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愛國主義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在初中教學課程的設計中,道德與法治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zhì)、思想價值觀的主要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課程,該課程教學是否能夠扎實有效的開展,直接影響到國家人才建設的大局。筆者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道德與法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價值和作用
保證學生思想身心的健康成長
在初中階段,雖然學生的身體接近發(fā)育成熟,但是在思想價值觀方面的發(fā)育尚不成熟,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正確的三觀。再加上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環(huán)境下,學生容易受到網(wǎng)絡上不良信息的誘惑,可能會導致其三觀的扭曲而誤入歧途。在初中教育當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思想素質(zhì)和愛國主義精神的主要課程之一。其中,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是主要的教學任務,因此,該課程教育應當認真落實相關要求,切實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項主要教學任務抓實、抓好,確保學生將愛國主義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這樣有效保證了學生思想身心的健康成長。
為學生今后順利走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中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都應當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掌握相關的知識與行為規(guī)范,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意識,并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這樣才能為順利走向社會,實現(xiàn)人生更好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國家制度、法律法規(guī)、國家發(fā)展成就和面臨的形勢任務等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全面詳細了解國家的輝煌歷程,以此來讓學生對愛國產(chǎn)生深厚的情感。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向?qū)W生講授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方面的知識和案例,從而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為國家建設與發(fā)展努力的決心。
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
首先,初中生是國家未來建設和發(fā)展的主力軍,加強對其愛國主義教育是國家各項事業(yè)建設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確保為國家輸送合格的人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案例教學、理論知識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掌握愛國主義的精髓和內(nèi)涵,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意識,正確積極地將愛國主義落實到行動,確保為國家輸送具備愛國主義精神的合格人才。其次,從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角度講,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可以增進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認同,讓其將自身發(fā)展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牢牢綁在一起,將實現(xiàn)國家強大和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的畢生奮斗的目標,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將對祖國的深深熱愛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和責任。這樣一來,學生便會自覺端正學習態(tài)度,持續(xù)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為學生今后實現(xiàn)更好的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前道德與法治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應試教育理念的弊端未得到根本消除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工作的主導價值理念,而該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落實。首先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情懷。圍繞著該教學目標實現(xiàn)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靈活多樣的,但是有的學校和教師依然未轉(zhuǎn)變教育觀念,依然采用死記硬背等應試教育方法理念,僅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學生愛國主義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這種唯卷面成績論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學生不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導致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教學成果轉(zhuǎn)化不佳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雖然教師試圖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情懷,但是由于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條件較差等原因,導致教學成果轉(zhuǎn)化為實踐行動的效果不佳,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相脫離的問題。一方面,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必須要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體驗感,而有的教師由于教學水平有限,無法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充分落實該要求。另一方面,有的教師自身對愛國主義相關知識理論缺乏完整深入的理解,也不注重采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理解的方式展開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對愛國主義相關知識理論沒有真正消化吸收,僅是為了考取好的成績而死記硬背,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受到嚴重弱化。
教師對相關知識的講解不透徹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與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實際成效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目前,有的教師對國家政策知識缺乏深入的學習與了解,這樣導致其沒有將愛國主義相關知識講深講透,進而使得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理論一知半解。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將教學主要精力放在了應付考試上面,沒有精心做好備課;第二,在日常的教學研究中,部分教師重點關注試題、教學內(nèi)容的改進等方面的研究,忽視了對國家最新政策知識的學習和思考。上述兩方面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教師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意義認識不足導致的。
道德與法治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有效性策略
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切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
在新課改政策的指導下,從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老師要切實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提升該門課程教學質(zhì)量和價值方面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摒棄以往死記硬背等應試教育模式,將教學重點放在厚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情懷上,這樣才能該課程設置的應有之義。任課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開展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不僅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具備優(yōu)秀的愛國精神品質(zhì)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學生們踐行愛國主義的意識和能力。要引導和啟示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價值內(nèi)涵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接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當中,學有所思、學有所悟,這樣才能有效將理論教育轉(zhuǎn)化為實踐成果,將愛國主義精神情懷牢牢地根植于學生的心中。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有意弱化理論知識的背誦,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觀看學習愛國主義主題的相關影視片和真實案例,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真正弄懂什么是愛國、為什么愛國、怎樣去愛國等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便能夠得到有效加強。與此同時,教師要嚴格按照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制定愛國主義培養(yǎng)的小目標,以此來為愛國主義教學工作的高質(zhì)量開展提供參考依據(jù)。另外,教師還要不斷加強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學習應用,不斷提升教學業(yè)務水平,以此來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加生動深刻的學習體驗。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要融入生活,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以此來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的效果,讓愛國主義情懷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在操作練習中增強對愛國主義價值內(nèi)涵的理解,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形象生動理念,促進其自覺將所學與愛國主義有關的知識轉(zhuǎn)化為積極行動。另外,教師還要注重開展內(nèi)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以此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懷。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到當?shù)氐膼蹏髁x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實地參觀和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想象仁人志士為了國家救亡圖存奮斗犧牲的場景,使其深刻感悟和領會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和真諦,從而讓愛國主義意識默默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成為指引學生發(fā)展與成長的方向和動力。這樣的實踐教育要比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講解更加生動有效,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思想情感共鳴,從而能夠獲得更加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懷厚植效果。
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想要取得理想的成效,需要充足的優(yōu)秀教師來提供有力支持與保障,因此,學校要加強該門課程的教師隊伍建設,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有效厚植。教師要加強國家政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結構,改進教學方法,以此來將愛國主義知識向?qū)W生進行生動深入地講解。與此同時,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有效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空間與載體,要讓愛國主義教育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走入生活,打造多元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平臺,以此來提升教育實效,將愛國主義情懷根植到學生心中。
教師在實踐中,要積極嘗試更多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方法,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的理解與掌握,要讓學生對愛國產(chǎn)生強烈的思想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效拓展教學內(nèi)容,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搜索“大國重器”等近年來熱播的紀錄片,作為教材知識的有效拓展和補充。紀錄片“大國重器”對我國機器設備制造發(fā)展歷程進行了生動的介紹,其選擇的案例故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夠?qū)W生產(chǎn)生較強的鼓舞和激勵,讓學生從中獲得深刻的感悟。再如,《超級工程》介紹了我國市場經(jīng)濟建設的重要成果,能夠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nèi)準確清晰了解我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培養(yǎng)和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去積極踐行愛國主義的價值內(nèi)涵。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獨特的教學方式,向?qū)W生形象生動地講解我國在國家外交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視頻、圖片、紀錄片的學習觀看,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我國在增強世界影響力和彰顯大國地位方面做出的偉大決策和部署,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新時代的廣大青少年是祖國發(fā)展的未來和希望。可以說,青少年的道德品質(zhì)和思想情操的培養(yǎng),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的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只有廣大青少年能夠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增強與國家民族共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意識,并將這份意識和情懷積極踐行到自身的學習和生活中,才能為其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支撐與保障,才有助于國家未來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道德與法治是培養(yǎng)學生精神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課程,在該課程教學中突出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才能在廣大青少年的靈魂深處打下深深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