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 本刊記者 于荷
專家支持/白撫生 孫宏濤
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達2.7 億,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 25.2%,高血壓的“預備軍”人數也達到4.35億。更可怕的是很多成人血壓高并不自知。其實,如果能好好吃藥,再加上好的自我健康管理,血壓會控制得很好,也不會誘發其他疾病。那么,如何好好吃藥?怎樣做才是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又如何避免從高血壓的“預備軍”轉正呢?
專家簡介
白撫生,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遼寧省金秋醫院神經內三科主任。第二屆遼寧青年名醫。遼寧省卒中學會常務委員。
孫宏濤,醫學博士,留德博士后,國家心臟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不用去糾結診斷標準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 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一般來說,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休息狀態下,在不同天內測量的三次血壓值都達以上標準,則診斷為高血壓。
去年11月13日,《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將我國成人高血壓診斷界值下調為130/80mmHg,引發民眾熱議,因為以新標準估算,中國高血壓患者數很可能增加兩億多,接近1/3國人都將成為高血壓病患者。而就在11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稱,目前國家未對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進行調整。遼寧省金秋醫院神經內三科主任、遼寧青年名醫白撫生說:目前高血壓診斷標準沒有變,實際上一年多以前,歐美就提到要改變標準,但這么做目前在中國不太適合。其實,作為普通人群,不用糾結這個數值,即使是130/80mmHg也是應該開始注意的,不要等到超過140/90毫米汞柱才干預。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不成為“后備軍”。而已經加入高血壓“大軍”的,應該知道如何去干預,才能讓自己的血壓平穩,不因為血壓高而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脈壓差過大過小都不正常
很多人發現自己收縮壓和舒張壓只有一個值超過標準,那么,這樣算不算血壓高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孫宏濤說:在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中,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只要其中之一高于正常標準即可診斷為高血壓。如果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單列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如果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單列為單純性舒張期高血壓。
此外,有些高血壓患者發現自己壓差很小,對此,白撫生說: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壓脈壓差一般為30~50mmHg,脈壓差過大或過小都是不正常的。脈壓差小于30mmHg多見于外周阻力升高、小動脈痙攣等情況下;脈壓差過大則主要見于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他們往往會表現為單純的收縮期高血壓。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收縮壓會越來越高,而舒張壓會隨著血管的硬化逐漸降低,形成舒張壓不超過90mmHg的高血壓。換句話說,壓差增大同時也是動脈硬化的標志。
高血壓如何早發現
很多人是在體檢中才發現自己血壓高,尤其是中青年人。數據顯示,我國35歲至49歲中青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但很多人由于癥狀不明顯并不知情。那么,血壓高可能會有哪些異常的感覺?
孫宏濤說:大多數有癥狀的高血壓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疼,頭部緊箍感,有時候會伴隨眼睛酸脹等感覺,這是因為長期血壓升高導致血管彈性變差,管壁變硬,加之動脈粥樣硬化,若合并高脂血癥,血黏度增高,更會影響血流通暢。有些高血壓患者會出現流鼻血、眼球結膜出血或者拔牙后流血不止現象,這是由于小動脈壓力過大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嚴重者可發生主動脈夾層破裂和腦出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視物模糊的情況,這是患者視盤水腫造成,出現這種情況需立即就醫。還有些高血壓患者會有后頸僵硬感,有時會誤認為頸椎病。此外,遇事敏感、容易激動,經常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也應考慮血壓升高的可能。但是,很多高血壓患者可能無任何癥狀,這種情況被稱為無癥狀高血壓。這種高血壓比有癥狀的高血壓具有更大的潛在危險性。
白撫生主任提醒說,有時候有一些癥狀自己想量量血壓,但其實血壓的峰值分不同的類型,有人可能是清晨型的,有人可能是午后型或是傍晚型的,他如果是午后型的話,他清晨量,血壓就很正常,以為自己不是高血壓。這就是一個隱匿性高血壓,然后不注意,可能就要出問題。
不同年齡段治療標準不同
即使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很多人卻擔心長期吃降壓藥會傷腎,加上自己又沒有任何癥狀,于是選擇不管不問。白撫生說: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形成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是不可逆的。高血壓本身對腎臟的損害要比降壓藥更為嚴重。通常情況下,在高血壓持續10-15 年后會出現腎損害、腎功能減退,其中一部分患者則可發生腎功能衰竭,從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另外,高血壓也是導致心梗、腦梗、腎衰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那么,什么情況下,應該開始吃藥呢?白主任說:≥60 歲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 ≥15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 即可啟動藥物降壓治療;<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只要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啟動藥物降壓治療。高血壓起始用藥包括ACEI類(普利類)藥物、ARB類(沙坦類)藥物、CCB類(地平類)、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等。具體選擇哪類降壓藥適合自己,還需要專科醫生的指導。
白撫生繼續說:吃藥后降壓的目標也是不一樣,≥60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靶目標值是收縮壓<150mmHg和舒張壓<90mmHg;< 60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靶目標值是收縮壓<140mmHg 和舒張壓<90mmHg。當然,對糖尿病和腎病患者降壓的目標值目前還有不同的意見,總的趨勢是,這兩類患者的降壓目標值應該更嚴格一些。當然,通過減鹽、限酒、減肥、運動等非藥物措施,血壓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過20mmHg,真正的降壓治療還得依靠藥物,而且降壓藥要終身使用。
孫宏濤說:除了高血壓急癥外,降壓治療應緩慢進行,不能求之過急,持續、平穩降壓才是正確的降壓原則,同時,血壓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因為血壓過低會導致腦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腦缺血的風險,降到130/80mmHg左右比較合適。高血壓患者舒張壓降到60~70mmHg,也存在一定風險。
降壓不達標提倡聯合用藥
有高血壓患者發現,當服藥效果不好的時候,醫生在給自己調整藥物時是增加藥物種類,而不是單純增加某一種藥物的劑量。白主任說:單藥治療達不到降壓目標,一味地將單藥增大劑量易出現不良反應。采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目的是藥物治療作用相加,其不良反應可以相互抵消或者至少不增加不良反應。每次吃多種降壓藥即聯合應用降壓藥物,已成為降壓治療的基本方法。2級高血壓以及伴有多種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臨床疾患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療即需要應用兩種小劑量降壓藥物,如仍不能達到目標水平,可在原藥基礎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種,甚至4種以上降壓藥物。
對于用藥時間,白主任說:慢性高血壓病患者一天24小時的血壓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兩個高峰和兩個低谷:早晨9-11時及下午4-6時為全天最高血壓;中午12時-下午2時為第一個低谷,晚上8時后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凌晨2-3時為最低。所以要選擇用藥時間,一般第一次用藥在早晨6-7時,第二次用藥在下午3-4時。藥效持續24小時的降壓藥,一般每天早晨服一次即可。
提示:
高血壓用藥誤區
誤區一:沒有感覺,就沒有問題
沒有感覺不等于沒有危害,等發生了心梗、腦梗、腦出血感覺到的時候,已經晚了。
誤區二:降壓藥不能隨便吃,一旦吃了就斷不了
高血壓是個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不是藥有依賴性,而是高血壓有“依賴性”。
誤區三:血壓高吃藥,血壓正常就停藥
這種按需用藥的模式是非常錯誤的,會導致血壓總是處于波動之中,而心梗、腦梗等并發癥都是在血壓波動時發生的。
誤區四: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一般來講,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用藥后4~12周達到目標值。血壓下降過快,易發生腦中風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誤區五:降壓藥有副作用
不可否認,任何藥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壓藥。不過,最新指南推薦的一線降壓藥已將副作用控制得很小。
誤區六:保健品也能降血壓
近些年降壓保健品越來越多,比如降壓枕。保健品的降壓功效根本就沒有經過科學的臨床認證,使用這類保健品降壓,即使保健品沒有危害,也會延誤高血壓的治療。
良好的健康管理同樣重要
除了藥物控制,還有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也是同樣重要。白撫生說:其實,像中青年人群或低危人群血壓不是非常高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危險因素,且沒有心、腦、腎、眼等靶器官的損害及其他并發癥,可以先不用吃降壓藥,先進行3到6個月生活方式干預,看血壓是否能降到正常范圍。
孫宏濤說:高血壓治療中,最重要的是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高血壓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人體多器官、多系統循序漸進的病理生理變化。一般說來,患上高血壓與生活節奏加快、營養過剩、運動量太少有關,得了高血壓首先要去除所有可以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積極尋找高血壓的病因或誘因,如有明確的腎臟、腎上腺疾病,需積極手術等去除病因,并且積極控制誘因: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低鹽、低脂、低熱量飲食,適當進食含胡蘿卜素高、鈣高的食物;適當運動;降低體重;保持心情舒暢等。在采取了生活干預措施之后,如果血壓仍然高于140/90mmHg,并且出現了心臟、腎臟、大腦等器官受損的情況,就意味著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增大,為了降低風險,必須用藥積極控制血壓。對高血壓患者應該以控制血壓為前提,長期規范用藥,同時監測血壓,定期門診復診。
做這些退出“預備軍”
想脫離“預備軍”,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可少。孫宏濤說:高血壓與飲食的關系比較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飲食習慣如下:
1.避免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富含飽和脂肪的食品有雞皮、全脂奶制品、紅肉和黃油等。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深加工的包裝食品中,也要盡可能避免。
2.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對于高血壓和前期高血壓患者,如果一大早喝咖啡可能會引起血壓的暫時升高,任何含咖啡因飲料都會導致血壓上升。
3.少吃甜食。攝入過多甜食會增加體重,導致肥胖,也容易引起血壓升高。
4.少吃鈉鹽。鈉離子進入人體后會使血管容量增加,血管平滑肌的鈉水含量增加使血管阻力增加而使血壓升高。每人每餐放鹽不超過2g;每人每天攝入鹽不超過6g( 普通啤酒瓶蓋取膠墊后一瓶蓋相當于6g )。盡量避免或少食含高鈉鹽的咸菜、腌菜、腌肉、咸魚等腌制品以及調味品如黃醬、辣醬等。
5.多吃含鉀的食物。鉀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富含鉀的食物包括豆類、冬菇、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莧菜、油菜、香蕉、棗、桃、橘子等。
除了注意飲食外,還要會運動??蛇x擇有氧運動,如健步走,也可選擇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健身舞、跳繩、爬山等。輕中度的有氧運動不但不會升高血壓,反而有利于降壓。每周鍛煉至少1次,每次30分鐘左右,以身體微發汗為宜,運動時心率不要超過(170-年齡)次/分。比如,如果您的年齡是60歲,那么運動后的心率以不超過110次/分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