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寧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山東 青島 266109)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腰椎疾病,該疾病發病原因與負重、扭傷、椎間盤退行病變等因素有密切關系,患者發病時常伴隨著強烈的疼痛感,以及活動受限,嚴重者甚至導致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肢肌肉逐漸萎縮等,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中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痹癥”“腰痛”等范疇,認為該病主要由腎虛、氣滯血瘀、寒邪入侵所引起,應以通經活絡、益氣補腎、化瘀散寒為治療原則[1]。中醫采取中藥、針灸等方式對于緩解局部的肌肉痙攣,減輕患者疼痛均有較好效果。加味獨活寄生湯是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的中藥湯劑,包含獨活、防風等多種中藥成分,具有祛風、止痹等功效,但單一用藥作用效果緩慢,需聯合用藥[2]。循經針灸主要以經絡理論為依據,通過對患者經脈穴位進行針灸治療來緩解腰疼、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癥狀,利于患者病情恢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常見病的治療[3]。本研究旨在探討循經針灸聯合加味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其腰椎功能與疼痛情況的影響,為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38例)與觀察組(3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42~68歲,平均(54.86±6.34)歲;病程4~25個月,平均(12.47±2.12)個月;突出部位:L3-L4段11例,L4-L5段8例,L5-S1段1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41~68歲,平均(54.72±6.28)歲;病程4~26個月,平均(13.05±2.36)個月;突出部位:L3-L4段13例,L4-L5段7例,L5-S1段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常見疾病中醫預防與保健》[4]《外科學(第9版)》[5]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者;經CT、MRI等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者;臨床表現為腰背痛、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經痛、麻木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馬尾神經受壓、腰椎間盤脫出者等;具有嚴重的原發性腰痛疾病者;具有韌帶損傷、強直性脊柱炎者;腰部嚴重側彎或畸形者等。本研究已獲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的實施方法、義務與權利、收益及風險已有詳細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口服加味獨活寄生湯治療,藥方包括人參、甘草、細辛各6 g,肉桂、熟地黃、秦艽、白芍各12 g,桑寄生、杜仲、獨活、防風、當歸、川芎、牛膝各15 g,茯苓20 g;寒濕重者加威靈仙15 g,桂枝10 g,細辛3 g;濕熱重者加黃柏、蒼術各15 g,薏苡仁30 g;瘀血重者加紅花、沒藥各10 g,桃仁15 g。將上述藥材煎成400 mL藥液并分為兩份,早晚各溫服一份。在加味獨活寄生湯治療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加用循經針灸治療,患者皮膚進行消毒后,沿腰、臀、腿依次將毫針插入委中、陰谷、承山、腎腧、大腸腧等各穴位,留針30 min,同時配合紅外光療儀(北京波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BPM- ⅧA)紅外線照射,1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14 d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分別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6]、日本骨科協會(JOA)功能評分[7]及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8]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7、14 d后的疼痛情況、腰椎功能、生活質量,VAS、JOA、SF-36評分的總分分別為10、29、100分,其中JOA、SF-36分值分別與腰椎功能、生活質量成正比,VAS分值與疼痛程度成反比。②治療前后參照《臨床常見疾病中醫預防與保健》[4]從肢體發涼、腰脊疼痛、神疲少氣、腰膝酸軟等中醫證候積分方面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按照嚴重程度從輕至重評為0~4分,分值與癥狀程度成正比。③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約5 mL,待其凝固后,置入離心機(3 000 r/min,10 min)中,取血清,血清血栓素B2(TXB2)、P物質(SP)、前列腺素E2(PGE2)、C-反應蛋白(CRP)水平均使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JOA、VAS、SF-36評分,肢體發涼、腰脊疼痛、神疲少氣、腰膝酸軟等中醫證候積分,血清TXB2、SP、PGE2、CRP水平)以( 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腰椎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較治療前,治療7、14 d后兩組患者JOA、SF-36評分均呈升高趨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VAS評分呈降低趨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腰椎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s? )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腰椎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7 d后比,#P<0.05。JOA:日本骨科協會;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SF-36:簡明健康狀況量表。
組別 例數 JOA評分 VAS評分 SF-36評分治療前 治療7 d后 治療14 d后 治療前 治療7 d后 治療14 d后 治療前 治療7 d后 治療14 d后對照組 38 14.85±2.46 17.65±2.01*20.37±2.35*# 8.21±0.42 7.32±0.68* 6.19±0.58*# 64.24±8.33 70.91±7.42*75.56±6.92*#觀察組 38 14.97±2.43 20.29±2.27*25.14±2.28*# 8.17±0.45 6.09±0.43* 3.24±0.62*# 64.49±8.26 75.33±8.06*86.17±6.34*#t值 0.214 5.367 8.980 0.401 9.424 21.419 0.131 2.487 6.9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肢體發涼、腰脊疼痛、神疲少氣、腰膝酸軟等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肢體發涼 腰脊疼痛 神疲少氣 腰膝酸軟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3.13±0.33 2.79±0.28* 2.98±0.44 2.26±0.27* 3.25±0.38 2.64±0.31* 3.20±0.65 2.87±0.21*觀察組 38 3.08±0.41 1.84±0.21* 2.92±0.36 1.13±0.15* 3.19±0.27 1.95±0.26* 3.16±0.58 1.07±0.12*t值 0.586 16.732 0.651 22.553 0.784 10.513 0.283 45.8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XB2、SP、PGE2、CRP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x?±s)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會產生明顯的腰部疼痛癥狀,發病時產生的炎癥介質可直接機械性壓迫椎管內硬膜囊與脊神經,促使患者出現腰椎疼痛的癥狀。臨床上常使用西藥保守與手術治療該疾病,前者難以從根本上改善該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易反復發作;后者對患者機體損傷性較大,影響患者預后[9]。
在中醫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病機可歸納為外因和內因兩類,外因多見于風寒濕熱邪氣侵襲人體及外傷,內因多見于年老患者,由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加味獨活寄生湯中獨活具有散寒止痛、解表祛風的功效;當歸具有養血益氣、活血止痛的功效;秦艽具有疏經祛濕、止痛退熱的功效;人參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牛膝具有補腎活血、通經化瘀的功效,以上藥材加入甘草進行調和,共奏化瘀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但起效緩慢,治療周期長,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變差,影響治療效果[10]。循經針灸中針刺委中穴可疏筋散瘀、活血通絡,陰谷穴可補腎利濕、清熱培元,承山穴可升陽散寒、溫陽止痛;同時該治療方法主要是以中醫經絡學作為理論依據,通過對穴位進行針灸,產生一定刺激性,起到疏經通絡、化瘀行氣的功效,可充分減輕炎癥因子的聚集,改善患者癥狀[11]。本研究中,較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JOA、SF-36評分更高,VAS評分及肢體發涼、腰脊疼痛、神疲少氣、腰膝酸軟等中醫證候積分均更低,提示循經針灸聯合加味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水平。究其原因,通過循經針灸可減輕神經根周圍組織粘連,解除機械壓迫,緩解疼痛癥狀;同時循經針灸具有通經化瘀、活血止痛等功效,可消除神經根水腫,修復受損的神經纖維,配合獨活寄生湯聯用,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促進其腰椎功能恢復[12]。
SP、PGE2均是與疼痛相關的炎癥因子,SP能促進腺體分泌,加重平滑肌收縮,促使神經源性炎癥的產生,不利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病情的控制;PGE2是一種具有較強致痛作用的炎癥因子,其水平升高會直接刺激神經異常反應,造成疼痛感,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疼痛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發病時,局部神經根會受到強烈的壓迫情況,使腰椎受到損傷,促使受傷部位炎癥因子的生成,加重局部炎癥反應程度,導致CRP、TXB2水平升高。本研究中,相比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SP、CRP、PGE2、TXB2水平均更低,表明循經針灸聯合加味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有效調節患者機體內炎癥因子紊亂情況,有利于患者康復?,F代藥理學研究認為,牛膝能使血液黏度降低,促進血流加速,使微循環改善,血流量增加,消除組織間隙水腫情況,同時具有抗炎、鎮痛、降壓等作用[13];人參中的皂苷可收縮與擴張血管,增強應激反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14]。同時輔以循經針灸治療,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物質的吸收,減輕神經根炎癥,緩解疼痛;循經針灸還可以通過對患處粘連組織的松解,緩解炎癥反應,減輕炎癥因子對機體的刺激[15-16]。
綜上,循經針灸聯合加味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調節患者機體內炎癥因子紊亂情況,從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