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磊
做好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既是新聞媒體的重要職責使命,也是對新聞媒體重大主題、重大活動報道能力的集中檢驗。人民日報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優勢,通過權威準確、特色鮮明的作品產品全面記錄和報道了黨的二十大盛況。觀察人民日報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總結其在重大會議報道中的經驗和做法,對把握好全媒體傳播時代重大活動宣傳報道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人民日報全媒體傳播矩陣推出一系列重點策劃、重點稿件,全面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景呈現黨的二十大盛況。
(一)時政新聞,全力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人民日報綜合運用消息、微鏡頭、特刊和融媒體產品,突出報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活動。
重磅消息,及時權威。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后,《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整版刊發重要消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現場視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人民日報全平臺直播黨的二十大開幕大會,打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兩端多平臺,形成巨大聲量,總閱讀量超過2.3億。會議期間,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活動,《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多篇重磅消息,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主持主席團第二次、第三次會議等重大活動。大會閉幕會次日,《人民日報》頭版整版刊發《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報道大會閉幕會盛況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輕量報道,深入細致。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活動,結合大會進程,人民日報推出《“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等4篇“微鏡頭”稿件,生動記錄習近平總書記參會細節;推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等6篇“一見”專欄稿件,以第一視角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活動。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掌聲雷動!總書記這些話直抵人心》等原聲視頻,通過播放“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等觸動人民群眾情感的金句原聲,生動展現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多種形式,呈現反響。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人民日報》頭版刊發通訊《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重要版面開設“二十大時光”專欄等,通過多種形式,及時跟進報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的熱烈反響,有力配合大會報道。
整體來看,人民日報全媒體矩陣通過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作品和產品,充分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巨大聲浪,取得了良好傳播效果和社會反響。
(二)系列特刊,詳細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充分展現代表風采
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人民日報及時進行報道,并在重點推出的“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的二十大特別報道”系列特刊上深入宣傳黨的二十大報告,報道代表學習討論報告盛況,展現代表風采。
多版聯動,權威解讀報告。10月17日,《人民日報》要聞版多版刊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的二十大特別報道”系列特刊前四個版整版刊發《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黨的二十大報告關鍵詞》,以報告原文配發會內解讀的形式,約請參會代表第一時間、第一落點解讀報告關鍵詞。之后基本每期特刊第1版都刊發解讀報告精神的文章并配有相關言論和代表的學習,成為集中宣傳報告精神的重要版面,形成特刊與要聞版面聯動聚焦、報告原文與報告解讀補充呼應,持續深入傳播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整體效應。
特色欄目,集中展現代表風采。特刊由于整體策劃、特別組稿編排,在內容結構上往往更能做到聚焦全面,成為有力配合要聞版、集中展現代表參會履職風采的地方。從第二期開始,系列特刊每期都設置專門版面,結合大會日程,分主題刊發對代表的采訪。10月17日特刊第7版刊發15位代表亮相黨的二十大首場“黨代表通道”,18日《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綜合報道代表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的重要講話。此外,特刊還設置“黨代表話報告”“議報告 話發展”“觀盛會 話感悟”等多個特色欄目,通過刊發代表采訪,既解讀報告、學習精神,又展示代表履職風采。截至大會閉幕,特刊共推出8期54塊整版。《人民日報》二十大特刊整體策劃、多版聯動,立意高遠、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謀篇精細,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成為大會報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三)評論理論,發出響亮聲音有力引導網上網下輿論
人民日報充分發揮評論優勢,在大事要事中發揮“排頭兵”作用,全媒體發力,發出響亮聲音,有力引導輿論。10月15日,在大會召開前一天推出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礪奮進 繪寫壯美畫卷——寫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以萬字雄文深入講述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非凡成就,讀來激蕩人心,催人奮進。大會開幕和閉幕《人民日報》分別刊發社論《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團結奮斗,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社論主題鮮明,論理嚴謹,情感飽滿,闡述大會非凡意義,發出響亮號召。開幕社論僅在人民日報客戶端閱讀量就將近300萬。大會期間“人民論壇”欄目推出“仲音”系列評論《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等,有力配合了新聞報道。人民網刊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等多篇網絡評論,在網上引起熱烈反響,有效引導輿論,形成網上網下同頻共振的熱烈場面。
(四)精彩產品,多平臺聯動構筑網上網下同心圓
在黨的二十大報道中,人民日報打通版面頁面、網上網下、大屏小屏,強化融合報道,實現圖文音視全媒聯動,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移動化和社交化特點的作品。
開設專區有效集納,引導輿論走向。人民日報客戶端開設“二十大時光”專題,人民日報微博主持#你好二十大#等多個熱門話題,總閱讀量達56.2億。人民網微博主持黨的二十大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30億;人民網首頁置頂開設“迎接黨的二十大”專區,“人民網+”客戶端開設“喜迎黨的二十大”專題。多渠道多平臺同時發力,有力形成全媒體、一體化傳播格局。
輕量產品可視表達,做活報告解讀。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甫一結束,人民日報新媒體及時推出重點金句海報《一圖速覽!二十大報告要點來了》嚴謹準確又有權威性,傳播量達到1600萬。在確保準確、嚴謹、完整的基礎上,及時推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思維導圖》,第一時間以可視化形式,系統全面展示報告要點,成為大會期間網友刷屏的爆款。人民日報新媒體還注重從報告中提煉十年成就數據進行宣傳,如《數讀二十大報告|這些KPI見證非凡十年》,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相關內容轉化為數據新聞,以電子版面形式傳播。
巧抓時機精心制作,打造多個爆款。大會開幕當日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CG大片:非凡十年》有力營造良好氛圍。大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以多平臺渠道重點推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網宣片《CPC》、系列短視頻《你問我答·二十大》等熱門融媒體產品刷屏網絡,微視頻《新千里江山圖》總閱讀量超過1.5億,成為當之無愧的爆款。人民網分別推出7期“二十大微觀察”和“今日二十大”微視頻采訪,以微視角看盛會,為大會營造良好網絡輿論氛圍。
(五)對外傳播,抓住時機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
國際社會和海外輿論高度關注黨的二十大,人民日報巧抓時機,創新敘事,強化表達,運用各種傳播渠道、交流平臺、對外窗口,積極做好對外傳播。傳統媒體渠道上,人民日報社充分用好外媒定制推送,向海外多國主流媒體推送重點報道和合作專版,如與亞歐非等國家媒體聯合推出“二十大·中國這十年”主題專版。融媒體渠道上,人民日報在網頁端、客戶端、視頻號、微博等全媒體平臺,向海外直播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作報告盛況,并通過制作短視頻、微視頻產品,持續推送大會報道;推出專欄、專版、專題和系列報道,深入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制作《理解中國之全過程民主》等系列微視頻,對外報道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幫助海外受眾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全媒體報道,人民日報大力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和中國故事。
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人民日報全媒體協同發力,全景呈現、全程記錄、全面展示,為廣大讀者奉獻了多場思想與視聽盛宴。整體來看人民日報報道具有四個方面特色與亮點。
一是聚焦,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開展報道,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焦點”一詞在新聞傳播領域可指“問題的關鍵或注意力的集中點”,越是大型、復雜的報道,越要選準、選好焦點。新聞焦點的誕生大致可以分為幾個環節:重大事件發生,媒體進行報道,公眾開始關注,媒體輿論引導,公眾集中注意力,新聞焦點形成。黨的二十大本身就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可說是自帶“聚焦”功能。但大會會期長、內容多、事項重大,相關報道容易“散焦”或者“跑焦”,影響報道質量。如何巧妙對焦、持續聚焦,用“一根針”串起“千頭萬緒”,是媒體需要思考的課題。
人民日報在黨的二十大報道中,準確找到了持續深入報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和宣傳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焦點,系統策劃選題,巧妙安排稿件,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報道結構,呈現出漣漪狀的報道效果,既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又廣泛覆蓋,擴大影響。以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報道為例,10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圍繞總書記主持開幕會并做黨的二十大報告這個焦點,刊發《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直接報道大會開幕會盛況。要聞二、三、四版刊發黨的二十大報告摘登,形成了第一圈漣漪;特刊版面則刊發多名代表對報告的會內解讀,形成了既有時效性又有解讀性的第二圈漣漪。同時《人民日報》還開設了“今日二十大”等專欄,報道各地廣大群眾的熱烈反響,形成了第三圈漣漪。從整體上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結構合理、內容豐富的宣傳報道生態。將目光延伸至整個大會期間的報道,人民日報始終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宣傳解讀作為焦點和主線,貫穿其中的有團組討論、代表熱議,還有廣大群眾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再將時間線拉長至今年以來的報道,宣傳報道主題主線十分明確,從年初開始的各項成就報道,至大會預熱階段的特別報道,也都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生動實踐。
二是深度,充分發揮黨報優勢,大范圍深層次展現大會盛況
深度報道是主流媒體的傳統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之一,在信息日趨碎片化的當下,有深度的報道和文章顯得更加珍貴。人民日報重大會議報道的深度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通過充分拉伸主題報道的覆蓋面,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豐富的內容來豐富報道厚度。在這一方面主要是通過空間和時間上的延伸,不斷擴大報道覆蓋范圍,形成系列化、系統化的報道。這種主題鮮明、規模龐大、結構精巧、內容豐富的系統化報道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本身就是難得的信息“集束”,能給讀者帶來巨大沖擊和吸引力。比如《人民日報》“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的二十大特別報道”系列特刊,長時間、集中化、多版面、多角度展現大會盛況,特別是廣大代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實況。采訪的代表涵蓋各行各業和各個地區,縱橫交錯立體化展現新時代祖國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通過這樣持續深入的宣傳報道,讓人們對于新思想領航新征程的自豪感和信服感油然而生。另一個是通過深入的分析和透徹的說理,將思想和理論說清講透,探究非凡成就背后的思想根源和理論指導,從而產出讓人信服的新聞作品。比較典型的就是《人民日報》通過任仲平、任理軒、人民論壇等重要評論理論文章,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成果。這些權威厚重深邃的評論理論不僅是重大會議精神的傳播渠道,起到舉旗定向的作用,也迅速成為人們學習新思想的重要資料,彰顯了全媒體傳播時代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

□《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版面
三是盛大,宏大敘事精美制作,以視覺沖擊提升傳播勢能
重大會議報道的特別之處是,除內容上的重頭外,在視覺呈現上也需要以版面語言等方式呈現出宏大的敘事結構,從而形成更具沖擊力的傳播勢能。
以莊嚴的版面,凸顯盛會的規格?!度嗣袢請蟆肥种匾暟婷嬲Z言和視覺信息處理,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報道時,《人民日報》版面呈現出突出醒目、莊重大氣的風格。10月17日的頭版使用橫跨整個版面的通欄標題,形成恢宏大氣、突出醒目的版面效果。標題內容上,采用“主題+副題+提要”的手法,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點內容提煉出來,起到“立片言而居要”的作用。通欄標題套紅處理,也進一步增強了視覺沖擊力。
以精美的畫面,展現非凡的成就。圖片的視覺沖擊力遠超文字,在重大會議報道中巧用圖片,能夠營造出普天同慶的喜悅盛大場景。人民日報巧妙抓住這個點,從大會預熱階段即推出喜迎黨的二十大的視覺特刊。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的系列特刊也基本上都有結合大會議程,主題鮮明、內容精良、制作精心的視覺報道專版,系統展示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生動記錄會場內外的二十大時光。視覺版圖片報道不僅有力呼應配合了報紙的文字報道,而且進一步增強了黨的二十大主題報道的生動性與感染力。
以精良的制作,助推融媒體傳播。在新媒體端,人民日報做到輕量化、快傳播的同時,也注重推出重磅制作,不斷提升傳播勢能。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制作的融媒體產品以往或給人小打小鬧的感覺,重磅產品和精良制作不僅是媒體實力的體現,也能在心理上給人一種震撼。人民日報在黨的二十大開幕第一天推出了視頻《新千里江山圖》,約請著名舞者開場,以水墨畫風格,連貫流暢地繪就千里江山美景,展現非凡成就,給人極大的心理沖擊。在大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還重磅推出中國共產黨宣傳片《CPC》,精巧的構思,感人的敘事,加上電影級的畫質,迅速引起朋友圈刷屏。
四是生動,以可視化促進新聞信息可知可感
在全媒體傳播時代,可視化技術賦予人們一種擬真的、立體的、實時交互的信息互動能力,使人們隔著屏幕就能與信息源直接交流,無形之中促使受眾提高了對信息可讀性的要求。重大會議的報道信息量大,文字量多,有時會給讀者帶來一種疲勞感。將抽象的文字還原為具象的聲畫,甚至加入可互動體驗的H5小程序,能有效提高可讀性。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充分運用微視頻、H5新聞、直播等融媒體報道技術,強化融媒體產品制作,通過新聞信息可視化方式讓報道可感、可知。人民日報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的融媒體產品一大特色就是注重視頻表達,強化互動元素。如人民日報用多種形式全程視頻報道了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的重要會議和活動,還重點推出《新千里江山圖》《CG大片:非凡十年》、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網宣片《CPC》《紀錄片|十年如一日》《未來中國什么樣?AI為你畫出來》《新的遠征》等眾多精彩視頻產品。此外推出H5作品《這也太浪漫了!》以折疊展開的形式,用圖文結合、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講述中國發展中的“浪漫”,激發讀者心中的家國情懷,一經推出就形成轉發熱潮。
人民日報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特色明顯,亮點突出,充分體現出了黨中央機關報的能力水平。重大會議報道周期長、事項多、受關注,對媒體綜合能力要求高。分析人民日報的做法和經驗,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值得思考。
一是加強學習,注重積累。大型會議報道,特別是像黨的二十大這樣的重要大會,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政治性和業務性高度統一,要求采編人員在進行采訪報道時把握準確和專業這兩個原則。準確性就要求記者編輯準確、全面、深刻理解領會政策及其要求;而專業就要求善于表達,能夠將高深的思想理論和會議精神轉化成廣大讀者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產品。這些都離不開平時的學習積累,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的深刻學習理解。
二是強化協調,建立機制。在全媒體傳播時代,大型的會議報道不僅考驗媒體采編能力,更是對媒體統籌策劃、協調運作,充分調動和運用全媒體生產傳播資源能力的一種巨大考驗。從人民日報的經驗來看,做到前后方協調運作,報網端微屏跨平臺高效傳播,一方面是強化協調機制,每次重大會議報道都會成立高級別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安排,從制度上保證了運轉流暢;另一方面是提高認識和站位,提前制定包括報道方案、特刊方案、新媒體產品方案等在內的一系列方案,做足準備。
三是守正創新,不斷突破。近年來,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道,到慶祝建黨100周年報道,再到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人民日報能做到高質量完成報道任務要求,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堅持守正創新。做好重大會議新聞報道,守正永遠是第一位的,要嚴把導向關,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嚴守質量關,確保新聞報道不出任何差錯。創新就是不斷強化內容生產能力,強化內容創新,每次都著力在內容題材、體裁、表達形式上有所突破。比如,本次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人民日報》特刊版與要聞版的密切聯動;新媒體產品《新千里江山圖》《這也太浪漫了!》等,就是一種很好的探索,也獲得了廣大受眾的認可。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為新聞媒體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指明了前進方向。重大會議報道受關注度高、聲量大,是主流媒體發揮自身能力、放大主流輿論的重要契機。廣大媒體和新聞輿論工作者深入總結經驗,抓住報道契機,做好相關宣傳報道,必將在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