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閆素
黨的二十大舉國關注、舉世矚目,是各大媒體2022年最重要的報道任務。而通過創新傳播形式,傳播好、解讀好黨的二十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腦入心,更是報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與五年前黨的十九大相比,此時中國的媒體融合已經走向縱深階段,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短視頻已經迅速成長為用戶規模僅次于即時通信的網絡應用。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短視頻的價值已經不僅僅是娛樂和社交,其信息傳遞功能、輿論引導功能也日益突出。據統計,微博、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四大平臺上共有媒體號8028個,超過千萬粉絲的賬號達到2.8%,短視頻平臺與主流媒體雙向賦能,成為輿論引導的重要陣地。
央視新聞頻道擁有大會的獨家直播資源,央視新聞新媒體通常的做法是選擇《報告》中的內容,對直播進行視頻切條,而后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但這樣的形式與電視報道區別不大,難以發揮短視頻碎片化、視覺化、社交化、提供情緒價值的特點,也沒有面向普通網友提供內容解讀與價值引導。基于這樣的思考,央視新聞在大會期間創新短視頻報道范式,嘗試將時政主題報道的嚴肅、厚重與短視頻的輕巧靈動相結合,連續推出四期“金句”創意短視頻。

短視頻圍繞《報告》擘畫的宏偉藍圖和新的發展理念、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精心選取了網友關心、關注、熱議的四段金句——《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五個“必由之路”》《青年強則國家強》,以總書記在大會上的同期聲為基礎線索,并根據報告內容融入鮮活、高燃的視頻畫面和振奮人心的背景音樂,充分發揮短視頻“短小精悍、倚馬可待”的輕騎兵屬性,將報告精華濃縮在“百秒百字”內,既緊緊圍繞報告和會議精神,又跳出會場,通過極致的畫面和充滿節奏感的剪輯,把十年來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氣勢磅薄的奮進歌聲、山河秀美的中國畫卷、朝氣蓬勃的希望藍圖變得可感知、可觸摸、可回味。四條視頻全網總播放量超3億,同時獲得了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百家平臺的置頂推薦,還獲得微信新聞插件全力推薦,總觸達用戶數超7.7億,在眾多黨的二十大融媒體報道產品中脫穎而出,讓人耳目一新。
創意圖文類產品在時政主題報道中并不少見,而此次“金句”創意短視頻則創新性地把“金句”與短視頻相結合,將報告亮點凝練為1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用輕量化的方式傳遞宏大的時政主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時政報道的時效性和豐富性,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同時,視頻采用豎屏方式制作,適應抖音、視頻號等社交短視頻平臺傳播和在移動終端上觀看,既貼合短視頻用戶的接受習慣,也符合短視頻平臺的傳播規律,使得用戶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快速獲取高含金量信息。


《報告》內容極為豐富、信息內涵容量大,但時政語言往往會略顯抽象。而視頻的優勢就是更加直觀、更容易理解,從而更容易產生共鳴。央視新聞這組短視頻“金句”,采用視頻“畫面+同期聲+音樂”的形式,使得報告重點清晰、直觀易懂,有效打破了人們對時政報道的刻板印象,以短小精悍、鮮活靈動實現破圈,在多個社交平臺刷屏,實現《報告》內容的高效傳播。
四期“金句”短視頻在主題選取上各有側重,但都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所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論斷。
短視頻《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沒有大段采用《報告》原文,而是精選總書記同期聲,提綱挈領地傳遞了報告中“中國式現代化”要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視頻畫面上則是大國工程、大國重器等十年來激動人心的建設成果,以及波瀾壯闊的錦繡山河,讓人在深刻領會到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同時,也懂得了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偉大而艱巨”,用視頻幫助網友更為全面準確、更為形象地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讓《報告》內容真正入腦入心。視頻在微博發布后,“中國式現代化”引發網友熱議,話題#一段視頻了解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登上微博熱搜。
短視頻《青年強則國家強》,選取總書記勉勵新時代廣大青年的同期聲,畫面選用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江夢南、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北京明白”高健、奧運冠軍武大靖等十余位各行各業的青年榜樣,這些人物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他們的故事也曾在朋友圈刷屏,容易讓人產生共情,從而更好地激發青年人在新時代奮斗的熱情。發布后微博話題#二十大報告給青年的寄語#也很快登上熱搜,閱讀量超1.2億。
除了畫面上的精心選擇和精雕細琢,“金句”創意短視頻在配樂方面也充分考慮到了情緒的推進和畫面的契合性。《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音樂節奏緊湊、氣勢恢宏;《五個“必由之路”》音樂充滿行進感、堅定從容;《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自信豪邁、充滿力量;《青年強則國家強》背景音樂則采用了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主題宣傳片《共青春》的主題曲《有我》,節奏輕松明快,還保留了大量視頻同期聲和歌詞原聲,與報告內容形成同頻共振。這些音樂的巧妙運用,不僅抓住了觀者的耳朵,調動了觀者的情緒,助推了情感的共鳴,更升華了主題,在無形中強化了價值的認同。
社交短視頻在重大時政主題報道中的應用,讓報道樣態更豐富、更年輕、更靈動、更貼近,能夠在千軍萬馬的報道產品中,如“輕騎兵”一樣,以極具“網感”的形式傳遞主流價值觀。讓嚴肅宏大的報道不僅能在渠道上有效抵達,實現“聲聲入耳”,更能在認知上聽得懂,在情感上有共鳴,實現入腦入心,因此值得新聞工作者在未來的報道中進行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