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心妍

華友鈷業有“色”環保中心
在風雨中成長、在逆勢中奔跑,已經成為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友鈷業”)創新蝶變的一張“金名片”。在面對疫情、原料漲價、市場波動等不利因素之時,公司的聚焦點是如何實現彎道超越。2022 年上半年,華友鈷業實現營業收入310 億元,同比增長117%;凈利潤22 億元,同比增長53.60%。
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華友鈷業建有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成立了華友鈷業新能源電池材料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以雄厚的研發實力支撐華友鈷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擁有國內同行業一流的技術人才隊伍,并與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創建了聯合研究基地。
近年來,公司在內部啟動“330科研計劃”,計劃在3 年內投入30 億元用于研發,形成量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產品開發序列。在公司戰略規劃導向下,以“快人一步是領先,過了黃梅不種田”為產品研發理念,以應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為研發定位,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支撐產業、引領未來、開放合作、協同創新的具有華友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公司早日成為全球新能源鋰電材料領導者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21—2022 年,公司在衢州公司先后共承擔浙江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3 項,開展鋰電前驅體、正極材料及循環利用相關的研究工作,市場前景廣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將繼續加大科研費用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專利申報、標準制定等知識產權管理,深化產學研對接融合,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科創體系,把握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滿足新能源市場對高端動力電池材料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為公司提供新產品、新產能、新動力。”
華友鈷業一直把“綠色發展”作為企業經營理念,積極探索低碳綠色發展路徑,將“綠色”貫穿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固廢處理、標準制定等全環節,致力于發展低碳環保新能源鋰電材料。
近年來,針對鈷資源形態復雜、浸出難度大、元素組分多、分離純化難、鋰電材料制造要求高等問題,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節能環保政策要求,創造性地開發了多形態鈷資源協同高效浸出技術等關鍵技術,成功解決了多形態原料的規模化協同處理難題,突破了多組分高效分離的瓶頸。通過此項技術,華友鈷業極大提高了鈷資源提取全過程中鈷綜合回收率,實現了從鈷資源到鋰電材料全過程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和綠色制造。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率先在行業中創建“零碳”工廠,成都巴莫、衢州華友資源再生、江蘇華友能源等下屬公司,均先后通過國際權威檢測認證機構 SGS“碳中和”審核認證,推動了產業鏈綠色發展,打造了“雙碳”背景下的發展優勢。
“未來,華友鈷業將以實現全產業鏈一體化低成本綠色智能制造為目標,致力于鈷礦資源開采、有色冶煉、前驅體、正極材料制造、綠色回收的全產業鏈工藝技術研究和主流產品開發,提升產業鏈的整體水平,推動國內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華友鈷業董事長陳雪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