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芙蓉
入職近十年,從石油學校的“鐵人精神”學習,到石油行業(yè)的“鐵人精神”實踐,從油站到油庫,回望過往“鐵人精神”一路伴我成長。
記得上學時,老師說因為我們是石油學校,有很多石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比如,我們一直查寢,上晚自習和早操,有嚴苛的學分要求。所以,大學時,我時刻謹記要認真踏實,這樣才能安穩(wěn)畢業(yè)。后來參加工作,日復一日,不同崗位、不同地點、不同的同事和顧客,逐漸讓我明白,課本上的知識不一定會讓我們立刻用到,但那種思維模式會讓我們更好地適應工作。一步步走來,或許很累,但我記憶非常深刻。
我雖然在加油站工作只有三年時間,但從事的崗位卻不少,從加油員到前庭主管,學會了腳下生風,頭腦清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覺得人的潛力真是無窮,一松懈就容易犯錯。后來,我從事核算員和便利店主管工作,一邊要明白油罐里和油槍里的油何去何從,一邊要明白便利店商品的購進、銷售。我從不知所措的頭疼,到后面慢慢學會思考怎么高效處理這些工作、合理安排商品庫存、分析油品損耗。
再到后面,機緣巧合下我去了油庫工作,見識了比加油站小油罐儲量更大的立式油罐,參與試運行階段的水聯(lián)運和油聯(lián)運,參與工藝圖制作、操作規(guī)程編寫,到如今主崗業(yè)務工作是油品損耗和購銷存。
面對新的系統(tǒng)、新的業(yè)務操作模式,我去到相關油庫學習,在前輩指導下逐漸從小白到適應。現(xiàn)階段我雖算不上游刃有余,但也能逐漸適應,還可以尋找和發(fā)現(xiàn)一些系統(tǒng)問題。
2019 年夏天,我因參加一個培訓去了黑龍江大慶,參觀鐵人紀念館。在那里,我看到了王進喜從青年到老年,在艱苦環(huán)境里奮斗的一生,還去了他所在的1205鉆井隊。那是一個遠離繁華市區(qū)的地方。聽著現(xiàn)任鉆井隊長介紹王進喜的事跡,許多同事登上鉆井臺拍照留念。同為石油人,這大概是我們與鐵人王進喜最近的一次異時空相遇,很特別的體驗。
一晃離開學校這么久了,“好學力行,自強不息”的校訓,“團結,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的校風,石油精神育人、鐵人精神鑄魂,石油行業(yè)的“三老四嚴”“滾桶精神”“奉獻能源 創(chuàng)造和諧”,都讓一代代從業(yè)者延續(xù)下去。我更明白了在工作中應當以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用自己的雙手在工作中尋找人生價值,尋找奮斗的意義。
青年強,則國家強。既然我不能兼濟天下,那就用理論知識和實踐作為去武裝自己,在不同的崗位上提升個人能力吧!我們要在時代的召喚中,有所為,有所想,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