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彭振興

“銘記碧桂園學院‘對人好,對社會好’的價值觀暨受助于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牢記‘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胸懷祖國,勇于肩負復興民族大任……”這是今年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畢業典禮上為畢業生準備的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道義之約,讓廣大學子在走出校門之際,再上一堂別樣的思政課。
“如今的我在鳳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品牌營銷部工作,成為一名職場人,今后無論身在何處,我都將用所學回報社會,拼搏出屬于我們的精彩人生”畢業典禮上,畢業生代表潭筠悅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00后已經長大,今后有能力為國家貢獻力量。
在今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面臨異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在碧桂園集團的全力支持下,碧桂園學院實現了逆勢突圍,516名畢業生已經落實就業志向,占比98.3%,434名畢業生獲聘基層一線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占比82.4%。今年畢業生平均月薪超6000元,其中25名畢業生初次就業獲聘的職務崗位月薪超萬元。碧桂園職業學院不僅交出了亮麗就業成績單,又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會做人,會做事”的00后。
據悉,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由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聯席主席楊惠研女士建立的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于2014年投資創辦,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院。

1.學院領導和畢業生在一起

2.學院師生參加博嘉拓總經理面對面活動

3.學生與企業導師一對一交流

4.碧桂園學院全貌
學院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會做人,會做事”“對人好,對社會好”“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層一線管理干部或技術骨干。把學院建成“高考學生爭著報讀,用人單位搶著聘用”的“經濟大潮中的黃埔軍校”。自成立以來,學院累計招生3955人,其中家庭貧困學生2459人。實現受助學生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的貢獻。
學院現有智能技術類,土木建筑類,管理服務類,教育藝術類等優勢專業10個,在校生近1800人。自創辦以來,碧桂園集團主動作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發展壯大自身的同時,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戰略的號召,以世界五百強的先進理念,企業文化科技實力,產業資源等全面深度參與人才培訓,推動并支持碧桂園職業學院大膽改革創新,提升專業建設與人才培訓質量水平,成為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訓的主體力量,學院創新打造了“校企資源融合機制引擎,產教融合運行機制引擎,校企共育主導機制引擎三大引擎”,通過激發碧桂園集團旗下企業主動作為,將龐大的行業資源變成了校企共育主體要素。將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有機銜接,實現“三鏈互融”,建立了智能建造崗位群,從專業基礎能力一單一崗位(員級)能力一單一崗位(主管級)能力三段遞進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重構了課程體系與教學標準,實現了培養學生具備勝任高端前沿的建筑機器人技術崗位能力的育人目標,這一探索破解了當前高職院校普通存在的產教合而不融的問題,為高職教育破壁產教融合,實施校企雙主體精準共育,服務,高新產業提供了成功范例,極具推廣價值。
據了解,該校堅持“精英培養模式”,學生就業優勢突出,不僅基本功扎實,業務能力強,而且能吃苦,作風優良,這樣的人在企業很受歡迎。學院2017——2022年畢業學生共2362人,連續六屆畢業生就業率近100%。畢業生平均薪酬逐年提高,畢業生一畢業即成為企業的基層一線管理干部或技術骨干占比79.2%,累計有144名優秀畢業生一畢業即月薪萬元,歷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薪酬水平在廣東省高職院校名列前茅,2020、2021年畢業生平均薪酬位于廣東省(公辦、民辦)高職院校第一名。
多年來,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產教融合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幫助一批貧困學子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變了家庭命運,又持續為清遠及粵港澳大灣區輸送了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