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正云
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是數學課程育人的重要目標,教師應當把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作為“數學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途徑和衡量指標。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思維過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質態,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真正發展。
1.創設合宜情境,挖掘思維發展的生長點
重視創設合宜情境,講求教學情境的科學性,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首要環節。
第一,創設真實情境。真實的教學情境能夠催生學生學習動力,促進思維持續生長,教師要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素材。這樣學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被現實需要所激發,思維的種子便從這里生長。比如,飲料瓶的形狀為什么設計成圓柱形而不是其他形狀?
第二,創設關聯情境。教師創設情境時,需要思考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其對應的思維生長點在哪里?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時,聯系三年級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體會為什么要強調單位正方體。
2.設計挑戰活動,撬動思維發展的觸發點
教師要基于數學知識本質,設計出具有挑戰性的探究活動,學生圍繞活動中的核心問題,收集信息,展開思考,點燃思維發展的火花,促進學生思維真正提升。

第二,優化學習單,促使探究有序推進。學習單是學生數學活動的指南,利用學習單為學生進行有序探究、遞進思考和形成思維意識、習慣等提供支撐,進而促進思維多維度發展。例如,在教學“認識小數”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學習單。通過三種不同的圖表征0.3元,倒逼學生調用已有知識經驗去理解小數的意義。

3.展示思考過程,引爆思維發展的能量點
引導學生展示思考過程,經歷知識的發生與發展的軌跡,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促使思維增值發展。
第一,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外化思維。學生對學習內容從認知、理解到把這個內容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來,需要經歷一個深度加工的過程。例如,在教學“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時,根據情境圖先讓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并計算,15×4+12×3。教師提問:“為什么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計算?”學生解釋:“不管先算3副象棋的總價,還是先算4副圍棋的總價都不影響結果。”這樣的交流能夠讓學生了解運算順序,體會同時計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得已有的運算經驗和算式承載的實際意義相互印證。
第二,恰當使用信息技術發展思維。恰當使用信息技術能夠豐富學習資源,突破傳統的時空限制。例如,在教學“認識面積”時,筆者設計了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大小的活動,借助手機錄像功能,收集學生的不同方法過程,通過APP即時上傳展示。學生在可視化的動態比較中,感受不同的測量方法背后蘊藏著測量本質的一致性,即測量面積就是看這個圖形中含有小正方形的個數。
4.溝通知識聯系,鏈接思維發展的躍遷點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數學內容的本身含義,也要關注知識的整體性與一致性,引導學生將分散、單一的知識進行結構化聯結,在知識聯系中實現思維的提升和發展,最終實現方法、經驗的遷移和思維的進階。
第一,建立完善的知識網絡。課堂教學要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注重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在更廣闊的視域中審視教學內容和落實階段教學目標,進而實現整體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計算”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整理、比較,使原來孤立的一個面積計算公式在頭腦中自然而然編織成一張知識網絡,將各類圖形的面積計算形成聯系,學生理解更深入,更具整體性。
第二,實現方法和經驗的遷移。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方法和經驗的遷移,實現結構化思維的發展。例如,筆者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借助圓轉化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經驗,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是否可以將圓柱轉化為長方體進行體積計算。”
總之,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活動,保障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思維的發展質態,實現學生在數學中的最優發展和學科素養的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