時,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已達80%,其中70%的設備實現網絡化。不僅如此,力特蘇州正嘗試新的MES系統,進一步優化物料流和信息流,提升整體數據化和智能化水平,據悉,一期試點將于年底完成。

當前,蘇州自貿片區正持續深化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加速產業的創新集群發展。力特蘇州在經歷了最初的機器替代以及深度自動化探索,當下正加速向工業4.0邁進。
力特公司區域總監呂海濤介紹,力特蘇州能如此高效地完成自動化轉型,離不開蘇州自貿片區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技術產業鏈支撐。正是近年來乘著國內發展的東風,疊加蘇州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等資源,力特蘇州才能加速積累人才和技術優勢,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途徑,快步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除了促進具有傳統優勢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園區始終圍繞“2+3+1”產業體系,繪制“重點產業人才圖譜”,迭代升級“金雞湖人才計劃”,形成了更清晰、更簡潔、更有利的“1+3+X”政策體系,突出人才引領戰略,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以經濟貢獻與市場認可度為導向對企業、人才進行獎勵扶持,首次建立覆蓋面廣、銜接有序對科創領軍、產業骨干、青年人才全鏈條支持體系,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充分彰顯引才留才的誠心。
在這里,“引進一個人才、創立一家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2011年,潘克菲帶著將納米銀線材料商業化落地的夢想受邀參加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在這個平臺上,潘克菲對園區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布局“一見鐘情”,次年1月,蘇州諾菲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成立。作為諾菲納米的國家級重大人才引進工程專家,潘克菲其實早在2008年就曾代表前東家來蘇州探路,蘇州工業園區超前的規劃、規范的管理、先進的理念和工作人員的專業精神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來,園區牢牢把握人才賦能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依據產業特色打造人才“圈層+平臺”,從引進到培育,通過全周期服務、精準施策,全力支撐高端人才落地生根。當前,園區已成為國內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資源集聚度最高、產業化程度最好的區域之一,已集聚上下游企業50余家,匯聚了國內氮化鎵領域十余位國家重點人才,培育出一批細分領域領軍企業,電力電子、微波射頻、光電子等應用領域優勢突顯。
針對園區重點打造、面向未來的“一號產業”,園區不僅在打造完整產業鏈的同時,相繼出臺“人才新政30條”“生物醫藥產業專項人才政策”“金雞湖人才計劃”等系列政策,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打造一流的人才創新創業環境,還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參與全球人才資源配置,不斷招引國內外頂尖人才、產業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打造人才引育“全鏈條”,百花齊放的引才主體格局已成為突出優勢。
2022年1月,生物醫藥產業園博士后孵化站正式成立,該孵化站作為培養輸送高層次人才的“蓄水池”,通過專家引領、團隊合作等方式,在生物醫藥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研究,建立一支科研能力強、水平高的生物醫藥產業研究隊伍。
園區宜居宜業的環境和對人才的各種支持政策,對海歸人才形成強烈的吸引力,完備的人才鏈也加速了企業的成長,依靠人才“共振效應”,帶動技術、資本、政策等資源加速匯聚,園區已然形成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及新興療法三大重點產業集群,產業產值邁上千億級。在最新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中,園區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形成了優質項目紛至沓來、一流人才加速會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一直以來,蘇州都是江蘇開放型經濟重鎮和新蘇合作的主陣地。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新兩國間合作的第一個政府間項目,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而服務貿易作為當今國際貿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如今的園區,經濟活力強勁,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蘇州與新加坡也正搶抓服務貿易發展機遇,繼續深化各領域合作,面向數字經濟、生物醫學和綠色經濟等,持續共謀發展、深化共贏,努力走出創新性、示范性的合作之路。
近年來,圍繞數字經濟及數字貿易的發展需要,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了中新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服貿通”,以此為代表的一批貿易促進平臺、人才創新平臺、專業服務平臺和投資促進平臺為服務貿易企業加快發展提供公共服務。
2022年11月,第五屆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2022年,中新服貿論壇正式升級為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本次論壇以“數字化—全球服務貿易新動能”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中新數字貿易合作、服務業對外開放、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跨境數據流動等前沿熱點話題展開深入研討,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因此,園區繼續依托中新合作,加快數字化發展、培育中新合作新增長點,打造重點項目、提升先行先試示范效應,持續推動中新服務貿易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圍繞集聚發展效應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蘇州正加快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知識產權服務出口基地、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三大國家級服務貿易載體。同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標志性企業,引領蘇州服務貿易企業品牌化發展,持續提升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論壇服務能級。
作為蘇州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排頭兵,未來,園區將進一步發揮蘇州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優勢和開放載體集聚優勢,突出制造業特色,推動生產性服務貿易擴量提質;突出數字賦能,促進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擴量,支持數字貿易企業通過新設、并購、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強,加強數字貿易產業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