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為進一步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觀念、教學思想、方法等方面創新的同時,也開始探究其課程改革。創生課程就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并應用,在教學課程實施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主體性都能得到發展,課程意義不斷構建和提升。一時間創生課程在各個教育階段被研究應用,包括幼兒園教育,本文也就在有課程化理論背景下,對幼兒園創生課程進行探索,提出建議。
游戲課程化與幼兒創生課程
幼兒園創生課程
針對創生課程,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解釋,不同研究人員針對不同研究方向對創生課程有著不同認識和理解。在教育過程中,創生課程更強調以兒童為本文和促進兒童經驗構建。根據目前諸多理論研究成果,創生課程可以被認為是及時根據教學實踐現狀,基于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及特點,把握實際狀況有意識、有組織持續化地對課程進行反思和主動構建,創造性設計和實施課程,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評價等多個方面。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自身興趣和發展需求,在幼兒園現有的資源基礎上,創造性開發和實施課程,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幼兒創生課程實施中,要重視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幼兒自身實際發展現狀,比如幼兒年齡階段的性格特點、知識需求、認識需求,甚至幼兒自身存在的問題。
游戲課程化背景下的幼兒創生課程發展
游戲課程化是針對幼兒教育的一種思想,是結合當前幼兒特點和發展提出的。目前在幼兒教育中,已經把游戲課程化作為一種課程模式來探究。具體來講,游戲課程化就是從游戲出發,及時把握幼兒學習特點和需求,通過教師和幼兒共同活動,引導和構建游戲,讓幼兒獲得體驗。在游戲中發現教育生長點,讓游戲一直延續下去,起點和終點都是游戲,教師關注兒童興趣,組織并幫助幼兒把游戲延續下去。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本身涉及的游戲活動是模擬一場春游,然而幼兒思維比較開放,想象力豐富,春游可能就變成“廚房炒菜”“動物小分隊”等游戲。
幼兒園創生課程,需要根據幼兒興趣和特點創造性地開發設計,游戲課程化就為創生課程的設計和開展提供教學環境。而且游戲活動本來就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游戲課程化背景下促進幼兒園創生課程的開發,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另一方面,為教師課程設計提供素材,為創生課程提供持續化素材支撐。這不僅是對教學活動的一個優化設計,更是對教學課程模式的一個創新。最后,創生課程能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和主體化,彌補當前國家幼兒教育的不足之處。
幼兒園創生課程現狀
隨著對創生課程理論研究的進行,很多幼兒園也已經開始教學實踐,幼兒教師開始有課程意識并了解新的課程觀念,并且開始進行創生課程實踐研究,但是因為諸多藝術,導致創生課程開展結果并不是很理想。第一,目前很多幼兒園在創生課程實踐中,雖然其觀念比較科學,但是實踐卻與理論還存在差距,在實際操作層面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部分幼兒園教師缺乏主動創生的創造性和自覺性,對創生課程實踐的理解不夠,實踐計劃混亂。部分教師雖然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和任務,但是最終實施起來卻相當困難,甚至沒有可操作性。產生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教師能力不足,還有對幼兒不夠了解,導致課程設計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第二,創生課程缺乏創造性。當前幼兒園的創生課程,教師更多是借鑒或者使用已經存在的優秀經驗,忽視自主研發和創造,導致最終的課程不適應當前幼兒發展需求。比如,為提高節日氛圍,部分教師借鑒教學經驗,讓學生準備物品裝飾幼兒園環境,一般的方法是讓幼兒確定負責區域回家自行準備,但一些幼兒可能直接購買成品。第三,課程活動單一,缺乏系統性和多樣性。目前,教師在設計課程活動的時候,一般會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內容具有局限性,教學價值不夠開放,限制于某一個目標。如部分教師在球類運動中,一味重視幼兒在活動中對于運動技能和規則的掌握,忽視了幼兒合作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
基于游戲課程化下的幼兒創生課程建議
正確定位教師課程角色
幼兒園教師應該成為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和開發者,而不是課程的搬運工。教師應該去開發和創造課程,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構建者。創生課程不再是傳統課程教學,教師應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是讓課堂作為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主持實驗活動進行,學生與教師參與到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全新課程活動,而不是沿用已有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師應該成為學習任務的提供者,強調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知識等方面的發展,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經常是教師在活動中告訴幼兒一些知識內容,忽視學生自由的生活經驗和個體性差異,所以教師成為學習任務的提供者,是根據學生特點提供其成長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和能力,因材施教,讓其掌握方法主動探索獲得知識,不是直接灌輸到腦海中。
教師成為幼兒在學習中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強調幼兒成長所需要的一切并不是通過傳授而得,需要其在一定情境活動下,在他人幫助下,利用一定的資源素材獲得。這個他人就是幼兒園教師,所以教師要扮演好幫助者和指導者這一角色,重視幼兒主體性,不做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比如教師要想讓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運動健康知識,再多的講解和演練都不如幼兒自身體驗來的深刻。
最后還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雖然幼兒愛玩,認知能力比較弱,但是對教師的畏懼還是存在的,加上以往為管理好班級紀律,幼兒教師一般會以教師身份威懾學生,當然也達到一定效果。但也同時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等,能夠與幼兒溝通交流,解決幼兒問題,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關系,構建一個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
教師重視對課程開發
幼兒園教師要實現對創生課程的開發,需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掌握幼兒發展特點。教師對課程的創造基礎就是幼兒發展需求。首先,要了解幼兒興趣愛好,成長需求。一方面是收集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基礎資料,包括生日、家庭、愛好等等,明確幼兒成長環境,以此來判斷幼兒成長狀況;另一方面是要觀察幼兒日常學習生活,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特長和缺點,在日常交流中去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觀察過程中發現A小朋友在于小朋友相處過程中比較任性,不懂得理解他人,不知道分享,導致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也發現其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聽從他人意見。在收集到的資料中發現該小朋友爸爸媽媽上班,面臨經常出差,爺爺奶奶在家帶孩子。由于爺爺奶奶過度溺愛,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才導致這一問題的出現。經過長期觀察,教師還發現該孩子畫畫,并且表現優于其他同學。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問題和優點,教師就需要明確其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為課程開發創造提供信息依據,使其更具針對性。
第二,挖掘現有素材進行課程創生。在課程開發設計中素材很重要,豐富的素材是課程活動的保障,如果缺乏素材就會導致課程活動失去本身教育價值和吸引力。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挖掘日常生活題材。比如,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愛玩的游戲、偶然事件中挖掘教育價值,把握時機。教師要明確創生課程來源于生活,所以在課程開發設計時要重視幼兒實際生活體驗,把生活中的體驗以游戲化的活動展開,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相應的體驗。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挑食一直都是很大部分幼兒都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發現這一問題就可以捕捉有教育價值的生長點,并生成有價值的活動,隱性教育孩子們:挑食是個不良習慣,飲食要講究均衡營養。教師可以總結幾種幼兒不喜歡的菜品,以此為主題設計教學游戲活動。“我是廚神”活動讓學生做一道菜并介紹(圍繞幾種容易挑食的食材),說出其特點和營養價值。教師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蔬菜的營養價值和對成長的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豐富教材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教師也要充分開發和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進行課程創生,也為課程創生提供海量的資源。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查閱相關文本、資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創生環境。
多元化游戲活動設計
在游戲課程化背景下,幼兒教師在創生課程開發設計的時候也偏向于游戲活動。而單純的游戲活動教學價值有限,缺乏開放包容性,為此還需要重視多樣化活動設計。同時,在課程活動設計過程中,活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持續長期性開發,隨著時間而不斷優化和完善。因此,不是一個活動結束就意味著課程結束,在設計中要重視游戲活動持續性和發展性特點。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和發展水平制定有挑戰性的可實現的游戲活動,讓其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興趣得到釋放,需求得到滿足,實現自我發展。比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班級一角創設一個圖書區,學生可以自由閱讀繪本。教師還可以在圖書區旁邊,在不打擾其他看書的小朋友的情況下,增設一個故事交流區,讓喜歡分享的學生在此區域得到發展。這樣,讓不同的興趣和需求得到滿足,并且讓幼兒相應的能力(朗誦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得到鍛煉。
本文對于幼兒園創生課程的分析,在游戲課程化的背景下,對于創生課程研究提出一些建議。總的來講,在創生課堂創建過程中,要重視師生關系和教師角色定位,重視生活活動中的教育價值,重視幼兒本身興趣與需求,重視活動動態化和持續化。創生課程實施效果取決于教師,因此還要幼兒園加強教師培訓教育,提高其專業素養。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游戲課程化理論背景下幼兒園創生課程的研究”(FJJKXQ21-0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