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城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路站場設計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63)
寧波站、莊橋站為既有杭深鐵路車站,均位于寧波市。其中寧波站為寧波鐵路樞紐主要客運站,承擔樞紐內高鐵、普速列車、市域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莊橋站為一般客運中間站。兩站站間距為7.41 km,現狀兩站間為雙線鐵路,目前正施工建設寧波站至莊橋站擴建三四線工程。該工程對于解決寧波鐵路樞紐通道運輸能力,提高運輸質量,滿足運輸需求,充分利用寧波樞紐既有客運設施,開行都市圈市域列車等具有重要意義[1-2]。
寧波站至莊橋站擴建三四線工程2019年12月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底通車運營。該項目前期研究階段,通蘇嘉甬高鐵尚處于規劃階段,無明確建設方案。隨著通蘇嘉甬高鐵研究的深化,其高鐵列車需經莊橋站引入寧波站。因此,需對寧波站及莊橋站改造方案進行分析研究,提高運輸效率、便于運輸組織。
寧波樞紐位于浙江省寧波市,現為通過式鐵路樞紐。目前寧波樞紐的既有鐵路主要由杭甬高鐵、蕭甬鐵路、甬臺溫鐵路和樞紐內的北環線、白沙支線、北侖支線、鎮海支線所組成,其中杭甬高鐵、蕭甬鐵路、甬臺溫鐵路、北環線為雙線,其他線路均為單線。寧波站為樞紐內主要客運站,承擔樞紐內高鐵、普速列車、市域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
寧波站既有到發線14條(見圖1),正線2條(蕭甬鐵路正線),設基本站臺2座和島式站臺6座。站房為高架站房,站房面積50 000 m2。2021年,寧波站辦理旅客列車128對/日,其中始發終到55對(其中動車組38對,普客17對),通過客車73對。

圖1 寧波站、莊橋站既有平面布置示意圖
莊橋站既有正線4條(蕭甬鐵路及杭甬高鐵正線)、貨運到發線3條,設2座島式中間站臺,設8.0 m寬旅客地道1座。車站杭州端銜接貨場及綜合維修工區,寧波端銜接白沙支線。站房為線側式站房,站房面積3 200 m2。目前辦理少量杭甬高鐵動車組通過客車作業。
莊橋站至寧波站增建三四線工程,線路全長約7.408 km,其中新建三線長度5.677 km,新建四線長度6.505 km。改建既有線長度共4.662 km,其中一線改建長度1.775 km,二線改建長度2.887 km。該項目設計范圍共設寧波站、莊橋站2個車站,均為既有站改建。工程投資預算為21.6億元,2019年12月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底通車運營[3]。
通蘇嘉甬高鐵是一條連接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與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的高速鐵路,線路全長332 km,設計速度350 km/h,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通蘇嘉甬高鐵建設方案,其引入寧波鐵路樞紐方案,近期經莊橋站引入寧波站,遠期隨著寧波西站的建設,引入寧波西站,與規劃的甬臺溫高鐵貫通。
根據前文所述,通蘇嘉甬高鐵近期經莊橋站引入寧波站,莊橋站寧波端銜接杭甬高鐵、蕭甬鐵路及規劃建設的通蘇嘉甬高鐵3條線路(6條正線),莊橋站寧波端銜接4條正線。寧波站杭州端銜接4條正線,溫州端銜接2條正線。
結合增建三四線工程建設方案,綜合考慮通蘇嘉甬引入后的運輸需求,需研究莊橋站、寧波站改造方案及區間線路使用方案,保證運輸徑路順暢、運輸組織合理,同時盡量減少對既有運營線路及在建工程的影響。該次主要研究了通蘇嘉甬高鐵方向別引入寧波站方案(方案Ⅰ)和線路別引入寧波站方案(方案Ⅱ)兩個方案,方案說明如下。
見圖2。

圖2 通蘇嘉甬高鐵方向別引入方案——寧波站莊橋站改造后平面布置示意圖
2.1.1 方案Ⅰ莊橋站改造方案說明
通蘇嘉甬高鐵自莊橋站杭州端引入,下行線與既有3道貫通,上行線利用蕭甬鐵路上行線線位接入莊橋站,與莊橋站4道貫通。杭甬高鐵維持現狀,與既有Ⅰ、Ⅱ貫通。還建蕭甬鐵路上行線與莊橋站6道銜接,蕭甬鐵路下行線與莊橋站5道銜接。
莊橋站寧波端銜接既有雙線鐵路及在建的三四線,其中,通蘇嘉甬高鐵下行線與既有一線貫通,杭甬高鐵下行線與既有二線貫通,通蘇嘉甬高鐵上行線與增建三線貫通,杭甬高鐵上行線與增建四線貫通。
對車站兩端咽喉區進行改造,滿足列車進路運輸需求。
2.1.2 方案Ⅰ寧波站改造方案說明
寧波站杭州端含4條引入正線,既有一線銜接到發線3道,既有二線銜接正線Ⅷ道,增建三線銜接正線Ⅸ道,增建四線銜接到發線14道。
寧波站溫州端既有Ⅷ道與甬臺溫鐵路下行線貫通,既有Ⅸ道與甬臺溫鐵路上行線貫通。
對車站兩端咽喉區進行改造,滿足列車進路運輸需求。
見圖3。

圖3 通蘇嘉甬高鐵線路別引入方案——寧波站、莊橋站改造后平面布置示意圖
2.2.1 方案Ⅱ莊橋站改造方案說明
通蘇嘉甬高鐵自莊橋站杭州端引入,下行線與既有3道貫通、下行線與既有Ⅰ道貫通,杭甬高鐵下行線與既有Ⅱ道貫通、上行線與既有Ⅳ道貫通。蕭甬鐵路下行線與莊橋站Ⅶ道銜接、上行線與莊橋站6道銜接。
莊橋站寧波端銜接既有雙線鐵路及在建的三四線,其中,通蘇嘉甬高鐵下行線與既有一線貫通、上行線與既有二線貫通,杭甬高鐵下行線與增建三線貫通、上行線與增建四線貫通。
對車站兩端咽喉區進行改造,滿足列車進路運輸需求。
2.2.2 方案Ⅱ寧波站改造方案說明
正線引入寧波站接軌方案基本與方案Ⅰ(通蘇嘉甬高鐵方向別引入寧波站方案)一致,車站咽喉區渡線設置方案有差異,該方案寧波站杭州端咽喉區布置較方案Ⅰ簡潔、溫州端咽喉區布置較方案Ⅰ復雜。
2.3.1 運輸組織方面
方向別方案(方案Ⅰ)、線路別方案(方案Ⅱ)均能適應運輸需求,方向別方案(方案Ⅰ)寧波站杭州(嘉興)端方向大量立折車,需切割杭甬高鐵正線,對于寧波站運輸組織影響較大,造成寧波站杭州端咽喉區能力緊張。經測算,寧波站杭州端咽喉區利用率達75%,通過能力接近飽和。
線路別方案(方案Ⅱ)可解決寧波站杭甬高鐵及通蘇嘉甬高鐵立折車切割正線問題,減少了對運輸組織的影響。經測算,該方案寧波站杭州端咽喉區利用率70%,較方案Ⅰ緩解了咽喉區能力緊張的問題[4]。
2.3.2 線路技術標準方面
方向別方案(方案Ⅰ)對莊橋站杭州端既有線路影響較小,改造規模小。
線路別方案(方案Ⅱ)需對莊橋站杭州端既有線進行改建,杭甬高鐵曲線半徑由R-1 200 m調整為R-600 m,蕭甬鐵路上行線曲線半徑由R-1 218 m調整為R-700 m,既有線改造工程大。
2.3.3 對在建工程影響方面
莊橋至寧波在建三四線工程線下工程基本施工完成,方向別方案(方案Ⅰ)、線路別方案(方案Ⅱ)均對線下工程影響不大,但方案Ⅱ對相關軌道、信號、接觸網等工程有影響,需對在建三四線工程進行變更設計。
2.3.4 咽喉區布置復雜性方面
對于寧波站,方向別方案(方案Ⅰ)寧波站杭州端咽喉區布置復雜,為滿足運輸需求,需布置多組平行進路;線路別方案(方案Ⅱ),通蘇嘉甬高鐵及杭甬高鐵分場使用,列車交叉干擾小,咽喉區布置簡潔,降低了施工難度。
對于莊橋站,方向別方案(方案Ⅰ)兩端咽喉區布置簡潔;線路別方案(方案Ⅱ)兩端咽喉區布置復雜,既有線路改造工程量大。
2.3.5 通蘇嘉甬高鐵引入工程投資方面
見表1。

表1 工程對照分析表
通蘇嘉甬高鐵引入莊橋站工程方面,方向別方案(方案Ⅰ)較線路別方案(方案Ⅱ)投資增加3.03億元。
2.3.6 相關部門意見方面
鐵路運輸管理部門支持采用線路別方案(方案Ⅱ),該方案運輸組織較合理,相互干擾小。
經研究,通蘇嘉甬高鐵線路別引入寧波站方案(方案Ⅱ),更符合運輸組織,運輸干擾小,有利于最大效率發揮既有寧波站作業能力,提升寧波鐵路樞紐運輸質量,方便旅客出行[5]。同時有利于通蘇嘉甬高鐵引入莊橋站線站位方案,節省投資。因此,該次研究,寧波站、莊橋站預留通蘇嘉甬高鐵引入條件采用線路別引入方案。
寧波站為寧波鐵路樞紐主要客運站,結合既有客運設施規模、布置方案,綜合考慮在建三四線工程方案,如何解決多條線路引入問題,是鐵路車站平面布置的典型問題。該文在充分考慮通蘇嘉甬引入方案、在建工程建設方案及既有站改造難度等多方面影響因素下,結合運輸組織便捷性、行車干擾、工程代價、運營管理部分意見等條件,推薦通蘇嘉甬高鐵線路別引入寧波站,以進一步發揮寧波站的作業能力,為寧波市旅客出行提供便利,提升寧波鐵路樞紐通道運輸能力,發揮寧波鐵路樞紐的路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