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曉杰 何馳 袁艷華 周國華 毛慶國
前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程咨詢服務市場發展迅速,對綜合性、跨階段、一體化的咨詢服務需求日益增強。《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規〔2019〕515號)強調“重點培育發展投資決策綜合性咨詢和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國家大力推動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順應投資者或建設單位統籌決策的一體化咨詢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咨詢服務,成為工程咨詢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南京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積極貫徹落實中國工程咨詢協會關于全過程工程咨詢和新型智庫建設的有關工作部署,創新“智庫+全過程工程咨詢”雙輪驅動模式,全面參與南京浦口火車站文保區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的全流程各環節,逐漸探索出一條獨具南咨特色的“創新引領,高端智庫+全過程工程咨詢”發展之路,力爭為工程咨詢行業提供可復制推廣的實證案例經驗和實踐價值。
浦口火車站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位于南京長江大橋和揚子江隧道之間,占地約3.2平方公里,是江北新區踐行南京市“一江兩岸”,邁向擁江發展的重要展示窗口;是江北新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的重要依托和載體;也是南京城市歷史脈絡和“一江兩岸”戰略的雙重節點。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作為該項目的引領項目,被列入南京市第二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名單和江蘇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試點項目名單,力爭為全省城市更新工作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
2021年,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保護與修繕工程正式啟動實施,總占地面積約17.5公頃(見圖1),建筑面積約10.5萬平米,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對地塊內歷史建筑、風貌建筑等進行加固維修及保護利用。目前正在推進1.3公頃啟動區的修繕建設和招商、開街籌備工作,并將其打造為片區城市更新的“引爆點”。該工程踐行“微更新”理念,堅持系統謀劃,從歷史風貌完整性、生活場景延續性、產業發展先導性等方面為歷史文化區城市更新提供新視角,打造“站城融合,新區引擎”的發展新高地,形成“文化之眼、活力之源、生態美岸、創新高地”的發展新標桿(見圖2)。
圖1 項目紅線范圍(占地17.5公頃)
圖2 浦口火車站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總體定位
南京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咨公司”或公司)作為該工程的全過程咨詢和代建單位,堅持多專業協同,服務集團1號工程高效有序推進。根據項目建設計劃,南咨公司全力以赴,全員參與,發揮多專業協同效應,在專業分工明確、“多兵種”協同的發展模式下,創新思路,充分發揮綜合優勢和“上達天聽、下接地氣”的特點,全面開展城市更新業務“智庫+全過程工程咨詢”全鏈條咨詢服務,展現南咨公司智庫風范與國企擔當。
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片區歷史文化資源集聚,有文保建筑17處,其中1處全國文保(浦口火車站舊址及附屬建筑,見圖3)、2處市級文保、1處區級文保、13處不可移動文物,5處歷史建筑。其中,浦口火車站是中國唯一完整保存民國初期英式風格的“百年老火車站”,也被稱為“中國最文藝火車站”,是南京近代工業發展的縮影。在城市更新實際工作中,要嚴格做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切實守好“主陣地”,以局部精彩成就全域精彩。
南咨公司超前編制《浦口火車站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總體實施方案》,深化項目定位,明確建設目標,制定建設計劃,細化推進舉措,為項目總體實施提供指南。提前介入片區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上位規劃,加強空間布局引導、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文化傳承、特色風貌塑造等統籌謀劃,構建DIBO(設計、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閉環模式引領可持續運營。規劃導入數字經濟、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等產業,實現資金、人才、場景和產業的疊加效應。通過文物遺產保護利用、建筑及空間功能置換,打通從“產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的有效路徑,彰顯長江沿岸后工業化改造新風范,實現黃金岸線再騰飛,推動歷史風貌與現代都市融合共生,打造文物保護、文化創新的“城市新高地”。
經過南咨公司的調研梳理可知,片區涉鐵資產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其中文保建筑面積約1.86萬平方米(含火車站主體大樓、英式倉庫等)。建筑分布較分散,且年久失修,存在一定安全風險;用途與城市發展需求不匹配、產出效益低,影響片區整體開發。在保護修繕的同時,南咨公司還承擔了與鐵路部門的談判工作,圍繞涉鐵談判這一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公司成立聯合推進工作專班,上下聯動,協同推進。考慮到涉鐵資產談判的復雜性和周期長等特點,采取“多路徑、多層次、全方位”推進思路,在涉鐵資產合作模式上達成共識。通過“產權不變,租賃使用”的方式活化利用歷史遺存、盤活閑置存量土地資源,發揮土地最大價值,為全面打開建設空間、推動路地合作共贏奠定堅實基礎。
圖3 浦口火車站
為更好借鑒文物建筑保護、修繕、文脈傳承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南咨公司組織多次前往南京熙南里、江西景德鎮、浙江杭州、上海等地調研考察(見圖4-9),學習借鑒片區城市更新先進理念和文保建筑加固修繕的先進工藝。在項目實施中,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把城市更新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有機結合起來,重塑南京江北新區特色風貌。同時,隨著南京歷史街區保護走進“3.0時代”,南咨公司結合實際工作,積極總結經驗做法,編制《浦口火車站片區文保區建設3.0實施方案》《文保加固修繕工程項目管理研究》,為“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推進后續文保加固修繕工程提供管理支撐,助力“民生改善、精細治理、風貌塑造、文化彰顯、智慧賦能”五大領域升級,力爭打造文保修繕3.0標桿。
圖4 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圖5 景德鎮陶溪川
圖6 杭州河坊街
圖7 杭州勾山里歷史街區
圖8 上海上生新所
圖9 如皋東大街歷史街區
南咨公司黨支部致力于研以致用,服務大局,以“引領—攻堅—服務”為要旨,探索以“重點聚焦、創新融合、提質增效”為目標定位,堅持黨建領航,將項目定為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書記項目。建立項目臨時黨支部,把黨組織建到項目一線,形成項目指揮部和項目黨組織“兩位一體”運行模式。突出全域推進、多方參與,與鐵路派出所等共建“黨建聯盟”,打造黨建“朋友圈”。加強項目前期、建設實施、竣工驗收各階段黨風廉政建設,提高項目建設管理團隊“免疫力”,形成以“清心末利,守正創新”為核心的廉政文化精神,鑄就廉政文化品牌,將項目建設成為“黨建項目”“廉潔工程”。
南咨公司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全過程參與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實施及運營咨詢。嚴把質量關,強化設計管控,建立專家制、雙院制等“外腦”合作機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委托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牽頭專業團隊進行規劃設計和運營咨詢,聚內外之智,實現高效能管理。強化精細設計,推動文保建筑的保護與再生。堅持最大限度保護歷史遺存,堅持原真性、滄桑感、時尚感相結合,堅持歷史場景的連續性,尊重歷史,設計中保留特有的地域環境、街巷肌理、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歷史基因”,還原整個歷史場景,展現民國時期浦口火車站的街巷風貌、建筑特征、人文歷史信息,打造一個歷史文化區的記憶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聚焦到施工階段,公司項目管理團隊提前明確主要思路和關鍵工序,制定科學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時,預判工程實施期間存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采用傳統工藝進行織補和修復,以“最小干預”的原則,修舊如舊,最大程度保留原貌。在鋪裝施工時,要注重鋪裝到墻邊收邊、墻角、隱形井蓋鋪裝、入口鋪裝、樹池、落水管等細節處理。針對不規則高差,可采用硬質鋪裝封邊并栽植花墻或攀援植物,實現工程施工的精細化。
強化底線思維,始終繃緊安全弦,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切實消除重大風險隱患,確保安全生產零事故。邀請外部專家走進浦口火車站項目現場開展安全生產專題培訓,通過宣傳警示教育、應急演練、案例警示、現場模擬體驗等活動,增強全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全員的安全生產素質。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制定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整改清單,跟蹤問效,規范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建立了參建單位的應急處置聯動機制,組織監理單位開展安全隱患互查互糾活動,查找不足、相互彌補、互學互鑒、共同提高。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的理念,學習借鑒交易中心全過程電子化和不見面交易的成功經驗,南咨公司積極探索在疫情防控期間開標評標方式。在合理合規的前提下采用電子招標,推行網上辦理,實現發布招標公告公示、下載招標文件、提交投標文件、開標、評標等全流程電子化,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更好推行綠色辦公、低碳生活。同時,加強多方主體協同,針對復雜項目、重大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指定專人為組長,全力以赴做好與招標人、招標辦、交易中心等各單位的溝通協調、調研論證、文件編制、組織評審等,規范高效推進招投標工作。
根據本項目任務重、時間緊等特性,以實現項目目標為宗旨,不斷優化“雙審”制度流程,進一步提升審計效能。將內審工作前延,與跟審單位平行審核,縮短審計周期,同時能及時進行技術交流,成果文件互相審核,提高審計效率。雙審單位提前介入施工圖優化和審圖工作,對方案比選、方案優化、圖紙審核提出相應意見,推動施工圖優化,最大程度保障項目高效推進。
立足新發展階段,南咨公司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認識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要求,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中的新矛盾新挑戰,牢固樹立自身發展和支撐地方發展的“兩個發展”思想,始終堅持發揮跨行業、多學科的綜合優勢,深化“創新引領,高端智庫+全過程咨詢”業務戰略,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統籌推進智庫建設,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胸懷“國之大者”,踐行初心使命,持續發揮獨特的參謀助手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