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阿西姆·哈奈菲
2022年12月,首屆阿中峰會在沙特舉行,會議通過《首屆阿中峰會利雅得宣言》等文件,雙方承諾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阿中命運共同體,并就政治、經貿、投資等領域合作作出規劃。首屆阿中峰會成功舉辦意義重大,成為阿中關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為阿中關系發展開辟了新前景。

阿拉伯國家和中國都擁有悠久歷史和偉大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阿中關系源遠流長,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雙方在古絲綢之路上商使交屬,為促進阿中關系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悠久的文明歷史為促進埃及同中國的交往架起橋梁。自公元7世紀以來,阿中兩大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增進了阿中兩大文明之間的交流。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經紅海抵達東非,有力增進了阿中人民之間的文化和知識交流。此類交往為阿中文明交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人類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世紀50年代起,阿拉伯國家掀起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熱潮。1956年,埃及成為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為其他阿拉伯國家同新中國建交開辟了道路。1971年,包括13個阿拉伯國家在內的76個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投票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決議,成為阿中關系史上的里程碑,對建立和鞏固以相互尊重、高度互信、合作共贏為基礎的阿中關系產生了重大深遠影響。
此后,阿中關系在雙多邊層面均取得顯著發展。2004年,阿中合作論壇成立,這一機制最初由阿盟前秘書長、埃及前外長艾哈邁德·阿卜杜勒·馬吉德于2000年提議成立。同年9月,阿中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開羅阿盟總部召開,旨在加強阿中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全面提升雙方合作水平。2020年7月,阿中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召開,通過《安曼宣言》等重要文件,凝聚了阿中雙方就共同關心的最重要問題的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在沙特舉行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為阿中戰略伙伴關系開辟更廣闊發展前景,服務雙方共同利益。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阿中攜手抗疫進一步豐富了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面對疫情,阿中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疫情在中國暴發之初,埃及率先向中國提供抗疫支持,塞西總統委派時任埃及衛生與人口部長訪華,轉達埃及領導人、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應對這場嚴峻考驗的支持。埃及、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在地標性建筑“點亮”中國國旗,表達對中國的聲援。阿拉伯國家疫情暴發后,中國投桃報李,向阿方提供抗疫物資,分享防控和診療經驗,同埃及等多個阿拉伯國家簽署疫苗本土化生產諒解備忘錄,充分彰顯了阿中雙方患難與共的深切情誼。
疫情背景下,阿中雙方不斷加強政治協作。2021年,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三次訪問中東地區。為實現中東地區穩定發展,中國提出了實現中東安全穩定五點倡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四點主張、落實巴勒斯坦問題“兩國方案”三點思路等中國方案。阿中雙方在反對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等問題上擁有高度共識。中國在中東問題上支持阿拉伯國家立場,其中首要的是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在經濟領域,阿中經貿合作不斷加強,2021年雙邊貿易額達3303億美元,雙方在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穩步推進。
在此,我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成功召開并取得豐碩成果表示衷心祝賀。在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閣下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充分體現了全體中共黨員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信任以及對持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定信心。毫無疑問,中共二十大所通過的決議是中國制定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政策和行動綱領、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的重要支柱。大會強調,將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將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廣闊機遇,埃及期待繼續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
2022年11月,我有幸應邀出席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舉辦的第三屆中阿政黨對話會,這是我來華履新后參加的首場正式活動。對話會吸引大量阿拉伯國家政黨參與其中,為阿拉伯國家政黨與中共、阿拉伯國家人民與中國人民搭建起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成為增進阿中友誼與合作、深化阿中戰略伙伴關系不可或缺的支柱,為擴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機遇、實現世界和平與穩定創造了條件。當今世界面臨諸多嚴峻挑戰,需要阿中雙方攜手努力,推動阿中關系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提升阿中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煥發古絲綢之路活力,深化同老朋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有力促進了埃中關系發展。2014年,埃中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成為兩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關系發展新的里程碑。政治上,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堅決反對外來干涉。埃及領導人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國都堅信應在公平、正義基礎上實現世界和平與穩定。經濟上,兩國在基礎設施等領域上馬諸多項目,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齋月十日城輕軌、太陽能電站等項目建設。

2022年7月3日,中方工作人員監看由中國培訓的埃及輕軌列車駕駛員駕駛一輛試運行的輕軌列車。(新華社/圖片)
下階段,埃及期待加強同中國在疫苗生產、食品安全、技術轉讓、產業本土化,特別是汽車、手機、電器、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過去幾年來,埃及大力吸引投資,特別是依托以蘇伊士運河為中心、扼守國際貿易“大動脈”的蘇伊士運河經濟特區,充分發揮其戰略區位優勢,多措并舉完善基礎設施。這些舉措為吸引中國投資創造了良好條件,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有力促進了埃中關系發展,極大拓展了兩國“一帶一路”合作的范圍。
2022年11月,埃及在沙姆沙伊赫主辦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會議取得重要成果,特別是同意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以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適應并減緩氣候變化影響。上述成果高度契合埃方為大會確定的優先目標,即推動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從“承諾”轉向“落實”。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關切的最有力支持者,必將為落實上述成果、推動低碳發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繼續作出更大貢獻。